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财政支出教育部分结构分析

2010-10-26毛赛丽

中国经贸 2010年14期
关键词:平衡

毛赛丽

摘要:“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总量相对不足、支出结构以及区域结构相对不合理的问题,给出了分析以及完善建议。保证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支出合理化进程,是我国以“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教育支出;支出结构;区域结构,平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达程度、教育投入水平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和尺度。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已成为各国当前主要任务。本文拟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财政教育支出整体投入不足。从2000到2007年,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始终徘徊在3%左右,中国有大约28230万学生正在学校接受教育,是我国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还多。这其中还没有算上各个学校中的教师行政等等与学校有关的人员。这样的人口比例与3%的GDP比重是极其不协调,不对称的。而这一数据在2003年为3.28%,2004年为2.79%,2005年为2.16%,也就是说从2002年至2005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竟一直在下降。从国际比较来看,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8%左右,经济欠发达是4.1%,我国没有达到4%,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也不符合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教育支出总量来看,总量投入受中央和地方政府财力约束。虽然近几年GDP绝对数额直线上升,但由于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的建设,医疗条件的改善,环境的保护,国防的需要,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政府投入资金的项目很多,蛋糕虽然大,但分的部门太,多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安排财力时也难免“捉襟見肘”。在这个过渡时期,教育很多时候都要给经济建设让路。这样一来,财政性的教育支出就自然不足了。此外,在财政资金已然有限的情况下,不合理的支出甚至是浪费更令情况雪上加霜。重复建设、政府机构臃肿,行政管理费居高不下……这些都也都是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的原因。

从区域性教育结构来看,在我国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中央设立一部分专款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则负担着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和占高等教育总投资近一半的地方属高等院校拨款,因而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急剧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差距,

目前财政性教育投入约占我国教育投入总量的80%左右,那么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就是增加教育投入总量的关键。我国应加强税收征收工作,严格税收执法力度,避免逃、漏税。因为保证国家税收的足额稳定是保证投入增加的前提。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扩大筹集教育资金的渠道,从总量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也是缓解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可行措施,也符合经济学的公平和受益的原则。同时我们必须砍掉一些重复建设的项目,少一些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的投入就会逐步改善。

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应从教育公平开始,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更该以公平为本。义务教育是典型的公共品,政府有责任为每位公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这是国家财政的基本职责之一。从教育支出对各地区的投入来看,政府要公平合理地分配公共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上的差距,克服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现象。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职责权限。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教育投入的透明度,扩大全民参与度,对政府的教育投入实行公共评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发出的最强音。教育正是培养人的活动,而人又是国民收入的创造者。没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就不会有国民收入的稳定快速的增长,因而教育投资必须要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样国民收入的增长动力才不会枯竭。

不管我们进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引领发展的前沿的必然是所谓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摇篮毋庸置疑正是“教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因为重视教育,英国带来了工业革命;因为重视教育,德国日本在二战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同样是因为重视教育,美国创造了神话般的发展速度和增长方式。在过去三十年中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做得非常好了,绝对数额和相对数额的GDP增长、大型基础设施、人们生活面貌等等,变化的确是有目共睹。在未来,如果我们还要寻找潜力的话,我们认为教育是重中之重。

世界上发达国家对我们封锁的技术还有很多,我们在某些尖端科技方面,差距还很大,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对于教育,不论是其自身的改革,也不论是外在的各种财政或者非财政投入所应该引起的变化,我们都只能说,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平衡
保险法近因原则探析
论金融的发展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浅谈“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对一道杠杆的平衡试题的探讨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李显龙谈南海争议玩“平衡”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