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校武术课现状透析武术教育的背离

2010-10-26黄淑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武术体育学校

赵 刚,黄淑杰,姜 娟

(1.吉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2.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450044;3.沈阳体育学院 武术系,辽宁沈阳110102)

从学校武术课现状透析武术教育的背离

赵 刚1,黄淑杰2,姜 娟3

(1.吉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2.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450044;3.沈阳体育学院 武术系,辽宁沈阳110102)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作为推广和发展武术的重要教育基地的学校,出现了学生不了解武术,不喜欢武术,大学生被迫选武术课等较为严重的武术教育背离现象。为了揭示武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学校武术课教学质量,促进武术健康发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东北地区47所中小学和16所非体育专业高校的学生、教师和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对武术认识的不一致,教育机制的省缺,教学因素的失衡以及武术项目自身特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

武术课;现状;教育背离

要使武术得到良好的普及和发展,重要的一环是学校武术教育。在近几年的高校武术教学中,我们经常问学生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什么选武术课?学生的共性回答如下:①别的体育课已经选满,只好选武术课;②已经选上其他项目的体育课,但由于人数过多,被迫改上武术课;③选什么体育课都无所谓,反正是混学分。令人啼笑皆非的回答年复一年的重复。在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几乎超过90%以上的学生没有任何武术基础和常识,足已见得十余年的中小学校武术教育的不尽人意。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问:“老师,为什么不开设跆拳道课?”当问他们为什么要学跆拳道时,学生们有的说跆拳道简单好学,有的说时尚又实用,言下之意正是由于武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如果说是一、两个学生这样回答,还能理解,但是,一届又一届的,占总人数90%以上的学生的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不得不让人反思:“造成武术课这种现状,难道都是学生的问题么?”高校武术课这种现状,绝不能单纯地看做是高校武术教学的问题,而是由整个武术教育体系中一系列相关矛盾共同所致的。为了把问题搞清楚,我们对东北地区的中小学和高校的学生、教师和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合社会、家庭、教育机制、教学因素以及武术自身特点分析使学校武术教育产生背离的根本原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学校武术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从与学校武术相关联的教育因素着手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学校武术开展有关的文件、文献等资料,为本研究的立论、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论文的撰写提供参考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以东北地区47所中、小学和16所非体育高校的师生及中小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其中,黑龙江省13所中小学、4所高校,吉林省19所中小学、7所高校,辽宁省15所中小学、5所高校。问卷采用实地发放与信件发放2种形式,一共发放问卷2150份,其中学生家长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69.0%;中小学生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4份,有效回收率86.4%;大学生发放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3份,有效回收率88.8%;中小学教师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回收率86.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武术教学目标的背离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三块基石,三者之间既互为补充,又互为影响,三者之间若协调发展,学校培养人才必然事半功倍;若背道而驰则会成为育人道路上的绊脚石。学校体育中的武术教育也同样受这三者的共同支配。学校武术的教学目标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即“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能够把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作为己任,为学生终生从事武术锻炼奠定基础,能够发挥武术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提高学生的公德。”学校武术课教学要求学生至少会打一套拳,会练一种器械,掌握武术技能和规律,不断了解武术,对武术产生兴趣,培养“终身武术”意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校武术课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其根本原因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对武术的认识上产生背离而导致当今学校武术教育“落迫”的现状。

2.1.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背离 尽管学校教育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家庭教育对培养和塑造人也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1992年8月,中、日、韩三国儿童在中国内蒙古举办一次探险夏令营。曾经有篇文章是这样记载3个国家儿童的表现:当一名日本儿童走累了的时候,日本孩子的父亲驾车来到孩子的身边,鼓励孩子继续前进。韩国儿童了走累的时候,韩国家长教育孩子要坚持。中国孩子累了的时候把包袱放在地上,家长开着车来把孩子接走了。这一代儿童便是如今的大学生,遗憾的是在2004年举办的类似的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家长的表现又重复昨天的往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苦”,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再会些琴棋书画之类一定会“成才”,忽视体育运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采取抵触的态度。在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86.9%的家长希望孩子在业余时间里学习音乐、美术等,而希望孩子业余时间参加体育运动的家长仅占14.1%。家长对体育运动认识的偏差,并不断地在家庭中给孩子“灌输”,是现代多数学生不爱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尽管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作为一项必修的学校体育课程,在强健体魄、培养意志品质和育人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从调查中得知,大多数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课余时间里学习和练习武术,主要原因是练习武术会占用很多时间,影响文化课学习;练武术太苦、太累,最后也不见得能成名,还不如往学习上多用些心思。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家庭教育往往特别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怕孩子因为参加体育运动影响学习,忽视体育运动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吃苦受累”的体育运动,这就使学生们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产生矛盾。部分学生本来就不爱参加运动,在家长的许可和纵容下,对体育活动产生抵触的态度。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作为体育项目的武术,本来就属于体育学科中的“小学科”就更显得无足轻重了。横向比较下,韩国的跆拳道运动之所以开展得那么好,很大原因在于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参与意识。

2.1.2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背离 社会教育对人的教育涵盖范围最大,途径也最为广泛,往往也最深刻。因为社会教育总是伴随着活生生的现实和众口铄金的功效。综合对学生与家长的调查结果,本文认为社会教育对学校武术教育产生的背离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人们对现实中武术的理解存在偏见,部分原因是社会上一些“武林中人”缺乏武德,还有部分原因是由于使用武术技击技术时失范,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2)习武人群严重“老龄化”,平时公园里的习武人群,以及超过90%的武术比赛中,老龄化特征极为明显,不能激发更多的少年儿童的习武动机;(3)“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拳击、瑜伽、健美操等外来项目打造“时尚”、“实用”品牌,强烈冲击本土文化,武术去功能化现象显著;(4)影视将武术神话化、夸大化,使人们对武术的理解产生误区,无论在技术还是在功能上远不及影视武术的现实武术让人们“倍感失望”。

2.2 教育机制的省缺诱使武术教育的背离

学校教育的体系、内容应该是由国家的教育机制决定的,但在学校与颁布教育指令性文件的国家教育部门之间好似省缺了一个关键的环节,而导致了包括武术在内的学校体育教育在文件中极为重视,而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

2.2.1 武术教育监督体制的缺乏导致学校武术为国家所重视,却被中小学所轻视 武术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其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1956年,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关于武术方面的内容。1961年出版的《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武术在小学体育课中每学期为6学时,中学为8学时。教学内容为:小学从三年级起为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武术操,初级拳;中学为初级拳二路、青年拳、青年拳对练等。原国务委员李铁映曾多次指出:“要把武术列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体育课。武术是国宝,每个学生都应学会一种拳、一种器械,学校体育课要把现代体育的教学和民族体育的教学联系起来,也应该列入‘达标’标准里去。”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把武术列为三至六年级的基本教材之一。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其中指出“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中小学武术在这样的背景下,理应该得到很好的开展。

但是武术教学的严重缩水和脱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6%的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计划中有武术内容,并能够完成;有48.9%的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计划中有武术内容,但不开设武术课;还有8所中小学,占所调查学校数量的17.1%,没有体育课教学计划,也不上武术课。在开设武术课的学校中,94.6%的教师认为武术所占课时太少,学生基本上学不会啥,只是走马观花,走走过场而已。通过调查得知,中小学校未能重视武术课的首要原因是偏重升学率,不重视体育课;其次是缺乏师资力量和上级主管单位没有硬性要求,我们认为,导致如此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武术教育监督体制的“苍白无力”。

2.2.2 教育评价体系的盲区导致武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失衡 现代教育机制是围绕素质教育展开的。早在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1994年8月,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素质教育”的概念。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199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2005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但是历经十几年的教育改革,我国的素质教育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学校仍然将应试放在首位。其主要原因是现代教育评价体系过于重视“智”,目前评价一个学校优劣的唯一指标是升学率,导致“德、智、体、美、劳”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极不均衡。仅就与“体”密切相关的中小学体育来讲,仅仅依靠每年的体育达标数据,不足以对中小学体育课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特别对于武术教学来说,很难依靠定量的数据评价教学效果。由于缺少评价体系的制约,因而导致中小学武术若有若无,有无均可的状况。中小学武术课的现状对于高校的武术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武术教育应该是在延续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基础之上完成的,仅仅依靠2个学年的武术任意选修课来完成十几年的武术教育过程,其效果可想而知。

2.3 教学因素失衡对武术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2.3.1 中小学生及体育教师对武术没有兴趣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机械的“教”与“学”。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互动的重要评价标准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这个良性互动的切入点就是兴趣。在调查中显示,有78.3%的中小学生第一次上武术课兴趣较高,而仅有29.6%的大学生对第一次武术课的兴趣较高。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导致中小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如此悬殊的比率:一是大学生在原中小学上过武术课,但没能产生兴趣;二是没上过武术课,包括武术课在内的体育课都不感兴趣。要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武术启蒙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对中小学武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具备能够胜任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也包括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尚的武德。

在调查中,认为武术课较累、难上、自身动作不够标准、不好意思做示范等,得到了95.6%的体育教师的认同。在上过武术课的中小学生中有86.9%的人认为教师的动作不够潇洒和漂亮。体育教师的武术技术水平对于中小学校武术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有效调查的86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只有3人,占3.5%的体育教师在学习期间从事武术专业,有92.6%的体育教师没有参加过武术培训学习或教学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师的武术业务水平的提高,进而难以切实贯彻武术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对于在学校中传播武术,使学生产生兴趣,培养“终身武术”的目标来说,很难实现。

2.3.2 高校学生对武术教学的高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学生普遍对目前高校武术课所教授的初级套路、简化太极拳等教学内容不感兴趣,80.9%的学生希望武术课教学内容增设散打、跆拳道、防身术等带有搏击性质的内容。而且在武术教学中与大学生交流得知,80后的大学生不仅对现行的武术教学内容不够认可,而且对教师的武术技术水平、教学环境以及武术教学器材等都不够满意。由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的设置已由必修课改成学生自主选择项目上课,不能够用强制的手段“逼迫”学生学习武术。基于以上原因,普通高等院校武术课的开展可谓是“每况愈下”。作为高等院校的武术教学,一方面要符合国家开设武术课程的要求,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武术课不感兴趣,可想而知,我们的武术课是多么的尴尬。而师生在这样的一个武术学习环境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然而,目前普通高等学校武术课的状况不能不受中小学武术基础教育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和生活、学习的习惯都已经逐渐成形,可塑性空间不是很大,这不仅对高校武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应该对整个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加以足够的重视和深思。

2.4 武术自身使武术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

2.4.1 武术特点的制约 武术自身特点从动作结构上看是“开放式”技能,动作复杂繁多,对动作的完成质量以及节奏、劲力、精气神的配合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且有“难学易忘”的特点,一个套路如果一段时间没有练习,就会遗忘,特别是在接触新的套路或者更多的套路时,遗忘效果更加显著。学的时候很辛苦,要从基本功练起,好不容易学会了,不经意间就忘记了,对于学生来说“不划算”。从评价标准上看,除了竞技武术相对统一的“高、难、美、新”的要求之外,就琳琅满目的传统武术来说,仅从拳种层面上统计,“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就有130种,缺乏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从练习动力上看,很多项目本身具有游戏性,能够在运动中享受快乐,体现自我价值,比如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武术在省略掉技击内涵,注重外部表现的情况下,显得单调、枯燥,失去竞争力。从练习过程上看,武术对身体各个部位和器官的要求较高,基本功务求扎实,因此学习过程较长,见效缓慢,很容易使学生身心疲劳而放弃习练武术。正如拳谚云:“练武练在日日功,一日不练百日松”,一旦失去连续性,就要功亏一篑。

2.4.2 武术教育体系的欠缺 无论是以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还是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上都是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上武术课,教学内容由以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非常明确的武术操、初级拳、青年拳等,到如今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比较宽泛的规定,如:“武术简单组合动作、简单的武术套路、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等等,其在表达以武术套路为主体的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也突出地体现了武术教育的长期性和连贯性。作为教学指导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按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规定了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所适宜学习的武术内容,但是他们仅仅把武术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分割成各个阶段,并尽办使之串连有序,而忽略了作为传播和发扬武术运动的“载体”——人的情感、兴趣等等,没能顾及与之配套的人文环境,即提供了“硬件”指标,忽视了“软件”的文化支撑,是影响武术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三方面对武术的价值与功能不能达成认同作为外在因素严重影响了当前的学校武术教育的开展。

2)教育机制中,武术教育监督体制的缺乏及教育评价体系的盲区使得学校武术为国家所重视,却被中小学所轻视。

3)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技能的水平、兴趣,高校学生对武术教学的内容、环境、器材等的要求与现行武术教学不符对高校武术教学产生消极影响;武术“复杂”、“难学易忘”的特点以及武术教育体系对学生的情感、兴趣考虑的欠缺使武术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

3.2 建议

1)建议武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多渠道、多方位地积极开展武术的宣传工作,让国人正确地了解、认识中国武术,积极引导国人喜爱武术、践行武术,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对武术教育达成“学生需要学习武术”的一致认同。

2)针对国家重视学校武术,而武术却被中小学极度轻视的现状,建议在教育监督体制及教育评价体系中加大对学校体育,尤其是学校武术的管理与评价权重,因为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学校是传播中华武术的重要阵地,作为学校来讲,有责任更有义务使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3)作为学校来讲,应重视武术课程建设,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武术技能培训工作,鼓励教师进行武术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开发武术教学中具有趣味性、表演性的教学手段,改进武术器材,使体育教师愿意教武术,学生愿意学武术。

[1]杨 慧.关于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周万征.江苏省苏北地区普通高中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3]张茂于.关于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4):85-86.

[4]张 秋,蔡宝忠.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2):66-67.

[5]江 俊.关于中小学开展武术课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16):106.

[6]杜春斌.大学武术课现状及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6):112-114.

[7]朱 熊,汪 琼.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研究生专刊,2006(ZL):73-74.

[8]刘劲松,李玉玲.高校公体武术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102-103.

[9]王 征,曹蕾蕾,齐建勇.辽宁省五所高等院校武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1):84-85.

[10]谢静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体育学刊,2002,9(6):98-99.

Deviation of Wushu Education from the Situation of Wushu Courses in Schools

ZHAO Gang1,HUANG Shujie2,JIANG Juan3
(1.P.E.Institute i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Jilin,China;2.Traditonal Sports Dept.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Henan,China;3.Wushu Department,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There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students don’t comprehend Wushu and don’t like Wushu,even they are forced to select Wushu course and so on in schools which as the important education base of Wushu spreading and developing.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disclose main problems exist in Wushu education,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Wushu course and promote its healthy development.By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many students,teachers and parents in 47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nd 16 non sports major universities in Northeast reg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in causes of the situation are the incoordination between school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 and so cial education,the unsoundness of the education mechanism,the imbalance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 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Wushu and teaching aim.

Wushu course;current situation;education deviation

G807.01

A

1004-0560(2010)02-0125-04

2009-10-12;

2010-01-25

赵 刚(1981-),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与武术教育。

责任编辑:刘红霞

猜你喜欢

武术体育学校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