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芍野生资源调查及可持续利用技术途径探讨

2010-11-03简在友王文全俞敬波

中国现代中药 2010年5期
关键词:赤芍出苗率芍药

简在友,王文全,*,俞敬波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2.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

中药资源

*王文全,Tel(010)84738623,E-mailwwq57@126.com

赤芍野生资源调查及可持续利用技术途径探讨

简在友1,王文全1,2*,俞敬波1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2.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2)

通过对赤芍野生资源详细调查,论述了野生芍药种群繁殖更新的特点,并结合相关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抚育型野生资源利用和仿野生栽培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两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赤芍;资源;野生抚育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1]。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2,3]。笔者近几年在东北、内蒙古、河北、新疆、甘肃、陕西及四川等地调查发现,赤芍野生资源被滥采、滥挖现象十分严重,很多赤芍主产区的野生芍药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为了满足赤芍市场需求,保护赤芍野生资源,笔者自2005年至今,连续4年对赤芍野生资源进行了大量调查工作,并对赤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进行初步研究。

1 赤芍野生资源采挖和保护情况

野生芍药分布在甘肃南部、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南部、陕西、山西,生于海拔400~2300m的山坡草地及林下[4,5]。川赤芍分布在甘肃中部和南部、宁夏南部(六盘山)、青海东部、陕西南部(秦岭)、山西北部(五台山)、四川西部、青海东部、西藏东部及云南,生于海拔1800~3900m的山坡林下草丛中及路旁[4,5]。在有些地方野生的草芍药(P.obovataMaxim)、美丽芍药(P.maireiLévl)和新疆芍药(也称狭叶芍药)(P.anomalaL)等的根也作赤芍用[6]。

调查中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前,野生芍药资源的保护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广大山区、草原野生芍药资源过度采挖现象十分严重,致使赤芍的野生植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如河北围场朝阳湾在20世纪70年代芍药大面积分布,一个药农一天可采挖100kg以上赤芍,如今已难寻一棵;辽宁兴城碱厂也是如此。内蒙古草原20世纪末年产优质赤芍2000t,是我国赤芍出口的主要产地,现在年产赤芍不足300t,主产地各中小城市方圆两百公里之内的赤芍被挖得几乎绝迹,只是在人烟稀少的牧区和远山区尚有部分资源残存。甘肃野生芍药多样性十分丰富,花色有白、红等不同颜色,根有红褐色、浅棕色等不同类型,近几年调查很少发现各色的变异类型。

赤芍是常用的中药,据报道年需求量约2000t,目前赤芍总蕴藏量不足10万t,市场价格在逐年攀升,从20世纪80年代的0.6~1.0元·kg-1已上升到现在的10~12元·kg-1。价格的攀升导致更加残酷地盗挖滥采,在赤芍的道地产区多伦县调查时,随处可见采挖赤芍留下的沙坑,这些沙坑连成一片,遇到旱季很容易出现沙化。采挖赤芍对植被破坏也相当严重,特别是对草原破坏更甚,挖一株赤芍可留下直径约1.5m大的坑,会给草原带来巨大灾难。为了保护赤芍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赤芍野生资源分布较多的内蒙古草原和山原地区各级政府均已行令,采取多种措施,禁挖野生芍药,甘肃、陕西、黑龙江等地也实施封山育林措施禁止上山采挖赤芍。

2 芍药的繁殖更新特性及采挖药材对种群恢复的影响

野生芍药生长缓慢,自然更新周期长。芍药种子有双休眠特性,上胚轴与下胚轴有不同的休眠期,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特性强。当年秋季种子落入湿润土壤后胚根向下伸长发育成根,但不生芽出土,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时期(约1~10℃,60~90d),才能打破上胚轴休眠,于翌春发芽出土长苗,若遇到干旱季节种子则不能萌发[7]。自然条件下种子繁殖的芍药生长4~5年才能开花结子,需要6~8年甚至更长才能采收药材。一株芍药正常情况下能产10~20粒种子,约40%的种子下年能萌发长成幼苗。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茎较短,萌孽发芽一般在根茎上,生长15~20年后根系自然死亡,分蘖繁殖系数较低,一旦采挖难以自然恢复。野生芍药的分布特点是成群(片)生长,一旦被人采挖整个小种群就会被全部挖掉,造成种质灭绝。

3 采用抚育利用型采收方法保证种群恢复

鉴于野生芍药种群的更新特点,实施抚育利用型采挖可保证野生种群的有效恢复。抚育利用型采挖可以分为多种形式:一是将药材采收时采挖下来的根茎回种到原来的采挖坑中及其适宜生长的地方;二是采收时保留部分根系不采,用以维持植株的生命活动,保证采收药材后植株生长能够得到迅速恢复,萌生大量新根形成新的药材;三是采集高质量的种子,采收药材时在采挖坑或适宜的生境进行播种。笔者研究表明,不同的抚育时期对回种的芽头的出苗率和根的生长影响较大。5月份和7月份抚育的芍药出苗率和成活率较低,新生的根也较少且小,木质化程度低;9月份抚育的芍药出苗率和成活率较高(见图1),新生的根较多而大,木质化程度高。

图1 不同抚育时期和抚育方式对芍药生长的影响

笔者研究发现,春季和夏季抚育时,如果遇到干旱则不易生根,涝则易烂根。唯在秋季抚育既不易烂根,也能在秋冬季节的低温湿润土壤中生根存活,来年发芽出苗。芍药野生抚育时可适当留存一些短根,以5~10cm为宜,不至于根茎营养耗尽枯死,秋季野生抚育时留存的根不必太长,长则不仅浪费,而且不利于萌发新根。5月份野生抚育时留存的根越长,芍药出苗率和成活率越高,新生的根越多长势也越旺;7、9月份野生抚育时留存的根越长,芍药出苗率和成活率越高,但新生的根越少长势也越差。原位挖取一半根系而保留另一半根系的野生抚育方式效果最好,芍药出苗率和成活率最高,新生的根长势最旺。

4 实施仿野生栽培快速扩繁野生资源

为了保护野生资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人工资源满足社会需求,减少对野生资源的开发。根据芍药的繁殖特性,其仿野生栽培主要是利用采收药材时获得的芽头在适宜的生境下进行种植。笔者研究发现,栽培时期对芍药的成活和生长影响较大。6、7月份仿野生栽培的芍药成活率和出苗率低于10月份的成活率和出苗率。但已成活出苗的芍药根的生长状况差异不大。不同的栽培环境对芍药成活具有一定影响,从10月份栽植的试验情况看,林下和灌从环境的成活率、出苗率均较草坡高(见图2)。而6月和7月份种植芍药的死亡率均较高。

图2 不同种植时期和生态环境对芍药生长的影响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9.

[2] 陈勇,杨敏,王飞.赤、白芍功效主治异同的本草学研究[J].四川中医,2006,24(11):42-43.

[3] 谢晓梅,余长柱,徐衡,等.赤芍饮片质量标准研究——芍药苷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59-762.

[4] 方前波.中国芍药属芍药组的分类、分布与药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3):28-30.

[5] 杨纯瑜.中国芍药属药用植物资源[J].中药材,1991,14(12):42-45.

[6] 王西芳,王继涛,武小文,等.陕西产赤芍类生药的鉴别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5,10(2):67-68.

[7] 陶新宇,杨海兰,李莉.芍药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5,21(6):13-19.

2010-01-20)

猜你喜欢

赤芍出苗率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呼伦贝尔野生赤芍资源科学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
新疆赤芍
芍药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