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010-09-28浙江省奉化中学315500蒋培幸

地理教学 2010年8期
关键词:气团锋面冷锋

浙江省奉化中学(315500)蒋培幸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最后部分内容。在初中地理中,这部分内容学过风、雨、阴、晴等气象要素的天气预报,只是天气、气象知识的表象。而高中地理是在此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是通过学习前面大气组成、热力环流基本原理及大气环流等理论后,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看懂天气预报中出现的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分析,是理论学习后的实际应用,对于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锋面系统与天气。主要介绍气团概念与分类;锋面的形成与分类;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气温、气压及天气状况的变化;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二是低气压(气旋)系统、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的成因,以及分别控制下的气压、气流与大气状况。三是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主要有锋面气旋系统前方的暖锋和后方的冷锋过境前、时、后的气温气压及天气状况。

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气压(气旋)系统、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一般处于15、16岁,这个年龄段在教育学上称为青年期,亦称学龄晚期。学生的思维已经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但在思维中,具体形象思维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逻辑思维还不能离开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我们知道,初中地理重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整个教材也都体现了这个特点,学生一般处于表象的理解和接受。高一阶段还蕴含大量初中阶段的思维特点,正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

学生进入高中后,普遍认为地理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从知识结构来看,无论其深度、难度、广度,初中到高中都是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陡的阶梯。在初、高中的台阶期,主要是对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运用各种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明显提高了,学生往往不能较快地适应,所以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普遍反映地理难学。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学生学习地理时的“难以理解”,主要是“难以想象”造成的。造成地理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从思维方面看,关键问题就在于忽视了各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及运用。地理难学,难就难在学生头脑中缺乏清晰的地理情景,导致对地理事物、现象难以准确、深刻理解,不善于以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具备看懂简易天气预报图的能力。但本课概念较多,理论性强,知识的抽象使学生不易接受,造成好多学生上课如同听天书,而知识的记忆只能是死记甚至不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冷锋、暖锋的特点,以及它们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状况。

(2)了解低气压(气旋)系统、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在它们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了解锋面气旋的特点。

(4)能简单读懂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天气形势图、天气预报图,听懂天气预报分析和天气预报。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示意图比较判读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和锋面气旋,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掌握冷锋、暖锋的形成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

(3)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气压(气旋)系统、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4)通过学生动手画图,掌握气旋、反气旋的方向及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记录或回顾近期天气的变化,结合课本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2)培养学生认识、改造自然意识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策略

1.“活动题”应用学习策略

“活动题”应用学习策略是指以课本现成活动中的问题为载体,可以一成不变地完成所问问题,也可以灵活转变问题的设问,来达到课标要求的一种学习策略。课本内容中的活动题基本都是围绕教学内容所设,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学生学习中充分应用这些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通过转变对课本问题的设问,采用观察法,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周边环境及亲身体验,认识地图上的事物,分析地图上事物的演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策略运用的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课本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走近生活,体验生活,关心国家大事,进一步产生热爱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主、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形式上以学生观察各类地图、收集记录现实生活本地天气报道资料等自主学习为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吸纳信息的能力培养上。教师要求多引导,创设情景,发扬民主,多鼓励,多协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课前准备

(1)提早一个月,要求学生观察本地每日的天气状况,记录本地天气预报的资料,着重强调气温、气压与阴晴等数据,并自己总结有何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有意识依据冷锋过境前、时、后的时段检查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教学本内容时,根据笔者观察本地应该已经有冷锋过境的天气,此过程最为重要)。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认真完成教学设计。

五、教学流程

播放多媒体课件,冷气团和暖气团分别主动移动产生的冷锋和暖锋。1.冷锋、暖锋“主动移动”的气团分别是哪一个;2.什么是锋面?指图解释锋前、锋后怎么判别?3.列表比较冷锋、暖锋在“哪个气团主动移动、图例表示、锋线坡度、降水位置及示意图”(板书)。通过观察、比较完成表格。1.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2.理解冷锋与暖锋的区别。3.为解决下一步锋面气旋系统做准备。此内容教学上难点在于锋前、锋后的位置确立和主动移动的气团的理解,学生做此类题目问的较多。因此往后教学中应着重对这概念理解的解决。

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动画。1.回忆前期准备的近来气温和天气的记录,体会变化。2.根据主动移动的气团产生的冷锋、暖锋,列表比较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气温、气压、天气状况和我国的实例。可以集体或个人单独讲近期尤其是冷空气来临过程中气温和天气的变化,完成表格。1.使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4.为解决下一步锋面气旋系统做准备。1.在讲述此部分内容时,学生能以切身体会理解知识,也为以后应用知识打下基础。2.在解释天气变化过程中常会出现口误,需改进。低气压(气旋)系统、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播放气旋与反气旋(北半球)动画。1.什么是低压、高压?2.低压与气旋、高压与反气旋的区别。3.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各是怎样的?为什么?4.低气压(气旋)系统、高气压(反气旋)系统控制下各自的天气状况怎样?5.请一位学生上黑板画出南半球气旋的示意图。1.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2.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演示,结合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内容完成表格。3.一位同学上来画,其他自己也同时画。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使学生明白课本是基础。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观察力。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在以后做练习的过程中能大大减少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错误判断。但对学生判断气旋、反气旋各部位风向的确定还得加强。过度 讲述为主实际上,在陆地上空运行的气旋,受到地面起伏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锋面常常和气旋结合在一起。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播放锋面气旋系统动画。1.在示意图中如何判读“主动移动”的气团?2.示意图中冷锋、暖锋的位置在气旋的什么部位?3.结合前面内容,观察地图,冷锋、暖锋降水的位置在哪里?4.比较A、B、C、D未来的气温、气压和天气状况。回忆、再次阅读板书(冷锋、暖锋比较表格)并通过观察示意图回答问题。1.使学生前后知识能连贯,学而致用。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观察力。此部分内容在以后实践应用中也较多,通过图的观察和习题的练习,学生掌握的效果不错。但学生对气团概念不能准确理解,往往在暖锋的两支气流哪个主动移动问题上产生误解。所以有必要再复习主动移动气团的确定。课本P58活动题 学生看图回答 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分析简易天气图。小结 教师小结 概述本课基本内容,教师边总结边问。 学生集体回答 梳理知识体系 时间较紧张,最好由学生总结。课后练习及建议湘教版必修一、二地图册P26读图思考和自主练习注意观察,学习此内容后,即将进入冬季,每次遇到冷锋过境,还要提问相关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内容,加强理解,效果不错。

猜你喜欢

气团锋面冷锋
你,山川,我
热声耦合燃烧振荡中火焰锋面识别分析
2019年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锋面控制下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输水管线启动填充过程含滞留气团瞬变流数值模拟
基于后向轨迹模式的合肥市臭氧来源分析
气团来源对沿海城市PM2.5中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形成特征的影响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以“锋面气旋”为例
HZ330CL横折缺陷原因分析与改进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电影《战狼2》中冷锋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