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2009之——新发现

2010-11-06王银凤

科学中国人 2010年2期
关键词:考古学家恐龙物种

王银凤

盘点2009之
——新发现

王银凤

《国家地理》2009年十大最受欢迎的新物种

经过对2009年报道的新物种获得的关注度进行比较,国家地理杂志网站评选出2009年十大最受欢迎的新物种排行榜,一种体型巨大的老鼠、一种无肺蚓螈以及一种食草蜘蛛等令人感到怪异的动物榜上有名。

1.已“灭绝”菲律宾鹌鹑

这只罕见的菲律宾鹌鹑在第一次拍照之后便在一家家禽市场上被出售。这种鹌鹑被称之为“沃氏三趾鹑”,过去人们只在吕宋岛上发现它们的踪影。很久以来,人们对这种鹌鹑的了解也只能通过几十年前保存在博物馆内的标本。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2008年红色名单上,沃氏三趾鹑被列为一种“缺少相关数据”的物种。科学家一度认为这种鹌鹑已经灭绝。图片中这只沃氏三趾鹑于2009年1月在家禽市场上被出售。由于生活隐秘加之长得毫不起眼,这种鹌鹑可能仍存在于一些未受影响的地区。

2.吸血鬼鱼

在2009年宣布的新发现的物种中,图片中这条微小的雄鱼绝对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个。由于长有好似吸血鬼的尖牙,这种鱼被形象地称之为“Danionella dracula”(达尼埃拉·德拉库拉,西方传说中吸血鬼的名字)。吸血鬼鱼是2009年3月在缅甸发现的,它的“尖牙”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牙齿。据信,它们在大约5000万年前就与牙齿说“再见”。研究人员认为,雄性吸血鬼鱼利用长长的尖牙在求偶竞争中互相搏斗。

3.巨型无肺蚓螈

蚓螈是一种类似蚯蚓的两栖动物。研究人员11月表示,即使没有鼻孔、肺部或者腿,一种新发现的巨型蚓螈物种仍可以在陆地上生存下来。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另一种能够在无肺情况下生存的蚓螈。通常情况下,拥有肺部是将两栖动物与鱼类区分开来的一个关键特征。直到最近,科学家仍认为蝾螈是唯一一种没有肺的两栖动物。1995年,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种无肺蚓螈。2008年,另一支研究小组报告称发现一种体型微小的无肺青蛙。

4.幽灵鲨

科学家在9月份表示,在东太平洋发现的新幽灵鲨物种是世界上最古老同时也最为怪异的鱼类之一。与其它鲨鱼相比,幽灵鲨更不喜欢与阳光为伍。由于棍棒状性器官长在前额,新种幽灵鲨雄性成员不太可能在群体中扮演领导者角色。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新发现的黑色幽灵鲨利用翼状鳍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海下数千英尺处的漆黑栖息地“飞行”。研究报告联合执笔人道格拉斯·朗表示,直到最近,东太平洋黑幽灵鲨才被确定为一个新物种。独一无二的身体比例将这种幽灵鲨其与其它幽灵鲨区分开来,成为一个单独的物种。

5.素食蜘蛛

10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生活在热带的一种跳蛛是已知大约4万种蜘蛛中唯一一个素食者。这种跳蛛主要以植物的芽为食。19世纪晚期,博物学家以英国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1894年儿童著作《丛林之书》中一只黑豹的名字将这种蜘蛛命名为“Bagheera kiplingi”。

研究负责人、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米罕表示:“过去的时候,所有博物学家能够获得的不过是死标本,因此对这种蜘蛛的习性知之甚少。但他们也许知道跳蛛的移动方式与猫科动物类似,因此以《丛林之书》中快速而敏捷的黑豹Bagheera的名字为其命名。”

6.巨型长毛鼠

身长3英尺(约合0.91米)的巨型长毛鼠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中部博萨维山上发现的。从图片来看,这种巨鼠好似城市下水道中的异种,但实际上却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森林温顺的居民。2009年初一个寒冷的夜晚,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赫尔根和缪斯·欧庞在休眠火山博萨维山的高海拔雨林跋涉时,与巨型长毛鼠不期而遇,当时来自当地的一名同伴发现一只体型大如猫的老鼠在林地上走动。赫尔根来自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一心想发现巨鼠踪影。据信,太平洋其它地区生活着巨鼠。

7.体型最大的结网蛛

10月,科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体型最大的结网蜘蛛。更令人感到怪异的是,这个蜘蛛家族的雌性成员都是“大块头”,而雄性成员却是一个“小个子”。一项新研究显示,这个家族的雌蛛腿间距最长达到12厘米,雄蛛则只有2.5厘米,它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爬到伴侣背部过程中度过。

体型最大的结网蛛被称之为“N. komaci”,是科学家熟悉的一种金色圆蛛家族成员,它们结的网宽度最长可达到1米。在2007年进行的一项实地考察中,科学家在南非发现3只N. komaci,这才得知这种蜘蛛仍存在于野外。据悉,这种新发现的蜘蛛是人面蜘蛛属自1879年以来迎来的第一个新成员。

8.果冻鼻鱼

2009年9月,人们在巴西巴希亚沿岸水面上发现了一具长2米的鱼类尸体。随后进行的分析显示,这是生活在深海的一种罕见泡状鱼。图片中展示的正是泡状鱼幼仔。由于柔软而扁平的鼻子以及无鳞锥形身体,这种鱼被形象地称之为“果冻鼻鱼”。它们生活在海底,处于食物链底层。对于在海底发现的任何能够消化的食物,它们都不会放过。

9.侏儒海马

根据2月份媒体报道,科学家在红海和印度尼西亚的珊瑚礁中发现了5种新海马物种,所有这些被打上“侏儒”标签的海马身长均不足2.5厘米,是已知体型最小脊椎动物之一;其中一只被命名为“瓦里岛侏儒海马”。这些生活隐秘的海马之所以能够被发现,还要感谢水下摄影师和潜水员敏锐的眼睛。

据悉,这些侏儒海马是5年来发现的第一批新海马物种,其中的“瓦里岛海马”以印尼苏拉威西中部一座岛屿的名字命名。除了这座岛屿,人们尚未在其它任何地方发现瓦里岛海马的踪影。

10.彩虹水母

这种发光的新水母物种是在澳大利亚沿岸发现的。3月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这种水母并不蛰人。3月初,水母专家利萨·格什温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沿岸一个防波堤附近发现了这种水母,并利用便于拍摄海洋动物的小型水族箱phototank将其捕获。这种水母并不像其它发光生物一样本身能够发光,所发出的彩虹色光来自于纤毛对光线的反射。纤毛是一种类似头发的微小凸出物,通过拍水帮助水母在水中游动。

虽然彩虹水母已经是格什温在澳大利亚发现的第159种水母,但她仍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彩虹水母个头较大,身长达到13厘米。格什温表示,新发现的水母是栉水母家族成员,我们对这个怪异的家族知之甚少。

《国家地理》2009年十大古生物学发现

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回顾过去一年重大科学发现,从中评选出2009年最受欢迎的十大古生物学发现,迷你版“霸王龙”、迄今发现的最大三叶虫等榜上有名。

1. 发现人类与狐猴间“缺失一环”

这个“缺失一环”是指生活在4700万年前的一种灵长类动物,被科学家称之为“艾达”。保存完好的艾达化石于5月20日被揭开神秘面纱,一些科学家将其视为有关人类进化的一项重大发现。(图片提供:PLoS ONE)

2.最古老人类祖先骨架化石

根据10月进行的一项骨架化石研究,人类与现代猿之间并不存在类黑猩猩那样所谓“缺失的一环”,这一发现能够改写人类进化史。一名科学家表示,最古老人类祖先骨架化石的发现“将改变一切”。 (图片提供:Science/AAAS)

3.体型最大的蛇 身长超过巴士

科学家2月表示,在哥伦比亚塞雷洪煤矿发现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蛇化石。体型最大蛇生活在6000万年前,身长至少在42 英尺(约合13米)以上,超过一辆巴士,体重高达2500磅(约合1135公斤),有助于科学家了解气候变化。(图片提供:Jason Bourque)

4.新发现的化石 包括“优雅鼠鼬”和“宝石虫”在内

科学家8月宣布,在德国梅塞尔坑发现一批新化石,数量超过6500个,年代可追溯到始新世,其中包括一只牙齿锋利的啮齿类动物(“优雅鼠鼬”)以及一只彩虹色的甲虫(“宝石虫”)。 (图片提供:Senckenberg Research Institute)

5.发现3种新种恐龙

古生物学家7月宣布,在加拿大昆士兰州内地城市温顿发现3种新恐龙化石,分别是1种生性凶猛的肉食恐龙以及2种巨型食草恐龙。3种新恐龙物种以澳大利亚诗人班尼欧·彼德森及其作品的名字命名。 (图片提供:Travis R. Tischler, Australian Age of Dinosaurs)

6.撒哈拉沙漠发现5种奇异史前鳄鱼

科学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发现了1亿年前生活在那里的5种史前鳄鱼化石。其中,“鼠鳄”(Rat Croc)以植物和蛴螬为食;“扁平鳄”(Pancake Croc)以鱼为食,常常一动不动潜伏数小时,张着嘴巴等待猎物上钩;“鸭鳄”(Duck Croc)体长0.91米,宽宽的口鼻部向上挑,以鱼和蛴螬为食,总在浅水和泥潭中觅食;“狗鳄”(Dog Croc)鼻子像狗一样向前突出,以植物和蛴螬为食,可能是游泳好手,跑得也很快。 (图片提供:© NGT)

7.科学家发现“迷你版”霸王龙

美国科学家9月17日在《科学》杂志上描述了其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这种恐龙大约1.25亿年前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东北一代,已进化具备了霸王龙的所有身体特征,但体重只有70公斤左右,与数百万年后出现的大型霸王龙相比堪称小巫见大巫。新发现的恐龙被命名为Raptorex kriegsteini。科学家称,Raptorex展现了霸王龙的全部身体特征,包括头部大,前肢短小,脚掌细长等。 (图片提供:Todd Marshall via Science)

8.三分之一恐龙物种或不曾存在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生物学家马克·古德温(Mark Goodwin)和蒙大拿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Jack Horner)今年10月的一项研究发现,三分之一已知恐龙物种从未在地球上存在过,这是因为小恐龙看上去并不像是父母的“迷你”版本,相反,它们同鸟类和现存其他一些动物一样,身体结构在成年期经历了显著变化。两位古生物学家指出,这意味着许多小恐龙化石被错误识别为独特的新物种。

(图片提供:© NGC)

9.美国西部发现“失落的恐龙世界”

今年4月,科学家在美国西部的偏远地区发现了一个“失落的恐龙世界”。在6550万年前的一次灾难性事件中,大多数恐龙物种灭绝,但这个新发现的恐龙物种却存活下来,而且比前者多活了最长50万年的时间。(图片提供:Don Davis/NASA)

10.巨型三叶虫近1米长

今年5月的一项研究发现,多达一千只巨型三叶虫曾经在史前时代的浅海地区活动。三叶虫是已经灭绝的海洋节肢动物。科学家在葡萄牙北部发现了距今4.65亿年的三叶虫化石,它们身长90厘米,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三叶虫。这项研究还表明,巨型三叶虫这种曾经大量存在的海洋生物进行的是“集体交配”,并利用数量作为保护。(图片提供:Artur Sá,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时代》周刊2009年十大新物种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9年度十大新物种,其中“博萨维毛鼠”位居榜首,迷你霸王龙、重达1吨的史前巨蟒均榜上有名。

1.博萨维毛鼠

如果老鼠让你浑身不舒服,那么你最好不要去新几内亚岛的博萨维死火山(Mount Bosavi)。今年初,一个由英国广播公司(BBC)自然历史节目组导演、科学家和学者组成的探险小组来到博萨维山探寻未知物种。这座死火山的火山口边缘高耸入云,整个地方人迹罕至,生物学家相信他们一定会在此发现独一无二的生物。

果真如此,在探险小组发现的新物种当中,包括极为罕见的毛虫、巨大的蝴蝶和树袋鼠,不过,最为惊人的发现是一种体型巨大的老鼠,科学家暂时将其命名为“博萨维毛鼠”。这种老鼠体长近3英尺(约合0.91米),重量超过3磅(约合1.36公斤)。幸运的是,它们是素食动物,看上去十分温顺。

2.迷你霸王龙

霸王龙亦称暴龙,拥有大型头颅骨,借由长而重的尾巴来保持平衡,拥有锋利的牙齿。相对于它们大而强壮的后肢,霸王龙的前肢短小,而其庞大的身躯、锋利的牙齿足以令人望而生畏。2009年以前,恐龙专家一直以为霸王龙的头部和前肢会随这种动物的整个身躯一起进化。但是,今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利诺(Paul Sereno)的新发现彻底改变了这种认识。

塞利诺和同事当时在《科学》杂志上宣布,他们发现了迷你版霸王龙,这种小恐龙的历史可追溯至大约1.25亿年前,也就是说,比霸王龙在地球出现的时间早了6000万年左右,它们拥有与霸王龙相同尺寸比例的头骨、短小的前肢,但体型仅是霸王龙的百分之一。

科学家及化石收藏家亨利·克里斯坦(Henry Kriegstein)的名字命名了迷你版霸王龙——“Raptorex kriegsteini”。是克里斯坦购买了这个恐龙化石,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它们是从中国走私出来的。在得知这件事以后,他同意将这些化石捐献出来用于科学研究,并将最终归还中国。

3.夜光蘑菇

夜光蘑菇可不是最新的“派对毒品”,大多数人可能连它们的存在都不知道。据介绍,夜光蘑菇一共有64种,全部生长在世界各地阴冷潮湿的地方。但是,对于那些始终在关注夜光蘑菇生存状况的人来说,这一数字已经过时。一个探险小组今年在亚洲、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新发现了7种夜光蘑菇。更为准确点讲,研究人员发现了4种全新的蘑菇,以及3种以前就知道、但现在确定其发光的蘑菇。

科学家表示,它们全都发出绿色和黄色的光芒,这可能是引诱夜间活动的动物过来,将它们吃掉,散播其孢子。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丹尼斯·蒂斯贾尔丁(Dennis Desjardin)今年10月在《Mycologia》杂志上介绍了这一发现。他借鉴莫扎特的安魂曲,将其中两种夜光蘑菇命名为“Mycena luxaeterna”和“Mycena luxperpetua”,即“永恒之光”和“永久之光”的意思。

4.粉红鬣蜥

加拉帕戈斯群岛向来以出产各种怪异的物种而闻名于世,比如大海龟、不会飞的鸬鹚以及成群的鬣蜥。20年前,沃尔坎岛上的护林员发现了一只粉红色的鬣蜥。当时,科学家并不清楚它是否是查尔斯·达尔文在1835年加拉帕戈斯群岛之旅中发现的鬣蜥的变种。为解开这个谜团,一个意大利科学家小组今年对其做了DNA分析,结果刊登在1月份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据他们介绍,粉红鬣蜥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存在的历史可能比更为常见的黄鬣蜥还久远。这是萦绕在科学家脑海中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则是,这个物种是否濒临灭绝?目前尚无答案。

5.世界最大蛇类

Titanoboa cerrejonensis巨蟒在近6000万年前也从地球上消失。这种巨蟒是现代水蟒和大蟒蛇的祖先,重达1吨,体长45英尺(约合14米),远比现存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更大、更长。由于体型庞大,在古生物学家从哥伦比亚的露天煤矿中挖出其骨骼时,还以为发现了大鳄鱼。

Titanoboa巨蟒在今年2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初次亮相。这个庞然大物不仅对当今蛇类的研究至关重要,还对科学家了解地球气候变化有很大帮助:如何在平均温度达86华氏度和93华氏度之间的环境下生存,相比之下,现在那里的温度为82华氏度。或许,地球以后的温度会达到那么高的水平。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们最需要担心的应该是Titanoboa巨蟒的回归。

6.世界奇异鱼类

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新襞鱼种类或许并不是世界上最奇异的鱼类,但我们依旧认为你们找不到比它还奇怪的生物了。首先,新襞鱼的名字——Histiophryne psychedelica是为了向其令人疯狂的彩色斑纹“致敬”。这仅仅是个开始,同其他Histiophryne一样,这条也有像腿一样的鳍。它摆动鱼鳍从水底游上来,同时从腮部不断往出喷水,接着又游回水底,如此循环往复——向前移动,但不是以直线,因为尾巴不是位于身体的正中央。

据科学家在《Copeia》杂志上对新物种的描述,Histiophryne鱼“的面部平而开阔,四周是厚厚的肉质面颊和下巴,眼睛向前直视,身体皮肤厚而松弛,形成了肉质褶皱,将不成对的鱼鳍包起来。”简而言之,这种鱼好比魔术师。

7.新几内亚新蜘蛛

对于喜欢跳蛛的人来说,当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家韦恩·麦迪逊带着50个全新跳蛛从新几内亚返回时,其惊喜程度不啻于圣诞节在春天降临。最新发现也使得已知跳蛛的种类达到5000个左右。跳蛛不织网,而是依靠锐利的视觉和有力的双腿弹跳捕捉猎物。

一次发现如此多的跳蛛新种类对科学家和医学研究人员而言是个好消息,有助于了解这种独特的蜘蛛的演变,以及如何利用蜘蛛毒液研制有用的化合物。麦迪逊表示,最重要的一点是,世界上恐怕还有5000个新跳蛛种类等待我们去发觉。

8.马达加斯加新蛙种

非洲海岸附近的马达加斯加岛是个环境热点地区。这里被认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根据今年5月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论文,马达加斯加岛拥有这项荣誉确实是实至名归。科学家们2009年在那里确认了221种新蛙种,使得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两栖动物种类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两栖动物数量被大大低估,那么就应该启动全面的调查,以发现其他动物群落是否存在类似现象。不幸的是,马达加斯加岛上80%的雨林因人为砍伐已经消失,那里可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因此,马达加斯加也成了地球上最危险的“生物灾区”,物种消失的速度可能比世界其他地区都快。

9.恐龙“扎克”

美国曾有一只霸王龙被命名为“休”(Sue),现在澳大利亚也命名了一只食草恐龙为“扎克”(Zac)。“扎克”体型庞大,脖子很长,生活在距今9700万年前,外形特征类似于雷龙。“扎克”并非因这些特征而在科学家心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而是其代表的恐龙种类。澳大利亚此前从未发现过恐龙活动的大量踪迹。

然而,在发现“扎克”的牧场,即昆士兰州北部小镇埃罗芒加附近,显然在靠近地面的地方存在数百具骨骼。古生物学家或许可以借此发现在此之前鲜为人知的恐龙进化的时间和地点。

10.喜马拉雅山新物种

很难说,在科学家过去十年间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发现的350多个新物种,哪一个是最令人感兴趣的:或许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鹿——站高只有2.5英尺(约合70厘米)左右,也可能是一种会飞(准确的说应该是滑行)的红脚青蛙、一百年来首次发现的新猴种(一种猕猴)以及拥有一亿年历史的壁虎。答案取决于大家,你可以读一读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表的题为《东喜马拉雅——世界在此碰撞》的研究报告,报告详细记录了过去十年间在该地区获得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与马达加斯加一样,喜马拉雅山东麓的生物多样性同样很丰富,但同样面临威胁,不同的是,后者面临气候变化的威胁。

美国《考古学》2009十大考古发现

美国《考古学》网站评出了2009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其中包括北美最早的运河、历史上最早的化学战遗迹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园等等。

1.莫奇古墓

发现地:秘鲁

发现于秘鲁北部的莫奇古墓以其数量众多的陪葬品而闻名于世,莫奇王国的统治者死后被埋葬时身上都带有大量的珠宝。而引起考古学家热议的话题并不仅仅是这些珠宝,还有这些统治者是如何执政的。他们究竟是一种分散的王国统治形式还是中央集权统治形式?今年考古学家们在秘鲁北部一个名为“乌库皮”的小村庄中的发现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认为,莫奇王国可能采用的是一种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考古学家们在一座当地统治者的古墓中发现了大量的镀金铜制面具、盾牌和王冠等物品,这些物品的特征与25英里(约合40公里)外的另一座贵族大墓中的出土文物非常相似。由于这两座古墓处于不同的峡谷之中,因此这一发现表明这是一种统一的政治标准。德克萨斯大学考古队负责人史蒂夫·博盖特表示,“这些墓主都不是独立的。我可以肯定地说,这里存在一个莫奇王国,它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已渗透到从南到北的各个地区。”博盖特强调,此次发现的古墓与“乌库皮”村北方12英里(约合19.2公里)处的斯潘墓群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博盖特表示,“如果你把这座坟墓搬到斯潘墓群中,你根本发现不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考古学家认为,“乌库皮”古墓应该是斯潘古墓群的一个卫星墓地。莫奇王国的斯潘古墓群发现于1987年,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450年。

镀金铜制面具

波泰地区出土的波泰马马头和颈部

2.最早的驯养马匹

发现地:哈萨克斯坦

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最早驯养野马的人来自中亚地区,该地区的大草原牧民早在5500年前就已经开始驯养马匹。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哈萨克斯坦北部一个名为波泰的小村庄中,不断出土马类遗骨,而这个地区早在公元前3700年到公元前3100年间已经开始有人居住。通过对这些马骨、牙齿以及陶器碎片进行分析后,考古学家们发现,当时的波泰人已经学会驯养马匹。

来自美国、英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联合考古小组将波泰马骨与同时期另两个游牧地区出土的马骨以及具有明显驯养特征的铜器时代马匹的马骨进行了对比,考古学家发现波泰马更接近于驯养的马匹,而不像野马。最值得一提的是,波泰马的小腿骨非常强健,明显是用来载重的。波泰马的牙齿形状也表明它们曾经佩戴过马嚼子。通过最新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法,研究人员还检测了陶器碎片中的波泰马奶痕迹。此前,考古学家是很难分辨出陶器中究竟是马奶的脂肪还是马肉的脂肪。研究人员认为,陶器中存在的马奶脂肪只能产自驯养马匹。联合考古小组成员、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考古学家桑德拉·奥尔森表示,“难以想象谁会去挤野马的奶。”

3.北美最早的灌溉系统

发现地: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

多少年来,美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学家一直感到迷惑不解的是,公元前2000年前的农民是如何在长满仙人掌的索诺兰沙漠中种植谷物的。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应该存在某种灌溉系统。直到2009年,考古学家才发现了这些原始灌溉系统的明确证据。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拉斯·卡帕斯地区,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的运河网络和耕田遗迹,这些耕田面积大约为100英亩(约合607亩)。这些遗迹大约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200年。这应该是有史记录以来北美地区最古老的灌溉系统。

考古学家利用三台锄耕机对该地区进行了考古挖掘,他们从挖出的远古水系痕迹中发现,这些水流是从图森附近的圣克鲁兹河开始,一直延伸到至少8条运河以及周边的一块块耕田,每块耕田大约为250平方英尺(约合23.2平方米)。考古学家詹姆斯·温特惊讶于拉斯·卡帕斯地区的网格状灌溉系统。温特表示,“这片遗址恰好位于运河灌溉系统的最理想位置。对于这样的灌溉系统,建设者已经规划得相当完美。”整个遗址都保存较好。

对于这样一个完美的工程,究竟是谁建造的呢?这个问题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兴趣。长期以来,人们都是认为这一地区当时是无人居住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考古学家苏桑尼·费什表示,“拉斯·卡帕斯地区的考古发现让人们必须要重新思考这个完美灌溉系统的建设者。”

考古学家正在考察一条古运河的沉积层横截面

4.盎格鲁萨克逊宝藏

发现地:英国斯塔福德郡

2009年7月,考古学家特里·赫伯特在英国中部斯塔福德郡的一个农场里挖掘出迄今最大的盎格鲁萨克逊时期宝藏。此后,英国伯明翰大学考古学系的考古学家们也对宝藏进行了挖掘。他们发现,宝藏共包括1500多件金、银制品,所有都可以追溯至17世纪。这一发现比其他重要的盎格鲁萨克逊宝藏都要大得多,比如同时代的位于英国东南部的萨顿胡宝藏。

此次发现的许多文物都与战争有关,比如雕刻有奔跑动物图案的头盔碎片以及镶嵌石榴石的黄金剑柄等。还有一些物品仍然与刀柄粘合在一起,这表明它们可能是从武器上拆下来,但还没有完全拆完就被匆匆隐藏起来。斯塔福德郡考古学家伊安-维克斯认为,“这些物品很像是战利品,可能是从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某位国王那里缴获的。失去了这些战利品,也就意味着这位国王的下台。”公元8世纪的英国著名史诗《贝奥武甫》中就曾经提到过,当时国王与贵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使得不列颠群岛与欧洲的其余地区断了联系,因此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孤立时期”。但从此次发现的宝藏看,英国并没有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当时与其他地区产生隔离。维克斯解释说,“黄金剑柄上的石榴石就很有可能来自斯里兰卡等地,这表明当时英国也与遥远的国家进行贸易。”

5.《波波武经》浮雕

发现地:危地马拉埃尔·米拉多尔

由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考古学家理查德·汉森所领导的一支考古队在危地马拉埃尔·米拉多尔地区调查水源收集系统时,他们发现了一块《波波武经》浮雕。《波波武经》是危地马拉玛雅文明基切人的圣书,是玛雅人的古典史诗。这块石膏浮雕大约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年。浮雕讲述了一对神秘的双胞胎英雄胡那普和爱克斯巴兰克的故事,他们潜入水下世界寻找他们的父亲被砍掉的头颅。这块浮雕作为最早描述《波波武经》的艺术品,它大约与危地马拉桑巴托罗考古遗址壁画处于同一时期。由于部分浮雕超出了汉森考古队的挖掘范围,因此剩余的部分只有等待下一次才能挖掘出来。同时,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上方为浮雕安装了气候控制设施,以保证它保存完好。

这块浮雕装饰在一条河道的围坝上,这意味着它的作用是收集雨水到城市的中心行政区。据汉森介绍,在这个城市里,每一栋房屋的屋顶和广场上,都有用来引导雨水到水库中的构件。汉森表示,“水源收集系统也许是导致权力集中的因素之一。一旦集权政治建立起来,这就使得他们能够超越玛雅地区的其他社会,这种优势也就导致了埃尔·米拉多尔地区成为第一个玛雅王国,他们也把《波波武经》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

浮雕的一部分

6.世界上首个动物园

发现地:埃及

在埃及古城希拉康波利斯遗址上,考古学家发现了奇怪的动物埋葬方式。这一发现意味着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希拉康波利斯城中存在着一个大型动物园。2009年,这一遗址共出土了10条狗、1只年幼河马、1只大羚羊、1头母牛、1头小牛犊和1头大象。到目前为止,该动物园遗址上共挖掘出112种动物的遗骨,其中包括2头大象、3只河马、11只狒狒和6只野猫。

希拉康波利斯城位于尼罗河流域,大约建立于公元前4000年,是当时埃及最大的中心城市。这些动物大约被埋葬于城市建立后500年,它们的墓地是城市中最好的墓地,当时的统治者及其亲属、陪葬的部下都埋葬于此。希拉康波利斯探索计划负责人、考古学家雷尼·弗雷德曼发现,这个城市的最高统治者喜欢将动物囚禁起来观赏,这和动物园有些相似。从狒狒、野猫等动物的遗骨看,上面存在已复原的骨折痕迹,这种骨折通常只有在被精心照料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康复。一头10岁的雄性大象的食物竟然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环境中生长的不同树枝,这些树枝有野生的,也有人工栽种的,这表明大象是人类专门饲养的。

这些动物在死后也得到了特殊的照顾。一头欧洲野牛竟然被以人类的标准埋葬,尸体上盖有席子和陶器,甚至陪葬品中还包括人形雕像。新出土的一头大象遗骨竟然睡在一张芦席上,身上盖有亚麻布。考古学家认为,动物园在当时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7.铁器时代女祭司

发现地:希腊克利特岛

考古学家在希腊克利特岛的一个铁器时代的古墓中发现了一个强大的母系血统,这个血统已经延续了200多年。这一发现表明了在希腊所谓的“黑暗时期”时女性角色的重要性。在此次考古挖掘中,考古学家共发现了四具女性遗骸,年龄从7岁到70岁不等。这座古墓应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左右。遗骸身上覆盖着细细的金丝,估计这些金丝可能曾经缀在衣服之上。在她们的周围,有许多青铜器皿、雕像、以及由金、银、玻璃、象牙等材料制成的各种珠宝首饰。墓中其它的陪葬品还包括石制的祭坛和祭祀用的青铜刀锯,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用于祭祀的玻璃瓶,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这些发现都表明,这些女性在当时宗教生活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克利特大学考古学家尼古拉斯·斯坦波利德斯认为,最老的那位女性应该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女祭司。

艾德菲大学人类学家安那格诺蒂斯·安格尔拉基斯认为,“人们将这一时期称为黑暗时期,是完全错误的。考古发现显示,这些女性都是贵族。她们的社会地位相当高,她们的母系家族持续了200年没有出现间断,所以我认为这根本不黑暗。”

女祭司陪葬品

罗马士兵遗骸

8.最早的化学战遗迹

发现地:叙利亚

在叙利亚东部沙漠中,有一个要塞城市杜拉城(即现在的杜拉欧罗普斯)。在杜拉城地下一个狭窄的地道里,考古学家于1930年发现了20名罗马士兵的遗骸,这些士兵似乎是在努力反击强大的新萨桑波斯帝国的入侵时死亡的。当时,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士兵是死于地道倒塌。不过,今年英国莱斯特大学考古学家西蒙·詹姆斯认为,他们是非常规死亡,是毒气战的受害者。

公元256年,强大的新萨桑波斯帝国军队对这个罗马城市发起了猛烈进攻。他们希望通过挖掘地道潜入城中,而罗马人也希望通过反地道战来阻击对方。詹姆斯在考察这个地道时发现,这些士兵的遗骸是被有意摆放在那里的,而那里正是双方部队碰面的地方。波斯人很明显是利用敌国的尸体作为障碍,令其他罗马部队无法攻打过来。但是波斯人是如何在如此狭窄、黑暗的地道中杀死这么多人呢?通过对地道中化学残渣和硫磺晶体进行分析研究,詹姆斯认为,当时波斯人早就准备好了沥青火把和硫磺,当罗马士兵进入地道后,他们就利用燃烧的硫磺产生浓烟,最终导致罗马士兵大规模窒息死亡。

9.米斯拉达特斯宫殿

发现地:俄罗斯

在过去40年间,俄罗斯科学院考古学家乌拉德米尔·库兹内特索夫一直在黑海附近的希腊古城帕纳哥利亚进行考古研究。帕纳哥利亚是米斯拉达特斯六世的故乡。在公元前119年到公元前63年,米斯拉达特斯六世是本都王朝的国君,也是当时小亚细亚地区最强大的国王。他曾经被罗马人看作是最大的敌人,他曾三次战胜罗马共和国。

在帕纳哥利亚,有一个被焚烧的大型宫殿遗迹。对于这座宫殿的年代和功能,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目前,库兹内特索夫等考古学家已经在其中发现了300枚硬币,其中有些硬币上刻有米斯拉达特斯六世的头像。通过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最终将这座宫殿的存在时间追溯到公元前60年左右。历史学家阿皮安指出,在公元前63年,帕纳哥利亚古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这场叛乱以这栋宏大建筑被焚而达到顶峰。考古学家认为,“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它会被焚烧,或许这座宫殿就是米斯拉达特斯六世的住所。”

考古现场发现的硬币

10.《鲁拜集》陶罐

发现地:以色列

以色列文物考古局考古学家里纳·阿维纳尔最初并不清楚这块出土于耶路撒冷旧城内犹太区的陶罐碎片究竟有什么意义。碎片上覆盖了一层鲜艳的青绿色彩釉,并且还有一些黑色的花卉图案以及一行文字。最初,阿维纳尔等人把上面的文字认为是一种阿拉伯文字或土耳其文字。后来经查证,这种文字是波斯文,这句话来自于古波斯文学名著《鲁拜集》。《鲁拜集》是一本诗集,作者是中世纪波斯最著名的诗人、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莪默·伽亚谟,其中的诗文都是每节四行。

尽管此前也曾在古波斯文化区域内发现过刻有波斯诗文的容器,但是在以色列发现这种容器还是第一次。据考古学家介绍,这个陶罐应该生产于波斯,可能是作为一种装饰用品,或是用来装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12世纪到13世纪,与它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一些中世纪的硬币。

《鲁拜集》陶罐

未完待续,下期更精彩!

巨型三叶虫“群交”以数量作为保护

猜你喜欢

考古学家恐龙物种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古董鉴定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考古学家
电咖再造新物种
恐龙笨笨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