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主要病虫防治技术试验初报

2010-10-10林先松柯贤文朱彩云

湖北植保 2010年2期
关键词:阳新县防区卷叶螟

林先松 柯贤文 朱彩云

(1湖北省阳新县植保站,阳新 435200;2湖北省阳新县农技推广中心,阳新 435200;3湖北省阳新县植保站,阳新 435200)

阳新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鄂东南丘陵地区,水稻病虫害常年频发,严重制约粮食稳步增产。但部分农户对病虫为害程度不甚了解,并难以接受新型植保技术,农业生产经常遭受巨大损失。为真实了解不同防治情况下,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损失的差异,探讨高效防治技术,2009年在阳新县综合农场四队进行病虫防治技术对比试验。现就本试验结果作出初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综合防治区、农民常规防治区、病虫不防治区等 3个对比区,每区面积为3000m2。水稻病虫不防治区,即为未防治对照区,不采取病虫防治措施;指导综合防治区严格按照综合防治方案,对水稻病虫实行病虫综合防治;常规防治区,按当地农民习惯和现行水平进行防治。3个对比区实行统一除草、肥水管理。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在阳新县综合农场四队,前茬为冬闲空白田,田块平整方形,试验地常年水稻病虫发生程度较重。

1.3 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为一季晚稻太湖糯,于 2009年6月10日播种。播种量为 6.5Kg/667m2,采用直播栽培方式。

1.4 试验施药情况

综合防治区在水稻生育期内,为防治病害施药 2次:即防治纹枯病在 2009年7月25日施药一次,防治稻曲病在破口前(8月20日)施药,防治药剂均为30%苯甲◦丙环唑乳油 20mL/667m2。为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施药 2次,分别在 2009年7月6日和 2009年8月15日,防治药剂为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mL/667m2。稻飞虱防治药剂为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50g/667m2(8月15日、9月10日各施一次),每次对水 40kg/667m2。自防区由农户自己进行防治,不作任何技术指导,农户防治病害用药 2次,药剂为 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30g/667m2。防虫用药 4次,药剂为杀虫双水剂,用量为1000g/667m2,50%乙酰甲胺磷乳油,用量为100mL/667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g/667m2。不防区未进行施药防治病虫害。

1.5 试验调查

重点调查晚稻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调查方法 5点取样,每点取2m2,8月20日调查稻纵卷叶螟,9月20日调查纹枯病、稻飞虱,10月11日调查稻曲病并测产,每块田取 5点,每点 5m2,实收称重,取稻穗考种,称千粒重,计算理论产理和实际产量。

2 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植保技术指导的综合防治区,水稻病虫害明显比自防区发生轻,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效分别为 91.8%,89.8%,纹枯病、稻曲病防效分别为 65.0%,45.7%,而自防区两迁害虫防效只有 60%~70%,稻曲病基本没有防效。由表2、表3可知,综防区每 667m2实产稻谷 630.5kg,比自防区增产 121.2kg,增 23.8%,比不防区增产239.8kg,增 61.4%。而自防区比不防区仅增产30.4%。

表1 对比区各种病虫调查结果

表2 各区产量结构对比

表3 各区损失率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病虫害主要造成千粒重下降,实粒数减少,有效穗减少,从而影响产量。农户自主防治存在问题有:药剂不对口,防治时间不准确等,如防稻曲病基本没效果。在自然状态下,病虫为害损失的确很大,但只要推广科学、有效的植保技术,仍可以获得高产,广大农户种植水稻还有不少的增产空间和更大的效益潜能。

猜你喜欢

阳新县防区卷叶螟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电力电缆线路回流缆防盗报警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三角形面积的向量坐标表示及其应用
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的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
扩大沿江开放 建设滨江新城——阳新县富池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掠影
5%环虫酰肼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评价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调查分析(山东县级)
捕食螨在防治制种玉米红蜘蛛上应用效果
关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信息公开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