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镇窑湾

2010-11-09窦巍

档案与建设 2010年3期
关键词:周庄苏北古镇

□窦巍

提到古镇,人们大多会想起周庄、同里这样的南国秀美水乡,其实在苏北的大运河边上也有一处千年古镇——窑湾。

窑湾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三面环水,古有“四季时菜迎宾客,苏北水乡胜江南”之美誉,可谓物华天宝,鱼米之乡。当你踏入窑湾的土地以后,你肯定会有这种感受——镇上800多户人家竟然拥有800多间明清建筑,难怪有人把它称作“苏北周庄”了。

窑湾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运河漕运的兴盛,古镇也越发繁荣起来。作为大运河边的一处水运要津、繁华码头、商业重镇,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来往船只南达苏杭,北抵京津。那时的窑湾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全国有18个省在古镇设有商会、商铺600多家,有10个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在此地建商号和教堂,经商传教。昔日的窑湾市井繁华,丝竹行令声此起彼伏,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会馆、店铺、钱庄、当铺、茶馆和衙门等林立,在当时俨然一副大都市的派头。

古镇现存明清风格古民居813间,中宁街和西大街的古建筑群几经天灾和战火的洗礼,风采依旧。这些古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稳实厚重,也有南方建筑的秀雅灵巧。布局以四合院为主,一正两厢,墙体较厚,屋顶较重,砖墙石基,窗户较小而且很高,较讲究的人家建垂花门和影壁墙。南方建筑亦有不少,用大条石砌起的门框、雕花木格扇门窗等,都表现了南方建筑的风格。古镇中的慈云寺、观音庵、大仙堂、碧霞宫、奶奶庙、玄帝庙和城隍庙等建筑,也都各具特色,使人留连忘返。

走进古镇,仿佛走进了一幅水墨画卷,有绵延的古运河,历尽沧桑的房屋、古树,古镇人俨然置身于世外桃源。漫步幽巷、石街,仿佛时光倒置,“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画面顿生脑海,不尽的遐想油然而生,让人不知身在何昔。清晨时分,当你走在被岁月磨得油光发亮的青石板街上,不远处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和着脚踏青石板的“嗒嗒”声,感触最深的就是从未有过的气定神闲。这里没有了都市的喧嚣和躁动,徜徉在成片的明清建筑群里,一切烦恼都可抛于九霄云外,一下子变得轻松宁静、悠然安逸。时间在这里仿佛过得特别慢,慢得像要停下来。走在这里的商业街上,客栈、商店的老板不会向你兜售东西,而是静静地坐,静静地等,古镇人一如古镇一样沉静而悠然,或许这就是窑湾的与众不同之处吧。而古镇人的厨房却又是热闹的,他们通常会在灶台上挂满腊肉,酒杯里斟上陈年的绿豆烧酒,在红火的炉光映衬下,人们的生活显得更加富足。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镇人会在自家房前点上一盏红灯,盏盏红灯将黑得像墨一般的古镇夜空点缀得分外美丽。难怪有人把窑湾的生活喻为现代体的“古诗”。

提起窑湾,不能不说的是“夜猫子集”。这种半夜逢集的千年习俗延续至今。因为船家傍晚靠岸,凌晨启程,这起停之间,集市就形成了。鸡鸣伴随着脚步,脚步踩落三星。灯火辉映处,一声“喝喽,粉条鸡蛋皮豆腐干多厚”,把夜集叫醒。人越来越多,买卖声音越来越大。一首民谣细致地描绘了夜猫子集的盛况:“梆打三更满街灯,恭候宾客脚步声。四更五更买卖盛,十里能闻市潮声。”然而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古镇如同海水退潮,赶集人散尽,一切很快又恢复了宁静。

如今,昔日繁华的大街人影稀少,但透过街道两边精心打凿的石头花纹,依旧能感受到曾经的辉煌。窑湾古镇在经历了由小到盛、再由盛到衰的蜕变后,就像是被岁月淬去了钢火,被历史洗尽了烟尘,一如镇中那棵经历沧桑的百年老树,在沉静中等待着它的春天。听古镇人说,古镇的修复已在规划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南有周庄,北有窑湾”便可闻名天下了。

猜你喜欢

周庄苏北古镇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古镇之旅
梦里周庄
古镇——镇远古镇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