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赴日本特别救助技术研修的启示

2010-11-02王念法

中国应急救援 2010年6期
关键词:教官研修救助

卢 杰 王念法

赴日本特别救助技术研修的启示

卢 杰 王念法

2010年8月29日至10月9日,受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委派,我们前往日本东京消防学校接受了为期40天的特别救助技术研修,亲身感受和学习了日本东京消防学校的培训体制、组训方式和救助技术。

体能训练不设上限

在日本特别救助队训练中,体能是一项硬指标,也是特别救助队员的基本标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不要给自己设上限,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训练场上,担架和轮椅就放在旁边,如果有人受伤或晕倒马上抬走,醒过来再继续训练。9月25日,日本当地下起了暴雨,原本以为可以休息一天,没想到训练依然继续,我们和日本救助队员一起在雨中连续做了一个小时的仰卧起坐,浑身上下从里到外全湿了,裤子也磨破了,到晚上洗澡时才发现自己屁股上全都流血了。各种体能项目层出不穷:倒着爬楼梯、蹲在地上走1000米等等,每天来到训练场,都有一种恐惧的感觉,就是这样的体能训练,每天早中晚要做3次,每次时间达到1个小时,一天训练下来,全身除了头发和牙齿不痛外,没有一个地方是不痛的。早上7点半出发,晚上7点半结束,回到宿舍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吃饭,也不是打开电脑,更不是去散步,而是躺在地板上好好睡上一觉。

从日本训练回来,苦日子也过去了,但回想自己曾经的救援经历,哪一次行动不是艰苦的呢,哪一次又不是用身体和意志坚持下来的呢,2005年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执行救援任务,是到达灾区最快的一次,但是机动过程也花了近20个小时,到达后紧接着就是开展救援,而且一干就是三天三夜;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由于受困人员多,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现场连续工作时间达到18天,救援作业共216小时,连续作战132小时,先后转战都江堰、绵竹、汶川、北川4个市(县)48个作业点。准备物资装备、机动途中等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大的地震灾害救援更是如此,突发性强、受灾范围广,人员伤亡多,破坏严重、救援难度大,持续工作时间长的特点也要求队员必须具有超强的体能,因此,顺利完成救援任务必须要有强大的体能做支撑。

用身体来记住技术要领

救援是一个实践性工作,是用个人的专业技术来拯救生命,在日本消防学校,任何一项技术都必须有实践训练,学校的领导和教官,每天都教导学员,作为专业的救援队员,对技术只是知道、了解是绝对不行的,那还处于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学习。25天的训练时间,其中有23天在做实践练习。内容从地下通道到高层建筑,从救火到核生化处理,从电梯事故到地铁救援等等,每名学员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处置。

作为救援队员,我们都知道伤员应该如何去搬运,但在日本,一个人把180斤的伤员从一楼背到七楼,再从七楼背下来,围着400米的操场走上2圈,那种感觉就不同了,如果让你再穿上几公斤重的防火服又会如何呢,说实话,如果不是背的真人,一定是坚持不下来的,完成之后才明白,之前掌握的搬运方法真的仍有不足,只有你完成了,才可能有正确的答案。

任何细节都有标准可循

标准是规范行为的准则,在日本消防学校,从学员的个人养成到所有技术动作都有严格的标准,所有学员的要求都是统一的。在训练之前,学员都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训练装备、个人着装进行两次检查,虽然日日如此,但教官和队员们从不马虎。在第一次着装检查前,我自己认为已经准备好了,结果3名学员围着检查了半天,我问他们在干什么,回答让我哭笑不得,说是刚才好像看到了一个外露的线头,找了3分钟,还真的找到了,原来消防学校的着装标准第5条有规定,“学员衣服要整洁,不能有皱纹,不能有线头露在外面”。类似这样的标准,光研修注意事项就达到35条,学员着装要求28条,救援技术标准就更多了,58名学员,11名教官,我们的任何动作都被教官盯得死死的,达不到要求就得不断的重复练习。

40天的技术研修,课程内容涉及25个科目,包含了应急救援的方方面面(见表一),严酷的训练、艰苦的学习,不仅让我们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得到了提升,也让我们更详尽的了解了日本的救助培训体系,如果能将我们学习的体会和启示与国内现有的应急救援培训结合起来,相信会对我国的紧急救援和专业培训事业具有一定借鉴和促进作用。

表一:特别救助技术研修课程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猜你喜欢

教官研修救助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动物入学也军训
救助小猫
教官之吼
尴尬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