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岭天籁》的舞台设计

2010-11-05廖宇耕

演艺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桥洞牛头云岭

廖宇耕

(云南省歌舞剧院,云南 昆明,650031)

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族音乐集《云岭天籁》是云南省政府继《云南映象》之后精心打造的又一部优秀剧目。整台演出分为序幕、第一乐章《山歌》、第二乐章《情歌》、第三乐章《神歌》、第四乐章《酒歌》和尾声六大部分。23个节曲目涵盖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艺术精品。来自纳西族、傣族、彝族、普米族等众多民族的歌手在不同的乐章里分别演绎少数民族的柔美、奔放、深情、神秘和火热之美,展示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笔者结合该剧的舞台设计实践,对该剧的转台、软景等舞美手段的应用作简要的介绍。

1 舞台设计总体构思

《云岭天籁》囊括了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舞蹈退居到“伴舞”的地位。整体风格要求具备突出的云南特色,舞美设计要在体现多民族风情的基础上,突破创新。根据节目表演形式多样的特点和场景变化频繁的要求,笔者提出了以分割式旋转平台和多层次软景变幻相配合的舞台设计框架。

舞台的主体部分是一个桥臂构架的转台,桥从中间断开分成两个部分,两个桥墩可以分别独立旋转。桥洞设计成一个山形的梯台,可以从桥洞的位置移到舞台中央。桥臂、桥洞均用层石台阶装饰。三个部分合起来,既是一个山坡的形象,也是一个天然的合唱平台。推走中间的梯台,两个桥墩围出的空间可以看作是一个山洞,上方的桥臂可以看作是一座天桥,打上色光,天桥还可变成彩虹。旋转一边的桥墩,另一边可以看作是悬崖。两个桥墩向内旋转直向平行,可以形成峡谷,也可以变成梯田。两个桥墩还可向外侧旋转,形成一对牛角的形象。总之,利用这一桥臂构架转台,可以将云岭高原的地形地貌灵活地变幻出来,配合各种歌唱形式和曲目内容对环境设置的要求(见图1)。

软景以喷绘为主,在灯光的投射下,多层次的软景设计为台上机械的变化作了很好的补充,将一个多样式、多色彩、多变化的舞台呈现出来。

2 转台的具体应用

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23首曲目的表演,舞台机械要配合场景要求进行密集、频繁的运动变化。以下结合具体的表演段落叙述转台的具体应用情况。

(1)《山歌》

这一段是几个场景的连续变换。桥臂合拢,形成了藏族《冲墙歌》的墙面形象,藏族小伙们站满整个桥面,边舞边唱。接着,桥臂推开,露出后面的雪山草原,演员们开始演唱《放羊调》。之后,桥臂又逐渐合拢,使原本处于舞台两端的一对傈僳族情人聚在了一起,表演对唱《阿哥阿妹哦得得》(见图2)。最后的《海菜腔》和《花腰快调》,舞台上又形成了桥洞,桥的上下站满歌者、舞者,桥洞给演员的载歌载舞留下了开阔的空间(见图3)。

(2)《小河淌水》和《月夜》

这两段都是夜色场景,《小河淌水》用了石桥、圆月,桥洞中用干冰喷出河水的效果,演员在桥的上下错落坐立,再现了歌曲优美的意境。《月夜》则打开右侧桥臂,只留桥墩,前面增加二层的小车台。于是,右边形成山坡下的小土坎,左边便是陡峭山崖,背景天幕则呈现出夜空里的弯弯月牙(见图4)。一系列的舞台变化不仅方便了演员多种形式的演唱,也形成了不对称的优美造型,使演唱情景相融,达到了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女声独唱《布朗弹唱》一段,舞台上仅留下右侧桥墩,半截桥面形成了悬崖的形象,女歌手单独坐在悬崖上自弹自唱,舞台上充满独特的意境。

(3)《神歌》

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都以牛头为图腾,它象征着吉祥富贵,在祭祀和庆典等重要的场合,都少不了牛头,因此,《神歌》这一段的舞台设计主题便是牛头。

舞台中心设计了一个图腾柱,按民间的图样,柱上依次雕刻牛头、羊头和虎头。桥臂则向两侧张开,形成一对巨大的牛角的形象,以图腾柱为中心对称。舞台上空分别垂下四个层次的“叫魂幡”,印上沧源岩画图案。为了加强气氛,又加了一层纱质中幕,用幻灯打出三个叠加的大牛头。这一多层面的布局,强化了云南的地域人文特色,增强了祭祀的氛围,牛头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酒歌》

《酒歌》是整个演出的高潮,舞台上充满了火红热烈的气氛。

《高原女人歌》有着好几段歌和舞的交替穿插,以多色块进行布局。桥臂略微靠后,将桥洞下的土堆推向前,打上红光,就像燃烧的篝火。舞台右侧增设一个火塘,让四重唱的女演员围坐其间,形成温馨的家庭感觉。桥臂上的歌唱演员,台中、台左的舞蹈演员,都根据其服装色彩进行色光的变化。于是,这一段就形成四个色块交替变化的丰富感觉,与其他场景的单一色块区别开来,也为下面的高潮做了较好的铺垫。

为了反衬《酒歌》联唱的红火,之前的独唱《怒江大小调》先营造了一个深蓝色调的空灵的场景,使边歌边舞的演员有着充分发挥的场地。此曲一结束,立即推上强烈的灯光,在演员们演唱的过程中,天幕呈现出迂回的彩云,空中降下多层花网,象征云岭百花盛开。随着《打歌》热烈的节奏,天空花雨纷飞,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3 软景的运用

制作喷绘软景是为了更丰富舞台效果的体现,突出云南地域景观多种多样的特点。软景在整个演出中多次运用,以《崴萨罗》和《大山汉子》两段的软景设计最有代表性。

女声四重唱《崴萨罗》表现的是傣族亚热带雨林风光,笔者一共用了五个层次,其中有重重雨林、鲜花、佛寺白塔。这时桥臂已经隐去,变成两侧的绿色台阶,桥洞下面的小山坡恰好做成绿色小坡地,演员就在上面表演。多层次的软景造成了较强的进深感,绿色清新的色调与其他景观又有着较大反差,给观众带来了较强的震撼力(见图4)。

《大山汉子》表现的是怒江大峡谷的人情风物,笔者找了许多资料,最后选定一幅鸟瞰怒江的景片进行加工。先将江水提亮,又将两侧陡峭的高山延伸,造成更大的气势。同时,将舞台上的桥臂旋转到软景中峡谷的高坡,与景片衔接。软景与桥臂的结合将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怒江大峡谷景观呈现在舞台上。

《云岭天籁》的演出已经告一段落,通过演出实践,笔者结合这台剧目的舞台设计也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深感《云岭天籁》的舞台设计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比如,桥臂的尺寸做小了,不够稳定,旋转也不够灵活。桥洞中的山形梯台,即小土堆,做得不灵活,难以推动、隐蔽。此外,一些场景的设计还不理想,与剧情要求还有距离等等,这些都是要认真总结改进的。

《云岭天籁》公演后,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于2007年入选第四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特等奖作品。“原生态”音乐元素被巧妙地进行了现代加工后,令包括音乐、舞蹈、灯光、布景乃至指挥的表现都跳出了传统模式,让人赏心悦目。

猜你喜欢

桥洞牛头云岭
哪些车能通行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云岭“普法列车”开到旅客身边
先割牛头后砸瓮
过桥洞
过桥洞
挂牛头卖马肉
先割牛头后砸瓮
小船过桥洞
云岭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