APP下载

灾难中的国企力量

2010-11-10李永增专栏

中国石油石化 2010年8期
关键词:旱灾旱情粮油

■李永增专栏

灾难中的国企力量

■李永增专栏

早在一千多年前,踏青游春的诗人就发出这样的感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般来讲,除了“春雨贵如油”的黄河以北外,江南的春天是不缺雨的,至于地处西南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则是“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那就更不该缺雨了。

可是未曾料到,秋旱、冬旱、春旱,西南五省遭遇罕见的连季旱。气象学家说,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严重的旱灾;黄果树瀑布消失,珠江源头断流,桂林漓江航道缩短。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长达半年的干旱导致城市水源地纷纷降至死库容,几千个水库、水塘干涸见底;庄稼浇不上水,大面积绝收;森林无水涵养,大批枯死,然后就是人畜饮水困难。

世世代代没缺过水的地方,人们本就没有多少抗旱的本钱与经验。然而随着旱情的持续,水危机的压力越来越大。当然,旱情的发展有个过程,天越来越热,地越来越干,可用的水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旱灾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引起政府和中央决策层的重视。

温家宝总理亲自到灾区视察旱情,将旱灾带来的危害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人畜饮水困难,二是农业减产,三是推高物价,四是一些地方用电偏紧。“旱灾既影响生活,也影响生产,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为了切实将抗旱救灾的措施落到实处,总理提出,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一线,对灾区抗旱、春耕、森林防火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好种子、种苗、抗旱设备的保障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会商和灾情监测,适时开展人工增雨。粮食、商务部门要根据灾区市场变化,加强粮油等调剂、调运,及时做好储备粮油、商品粮周转库存的出库,保证灾区粮油和各种生活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秩序管理,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的行为。电力、石油等部门要优先保证抗旱用电、用油。铁路、交通等部门要优先保证粮油等基本生活用品以及各种救灾物资的运输。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力度,妥善安排好灾区困难群众的生活。

在灾难面前,国有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要求我们增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命脉领域的实力,特别是在事关全局与大局之处,国有经济不能散、不能弱、更不能退。

七“要”八“要”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企业。其中粮食保障、电力保障、成品油保障、铁路交通保障等大都离不开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3月底,国务院国资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在抗旱救灾工作中勇担重任,切实发挥“顶梁柱”作用。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专门致电云南等省市领导,表示中央企业一定和受灾群众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万众一心打响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攻坚战。

国有大难,当思良臣。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在社会生活发生动荡时,将发挥稳定大局的决定性作用。对于这一点,就连那些惯于对国有企业口诛笔伐的人们也不敢否认。“5·12”汶川大地震后艰巨的抗震救灾,国有企业一马当先;2008年初南方抗击冰雪灾害,国有企业当仁不让;应对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国有企业成为中流砥柱;此次西南抗旱救灾,我们同样看到国有企业的坚强身影。为稳定粮食市场供应,中储粮千方百计;为保证抗旱用电,南方电网公司尽心尽力;为保证抗旱用油,中石化殚精竭虑。

尽管进入3月底后,西南旱区陆陆续续下了不大不小的雨,但受灾的土地实在是太焦渴了,一场20毫米的降水,仅仅浸润了3毫米的地皮,更遑论形成径流,缓解旱象。气象专家说,真正进入雨季还要等到5月底。而最后的这一个多月,将是西南抗旱中最艰苦的时期、最关键的时刻。再坚持一下,再忍耐一番,印度洋暖湿气流将携带着丰富的降雨云团笼罩旱区,只有到那个时候,旱情才会得到彻底解除。

很遗憾,我们今天仍然不得不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旱灾过后,我们有许多经验教训需要汲取和总结,包括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力度,包括强化人口集中地区的水源地建设,也包括必须增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命脉领域的实力,特别是在事关全局、事关大局之处,国有经济不能散、不能弱、更不能退。

猜你喜欢

旱灾旱情粮油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明代江西地区旱灾发生频次分析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广西:首个水文地方标准《旱情评价指标》实施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洞庭湖流域农业旱灾风险评价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