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贫困山区学校课程资源的现状与对策

2010-10-12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贫困山区贵州资源

何 芳

(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贵州遵义563002)

贵州贫困山区学校课程资源的现状与对策

何 芳

(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贵州遵义563002)

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决定和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范围、水平及其效果。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经济不发达的西部贫困省份,其教育的发展也相对落后,而位于该省贫困山区的学校教育的落后程度就更加突出。在这里,怎样才能正确认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问题也就显得愈加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在贵州省15个贫困县50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分析出贵州省贫困山区学校课程资源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与利用贵州贫困山区学校课程资源的对策。

贵州贫困山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决定和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范围、水平及其效果。可以这样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蓝图也很难实现。从理论上讲,即使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但缺乏的往往是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尤其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我国课程资源的分布是很不平衡的,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课程资源的状况比中西部地区优越,城市比农村优越。[1]目前,这种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发展不发达的西部贫困省份。例如,在2007年,全省仍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16万,低收入贫困人口388万。由于历史发展和地理位置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发达,导致教育水平也落后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21世纪初期,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基本实现“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时,贵州省仅有32个县实现了“普九”的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仅为35%。在全国未实现“两基”的522个县中,贵州就有55个县,略多于1/10;在全国未实现“两基”的总人口数中,贵州就占到1/7①截止05年底贵州84个县“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3.88%[EB/OL].heep://www.gov.cn/2006-10/27/content-425880.htm.2006-10-27.。从这些简单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贵州整个地区教育发展的落后现状,而位于该省的绝大多数贫困农村山区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些贫困山区的学校,要想跟上全国课程改革的推进步伐,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而,怎样才能正确认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问题也就显得愈加重要和紧迫。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的选择

笔者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在2006年底,随机抽取了贵州省的15个县:绥阳、桐梓、仁怀、思南、毕节、道真、赤水、赫章、松桃、正安、普安、湄潭、纳雍、石阡、务川等,并选择了15个县中的50所中小学为调查对象,对其中的50位校长、143位教师发放问卷就课程资源问题展开调查。在样本学校中,有82.9%属于镇级中小学,13.7%是县级中小学,3.4%是村级小学。此外,我们还对其中的部分校长、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三、贵州贫困山区学校课程资源的基本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贵州省贫困山区学校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资源意识不强

课程资源概念的引入,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在对待课程资源的态度上不够重视,课程资源意识还比较薄弱。因为在应试教育长期、深刻的影响下,学校领导抓的是升学率,老师抓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在教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他们仍然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至于“课程资源”到底是什么,应该怎样开发和利用,则认为不是自己的事情,或者说跟自己当前的主要工作关系不大。

在被调查的老师中,对课程资源“非常了解的”只占3.3%;而“从没听说过”和“只听说过一点的”约占6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贫困山区的老师对课程资源概念的接触和理解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

2.对“课程资源”概念的认识不清晰

具体到“你所认为的课程资源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83.9%的教师都认为课程资源就是“学校拥有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73.1%的教师认为是“教材”;只有18.5%的教师认为,“教师、学生及家长”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课程资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很多学校领导及老师对课程资源都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特别强调条件性课程资源的重要,但相对忽视素材性课程资源;只看到校内课程资源的存在,忽略了校外课程资源;只关注显形课程资源的功能,忽视了隐形课程资源的价值。

表1 教师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基本认识

3.条件性课程资源比较缺乏

条件性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经费投入多少的制约与限制。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5.5%的校长认为自己学校的办学经费太少,难以满足学校发展的基本需要;有将近1/2的教师认为学校课程资源紧张匮乏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的严重不足。其中,每学期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拨给的教育经费低于5000元的学校占25.8%。36%的校长指出自己的学校尚存在危房,亟需改造;只有26.3%的校长认为自己学校的课桌椅、黑板、粉笔等基本的物质条件能满足教学基本需要。由此看出,贵州贫困山区学校经费紧张与缺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硬件设备资源方面如多媒体、电脑、图书室等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许多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室、实验室、课桌椅、实验室器材都没有或者不够,更不要说其他先进的现代化硬件设施设备了。

4.教师自身难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资源观特别强调,教师本身是一种有待开发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兼具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的双重特征。但我们发现,在贫困山区的学校教师要想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资源,受到了较为明显的限制。

首先,教师绝对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在我们调查的学校中,教师在绝对数量上普遍存在不足,部分学校还有一些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存在;师资队伍的结构失衡,6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美术、体育教师。由于农村学校存在物质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经济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等不利因素,学校的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就公办教师而言,学历全部达标的仅占42.1%,也就是说,还有57.9%的公办教师学历水平不达标。可以看出,这里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很难达到或根本达不到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较高期望。这样的教师素质状况,必然影响到教师对新的教育观、课程观的理解,进而影响到课程改革的实施,发掘教师这一座有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也就成为美妙的玄想。

其次,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不到位,培训流于形式。在职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发现,29.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校“没有教研室(或教研组)”;在有教研组的学校中,6.5%的教师“从来没有”参加过教研活动,6.9%的教师只是“偶尔参加”。在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机会方面,15.6%的教师“从未有过”,“经常去的”占22.5%,而62.3%的教师表示希望有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这一情况在校长那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44%的校长指出,自己学校只有少数教师代表参加过新课程改革的有关培训。然而,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则普遍反映培训对自己的教学没有太大影响,自己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发生改变。以上种种情况表明,目前农村贫困山区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师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即使有一些上级强制性要求的培训,农村学校也只能派出极少数的教师代表参加,培训的覆盖面不大。而且大多数培训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和发展。这一不良后果的出现,进而导致教师对课程资源概念的认识、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有效展开受到极为明显的束缚和阻碍。

四、贵州贫困山区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

从以上的现实描述中可以看出,在贵州贫困山区的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针对这一实际现状,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对策: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贫困山区学校办学条件

虽然我们强调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一个基本问题,即绝不能忽视对学校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和改善。在我们调查的学校里,有不少学校教室还是危房;很多学校没有图书馆,即使有,也只不过是一个摆设。在这种办学水平的学校,去谈拥有现代化的多功能教学设施设备简直是痴人说梦。这些学校的基本教学条件跟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实在太大。因此,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减甚至消除区域间的差距,国家政府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上,应该尽可能地向西部地区倾斜,向农村边远贫困山区倾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实现其办学条件的基本改善,逐步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

2.建立区域内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当然,在教育经费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硬性要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也是不太现实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实现不同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因为共享可以在不增加资源规模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来满足教育教学的现实需求。能够避免一些课程资源的重复性开发,减少学校有限的教育经费在一些硬件设施设备上的重复投入,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的额外教学负担。反过来说,如果课程资源的闲置或利用率不高,从经济成本上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浪费。因此可以通过这种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在提高有限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达到“双赢”的目的,弥补资源不足的缺憾。

3.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充分挖掘校内课程资源

我们在客观上强调课程资源缺乏的同时,也应该从学校、老师自身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充分挖掘校内课程资源的潜力。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包括学校管理者一听到“课程资源”,马上联想到的就是资金、建筑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等条件性课程资源,而很少关注到自己身边的一些实实在在的资源存在,特别是课堂上瞬间即逝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等。当我们询问老师们是怎样利用课程资源时,大多数教师回答说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这就是因为教师们不具备课程资源意识的直接后果。因此,加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课程资源意识是指对课程资源的看法、观点,以及利用各种资源来有效组织课程教学的自觉。当然,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地形成的,它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接受、内化并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的课程资源意识不断深化、不断增长。为了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首要的一点就是从观念上帮助教师转变狭隘的认识,“眼中”要能看到诸如此类的资源存在。只有这样,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才不会成为空头支票。

4.加强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提升教师课程主体意识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足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缺乏相应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并对专家等外部力量过分依赖。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积极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主体的素质水平,对教师进行有实质意义的培训,而不是流于形式。要让教师真正认识、体会到自己是课程的主体,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不能简单地依赖“等”、“靠”、“要”。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发生转变,课程资源的意义与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5.重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的条件差异较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展现每个地区学校自己的特色。贵州贫困山区学校虽然物质基础条件不好、设施设备差,但是,农村也有很多可以为我们所利用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例如学生身边活生生的动植物,现实的山川、江河等,还有不同少数民族的节日、服饰、历史、民歌等等都可以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效资源。毫无疑问,课程资源的质量越高,它就越容易创造有效的课程经验,不过,通过贫乏、普通的材料创造鲜活的课程经验也是可能的。[2]我们应该坚定地认识到,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同样也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存在,只要教师能慧眼识珠,善于挖掘不同课程资源的利用价值,就能够变无用为有用,化腐朽为神奇,使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隐形课程资源等等都能得以充分发挥和显现。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加]F·迈克尔·康纳利,D·琼·克兰迪宁.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经验叙事(第二版)[M].刘良华,邝红军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55.

(责任编辑:徐国红)

The Status Quo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School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of Guizhou

HE Fang
(Depart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The number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exploitation exert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Guizhou,a western poverty-stricken province,is featured by large population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nd backwardness of education;therefore,the way to study,tap and make use of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mergent.Thereby,we have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50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15 needy counties in the hope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s in these areas and,meanwhile we also propou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such hard milieus.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Guizhou;curriculum resources;exploitation;utilize

G423

A

1009-3583(2010)-06-0089-04

2010-08-16

贵州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贵州贫困山区学校课程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05B022)

何芳,女(布依族),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初教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贫困山区贵州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聪明药
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满意度现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贵州,有多美
资源回收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