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瑰宝古瓷壶

2010-10-29张培基

检察风云 2010年23期
关键词:执壶历史文化

文/张培基

文化瑰宝古瓷壶

文/张培基

宋代繁昌窑豆黄釉瓜棱执壶

宋代繁昌窑,是宋代安徽境内的小型窑口。此壶烧制温度相对较低,釉较为稀薄,但壶的造型较为大器,呈瓜棱形。壶流已长于唐代早中期造型,壶口、壶流与壶身、壶足的比例比较协调。

元代龙泉窑青瓷执壶

元代龙泉瓷壶,相对较为粗犷,厚胎厚釉,有时制作不够细腻。此壶壶流与壶身有一如意纹连接。耳把制作简单,壶腹饱满。盘口造型普通,是一件实用器。

古瓷壶,虽然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如越窑青瓷鸡首壶),但至今已成为人们熟悉的名词。中国7000万收藏大军中,很少有人不知道古瓷壶的。2009年上海收藏家赵月汀先生举办了古瓷壶百壶展,震动了收藏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著名博物馆的官员前来观展,古瓷壶研讨会也开得轰轰烈烈,这是其他古董收藏展览所不能及的。

当然,对于古瓷壶的深层历史和文化渊源,往往是知者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者为多。因为,真正了解和熟悉古瓷壶需要知识(历史的、文化的……)、需要时间、需要兴趣、需要毅力、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现在,收藏古瓷壶的人正逐渐增多,人们对古瓷壶的了解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从收藏古瓷壶这个切入点入门,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与其他瓷器相关的知识。我在多年收藏古瓷壶的过程中,积累的不仅仅是古瓷壶的数量,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一些历史和文化知识,掌握了瓷器特别是古瓷壶的一些鉴赏或鉴别的初步方法(详见《关于瓷壶的造型和一般历史特征》等专论),从而引发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感悟。

明代景德镇窑青花执壶

古瓷壶,由陶壶演变而来。依照权威专家的判断和著述来看,目前已发现的古瓷壶中,包括了仰韶文化的双联彩陶壶、新石器时代红陶三足壶、红陶人头壶(见《瓷壶珍藏》)、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熏陶阔侈口把壶(见《壶中日月》)、良渚文化高颈贯耳壶、马厂类型的堆塑彩壶,大汶口文化的背壶、夏代(二里头文化)灰陶人头形三乳足壶、商代的白陶壶、秦代的蚕形壶等等。成熟的瓷器出现于汉代中晚期,而瓷壶诞生于东晋时期的越窑。东晋越窑烧制的青瓷鸡首壶和德清窑烧制的墨釉鸡首壶,成为那个时代瓷壶的经典之作。后来,西晋的扁壶、三国至隋代的盘口壶、唾壶、鸡首壶、多系壶,唐代的凤头壶、皮囊壶,辽代的鸡冠壶,宋代的瓜棱长流壶,元代、明代的多穆壶,僧帽壶,清代的四方壶、六面壶,民国的圆形温酒壶、方形四足酒壶等等,都形态各异,充分体现了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脉络。

清代景德镇窑青花执壶

↑民国景德镇窑粉彩执壶(名家石宇初作品)

古瓷壶,因其历史的悠久,每一把壶都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从而,激发无数爱好者去探究、去鉴赏。

古陶瓷,因其制作烧造的程序和工艺相对复杂而在生产过程中的成品率远远低于碗、盘、瓶等瓷器。

古瓷壶,因其有壶腹、壶流、壶系、壶把、壶柄、壶耳、壶盖、壶足等部件相互组合,造型和审美要求很高,成品后大大增强了观赏的美感,其视觉效果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碗、盘器物。

古瓷壶,因其与茶的历史渊源而平添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壶有千姿百态,茶有林林总总;茶让人回味无穷,壶令人美不胜收,因而激发人们不断寻找茶文化与壶文化的交汇点、结合点。

古瓷壶,因其造型的多样性(如圆形、方形、瓜形、梨形、钟形、斗形、桃形、葫芦形、筒形等等)和人们生活需要的日用性,为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它激发人们在追求造型艺术与讲究实用之间寻找平衡,选择最佳的壶具造型,以不断吸引人们的眼球。

古瓷壶,因其用途的广泛性(从用途或装物品的角度来分,有茶壶、酒壶、水壶、醋壶、油壶、奶壶、甚至尿壶等等),其消费前景广泛,从而,激发烧造者不断制作新的产品,扩大自己的销售渠道。

→民国景德镇窑粉彩六面提梁壶

古瓷壶,因其不可再生和来源稀缺,在市场上的真品、精品、珍品、美品、完品已越来越少,从而,激发淘宝者强化了沙里淘“金”的极大热情。

古瓷壶,因其真品的升值空间巨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股市上涨15%,房市上涨21%,古玩上涨30%),由此导致越来越多的收藏鉴赏者、投资买卖者、学术研究者加入其中,从而,激发了众多的“淘壶”者锲而不舍的那股持久劲儿。

古瓷壶,因其窑口不同、釉色不同、工艺不同、文化不同,向人们传达的社会信息、历史信息、文化信息也不同,从而,激发众多痴迷者跋山涉水,走遍中华大地,从众多窑址的历史痕迹中探索发现新的“兴奋点”。

古瓷壶,因其彩绘的出现和釉色的多样性,从工艺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工艺上可分为青釉、黑釉、白釉、黄釉、青花、釉里红、釉上彩、釉下彩、粉彩、斗彩、五彩、珐琅彩、浅绛彩、胭脂彩、黑彩、广彩、矾红彩等等,还有刻瓷、开窗、雕塑、景泰蓝等各种工艺美术形式),加上许多古瓷器又有题字、题诗、山水、人物、花鸟、吉祥图案、清供等等,使一代代名流和艺人的作品传世至今供人们把玩欣赏,也激发了一批又一批专家学者、古玩爱好人士争相收藏和研究考证的积极性,许多学者都想明白“壶如宣纸任挥毫”的个中道理,听一听“壶中自有琴声音”的美妙感受。

古瓷壶,因社会崇尚返璞归真的感觉,或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导致很多文化人总是想在家庭的装饰柜里或博古架上、写字台前置几件古董。而古瓷壶往往成为选择的重要对象,甚至连嫁妆中也不乏古瓷茶壶、酒壶之类的。由此,激发了年轻人对古瓷壶知识学习和了解的审美情趣。

古瓷壶,它永远割不断中华文明的历史,永远抹不去中国人的文化情节;它是文明、文化的重要一脉,也是人们重要的精神和物质符号。收壶、藏壶、赏壶、玩壶、赠壶,既可彰显人的文化品位,又可表达某种思绪,寄托某种情感,在不经意中,还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调剂心情、丰富生活中得到的是知识的积累、是精神和文化的熏陶、是艺术境界的深化、是文化修养的提升。今天,当遥远的古瓷壶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许许多多的收藏者会觉得,它仿佛在向我们诉说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和优美动人的故事!

编辑:黄灵 yeshzhwu@gmail.com

猜你喜欢

执壶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执壶”的艺术特征探析
走进紫砂演绎的中国执壶
——析紫砂作品“仿清泥绘高执壶”的别样风韵
唐代 长沙窑飞鸟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唐代寿州窑执壶造型年代考
谁远谁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