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林低龄化立竹结构模式探讨

2010-10-24

自然保护地 2010年3期
关键词:竹鞭年龄结构毛竹林

杨 红 卫



毛竹林低龄化立竹结构模式探讨

杨 红 卫

(浙江省龙游县林业技术推广站长 324403)

合理的母竹年龄结构是影响毛竹林笋竹产量的重要因子。以毛竹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剖析龙游县的一种低龄化立竹年龄结构模式,该模式具有在提高林分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养分积累水平,增加笋竹产量等方面的效果;认为适度推广较年轻的立竹年龄结构,对推进竹产业发展,增加竹农收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竹林;立竹年龄结构;模式;合理性

毛竹林的立竹年龄结构是影响笋竹产量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材用毛竹林合理的立竹年龄结构是Ⅰ、Ⅱ、Ⅲ、Ⅳ度竹各占25%;笋用、笋竹两用毛竹林合理的年龄结构是Ⅰ、Ⅱ、Ⅲ度竹各占30%,Ⅳ度竹占10%。

龙游是浙江省竹林经营水平较高的竹区县。近年来,溪口镇竹农通过试验、摸索,普遍采用一种低龄化(或者说年青化)的毛竹林立竹结构模式,祭上村竹农卜财明称之为“两度半”立竹结构(即Ⅰ、Ⅱ竹度占40%,Ⅲ度竹占20%)。著名竹类研究专家萧江华认为,这是溪口农民的一个创新。

1 低龄化毛竹林立竹结构模式的丰产效果

模式所在地位于龙游县溪口镇祭上村,海拔300M,坡度30°,坡向南,坡位中下,土壤厚>1M,有机质含量中,立地条件较好;面积30亩,据标准地实测,平均每亩立竹量为254.9株,其中Ⅰ度竹(1年生)96.6株,占37.9%,Ⅱ度竹(2~3年生)110.3株,占43.3%,Ⅲ度竹(4~5年生)48株,占18.8%。2009年,平均每亩留养新竹96.6株,相当产竹材2222kg。较低的2003年,平均每亩度产竹材也有1600多 kg。

2003--2009年笋竹产量调查结果

产量年份竹笋(kg/亩) 株数/亩kg/株*kg/亩春冬合计 20035928.61687 12816144 2005105232415 1447.5151.5 200771.623.11654 873.590.5 200838.720774 62365 200996.6232222 84 84

*竹材单株重量根据每年标准地实测数据推算。

上表反映,该竹林笋的产量不高。据调查访问,主要原因:一是近几年来毛竹春笋价格不高,影响了农民及时采挖退笋的积极性,许多退笋都在泥土中腐烂,而竹材价格上扬,竹农主要以多生产竹材为目标;二是留竹时间早,3月底即开始留竹。一支春笋在短期内长成新竹,要消耗母竹和竹鞭内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遏制了笋芽的萌发。从调查情况看,低龄化立竹结构模式确实可以获得更多的竹材产量,但平均单株重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为尽可能多留竹,将一些较小的笋也用于留竹,影响了立竹的平均眉径。

2 低龄化立竹结构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以毛竹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对低龄化立竹结构模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2.1 立竹年龄与竹鞭年龄

据研究,竹鞭的抽鞭发笋能力与竹鞭的年龄关系极为密切:在无性繁殖起源的毛竹林中,80%以上的竹笋和新鞭是由3~6年的壮龄鞭抽发的;在实生起源的毛竹林中,2周龄鞭发笋能力最强,3龄4龄次之,5龄以上基本丧失孕笋能力。很明显,立竹的年龄与其所连竹鞭的年龄是不一致的。由此可以推断,竹鞭年龄一般要比着生其上的立竹年龄大3~6年或2~4年(实生起源)。4年生立竹,其所连竹鞭绝大多数都在7龄或6龄(实生起源)以上,抽鞭发笋能力已开始逐步下降。

2.2 叶龄与竹叶叶绿素含量

毛竹新竹第二年换叶后,就开始进入每2年换一次叶的阶段。不同叶龄的叶片大小(面积)、颜色、重量、含水率及内含物等是不相同的。2、3年生(Ⅱ度竹)竹叶叶绿素含量最高,达1.93%;1年生(Ⅰ度竹)竹叶叶绿素含量次之,为1.92%;4、5年生(Ⅲ度竹)竹叶叶绿素含量开始显著下降,为1.61%;6、7年生(Ⅳ度竹)竹叶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到1.49%。因此,1~3年生竹(Ⅰ、Ⅱ度竹)的同化效率是最高的。“两度半”立竹结构由于极大地提高了Ⅰ、Ⅱ竹的比例(约占林分立竹总量的80%),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毛竹林的同化效率,增加营养积累水平,为发笋长竹提供养分保障。

2.3 立竹年龄与根系吸收能力

竹子和其他植物一样,维系自身生命,光合作用,将光合作用最初形成的碳水化合物进一步转化为脂类、蛋白质、核酸及其他有机化合物,都需要根系源源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因此,根系吸收能力的大小直接反映竹子生活力的强弱。据萧江华研究员的研究,幼竹根系形成后,竹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比面和活跃吸收比面四个指标值随竹龄的增大而增大,4龄竹达到最大值,6龄后下降梯度大,尤其是活跃吸收根系的吸收面积下降很快。

2.4 立竹年龄与材质生长

毛竹竹秆的材质生长可分为增进期、稳定期和下降期。2~5龄竹为材质增进期,6~8龄竹为材质稳定期,9龄以上为材质下降期。5龄竹材质已基本趋于稳定,并且篾性最好,除特殊要求外,已经可以满足加工利用对竹材材质的要求。

3 小结

3.1 低龄化立竹结构模式,符合毛竹生物学特性

虽然毛竹叶的光补偿点较低,平均几百Lux时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其对光照毕竟是有一定要求的。不留6年生以上老竹,将4、5年生竹子采掉一半,为光合作用效率较高、生活力较强的1~3年生竹子留下了更多的生长空间。这样既可以多留新竹,又可有效地增加林分养分积累。同时,由于其所连竹鞭正处于壮年,养分输送距离短,有利于新发竹笋的养分供给,提高成竹率。

3.2 低龄化立竹结构模式,可以收获更多的经济产量

就竹材生产而言,“两度半”立竹结构,相当于缩短了竹材的轮伐期。在单位面积立竹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增加竹材产量,这是不难理解的。但这样的立竹年龄结构对笋的产量到底有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据有关试验统计,毛竹用材林鞭上笋芽萌发后,只有29.1%的笋成竹,而有55.8%的泥中退笋和15.1%的地上退笋。如能合理、及时采挖退笋,笋的产量是可以有较大提高的。

3.3 低龄化立竹结构模式适用于经营强度较高的林分

由于保持较年轻的立竹结构,其实质是缩短毛竹的轮伐期,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笋竹产量,但同时也造成林地肥力的大量流失。因此只有加强肥水管理,才能保持丰产稳产。1-3年生竹正值竹材材质生长期,抗雨雪冰冻能力较弱,遇雪压容易开裂,最好能实施钩梢技术,降低自然灾害风险。

3.4 低龄化立竹结构模式迎合了加工利用对竹材品质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竹产业的快速发展,竹材利用领域不断拓宽,对竹材品质的需求呈多样化。如竹胶建筑模板,采用年龄过大的竹材,由于硬度太大,反而不受建筑企业的欢迎;农村篾匠更喜欢篾性较好的5龄竹。正是竹材加工利用对原竹品质需求存在多样性,为推广低龄化立竹结构模式开辟了道路。适度推广较年轻的立竹年龄结构,对增加竹农收入,推进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张志达主编.中国竹林培育.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 .

[2] 黄启民.,毛竹林培育技术--竹林的群体结构与光能利用.林业部科技司,1982.10.

[3] 萧江华.毛竹研究论文汇编--材用毛竹林的地下结构.中国林科院亚林所,1982.9.

[4] 王永锡.毛竹林培育技术--笋用毛竹林的经营技术.林业部科技司,1982.10.

[5] 石全太.毛竹林培育技术--毛竹林丰产技术.林业部科技司,1982.10.

S751+.5

B

1004-7743(2010)03-0026-03

2010-05-28

猜你喜欢

竹鞭年龄结构毛竹林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封育年限对毛竹林凋落物和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
安吉践行“两山”的毛竹林碳汇研究*
引种竹子竹鞭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红哺鸡竹不同施肥方法与地下竹鞭生长关系的研究
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
笋 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