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三峡地区概貌

2010-09-25季富政

重庆建筑 2010年1期
关键词:场镇三峡地区河谷

季富政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 610031)

1 地理位置及区域

图1 三峡峡区位置示意图

长江三峡地区西迄重庆,东止宜昌,北靠大巴山脉,南界川鄂山地,在北纬29°~30°,东经106°~112°区间之内。 总面积约为5.67万平方公里,96%以上都是丘陵和山地。长江干流在四川盆地东缘下切巫山山地,形成雄奇险峻的长江三峡。

三峡地区包括重庆市辖涪陵地区、黔江地区、万州地区,湖北省的恩施自治州、宜昌市,共涉及20个县、市、区。总人口约1780.22万人。人口平均密度为250人/平方公里,但分布不均匀。西部重庆地段人口密度大于东部湖北地段,是全国人口高密度地区之一,又普遍呈现北岸人口密度高于南岸的状况。区内城镇大多沿长江及主要支流河谷分布。除重庆特大城市之外,万县市(现为万州区)、宜昌市为中等城市,人口在30万以上,涪陵、长寿也在10万人以上,其余县城则多为5万人左右。更多的小场小镇不过万人以下,更小者千人左右。

2 气候特点

图2 瞿塘峡写意

三峡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暖夏热,冬干夏雨,夏雨不充分时常有伏旱。又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海拔400m以下的沿江河谷不仅暖季长、霜冻少,且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均在-5℃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曾出现44℃极值(1933年重庆)。河谷两侧重庆段内年平均气温为18℃,是原四川省内平均值最高的地区。一月气温平均6℃,八月平均气温28℃,九月在原四川省境内大部分地区月平均在22℃以下的情况下,三峡重庆段河谷仍持续在24℃的较高气温之中。俗说重庆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实则应包括重庆市辖长江干流两侧海拔400m以下广大河谷地区。

三峡地区除70%~80%的年份频繁出现伏旱之外,雾日较多也是一大特点。冬季常后半夜起雾,次日近中午才消散,时有持续多日不散浓雾弥漫之状。重庆有“雾都”的说法,年平均雾日达100天~150天,最多曾达到205天。万州区也在40天左右。而奉节至宜昌段,因时有阵性大风生起,雾日较少,如秭归仅7天左右。

三峡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400mm之间,但时空分布不均匀。以万州区为例,春季占降水量的29%,夏季占39%。秋季占27%,冬季仅占5%。且河谷山区降水量又有区别,如东北部山区冬季雪量很大。涪陵地区也有以上相似的情况,因此,三峡大部分地区虽降水丰沛,无霜期长,但秋雨连绵,湿度大,日照少,阴天多,风速小,这些气候特点无不对房屋建筑构成影响。

3 地貌概况

三峡地区地貌大致可以重庆奉节为界,分作东西两段,东段自奉节下至宜昌,经巫山、巴东、秭归及巫溪、兴山地面,长约160km,主要为褶皱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西段从奉节上溯至重庆巴南区,经云阳、万州、石柱、丰都、涪陵、武隆、长寿等区县地面,长约440km,多为丘陵地区,海拔在400~500m之间。

以上两地段地貌再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域,即川东平行岭谷,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和川鄂山地。

川东平行岭谷有如下三类地貌:

图3 川东山系图

(1)位于方斗山和华蓥山之间的重庆至达州的平行岭谷。

(2)涪陵至万州间的低山与丘陵。

(3)云阳与开县一带的低中山与低山。

盆地边缘山地亦可分为两种地貌:

(1)大巴山中山地带。

(2)巫山大娄山中山地形。

川鄂山地则是三峡地区核心区域,即三峡峡区所在地。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之谓。

瞿塘峡:全长8km,西起白帝城,东止大溪河与长江交汇口。山峰由石灰岩构成,临江峭壁刀砍斧切,最窄处不足100m。

巫峡:全长42km,上自大宁河口,下止于巴东官渡口。中包括巫峡、金盔银甲峡、铁棺峡等。

西陵峡:全长约75km,上起香溪河口,下止宜昌南津关。

三峡总长约125km。由于长江在这一带从黄陵庙背斜石灰岩层穿过,故造成峡中巉岩裸露,乱石林立,险滩丛生,水流湍急,历来是长江航运中最为险恶、艰难的江段。

图4 三峡地质剖面概略图

4 地质地貌成因

图5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图示意

地质工作者用一种古生物法,把漫长的地质变化时期分为前古生代、古生代、中古生代、新生代等几个时间上差别甚为巨大的阶段。其中,前古生代是最初形成地壳和生物环境的时代,约占地球年龄的5╱6。现代三峡地区的地貌形成,主要依赖于中生代后期的两次重要造山运动。首先是距今1.5亿年时发生在我国南方的“印支运动”。它使四川、青海、甘肃等海槽全部上升为陆地,此时三峡地区由原鄂西仍浸泡海水之中而同时露出海面使三峡地区全部形成陆地。接着是约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三峡地区地貌的基本骨架——川东褶皱带,盆地中山地,以及鄂西山地基本形成。这之前,三峡地区有着几十亿年浸没在海水中的历史。

到了2000万年前的喜玛拉雅运动,又发生了中国大陆西高东低的地形变化,青藏高原水系数亿立方水量汇聚四川盆地,一齐向盆东缘惟一缺口——川鄂山地低凹带冲去,形成长江干流。经2000万年不停冲刷,浸蚀着以海相沉积为主的三峡地区地表,当它流经泥岩、页岩和沙岩露出地段时,由于岩性松软便形成宽敞的向斜河谷,如川东河谷,大宁河河谷,香溪河谷等。而当它流经以石灰岩为主的背斜山地时,则因岩性坚硬、抗蚀力强,江水只好在发育较弱的垂直裂缝向下浸蚀,致使两岸谷坡岩层失去支撑而崩塌,从而形成幽深险峻、峭壁临江的三峡大峡谷。原始长江以其无与伦比的伟大自然力,经漫长岁月雕琢修饰,终于在川鄂山地间、神工鬼斧地造就了一个中外驰名的奇峡——长江三峡。

5 三峡场镇图解

场镇形态不是一种孤立的空间现象,它处在农村和长江交汇点上,必然在农村和长江之间形成一圈过渡带,过渡带人文形态多以幺店、作坊、农舍、寺庙、牌坊、桥梁、道路、船只等乡土特色浓厚的形态构成场镇外围空间,作用也是衔接场镇和农村之间空间关系。它们在选址上是非常考究的,最重要的是和场镇空间距离的把握和必是大路旁的认定,明显是依附场镇生存的一种选择,自然离场镇过远过近都不利于人流心理状态。

三峡一般沿江场镇人文环境

三峡一般沿江场镇空间形态构成要素

三峡一般沿江场镇空间形态构成要素

三峡一般沿江场镇空间形态风貌

三峡一般沿江场镇建筑概况

三峡地区部分古典场镇调查研究概况(1994~2002年)

三峡地区部分城镇考察概况(1992~2002年)

三峡沿江场镇人文肌理手稿

猜你喜欢

场镇三峡地区河谷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撤乡并镇后原场镇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忠县42个被撤并场镇为例
A new species of the endemic Himalayan genus Liurana(Anura,Ceratobatrachidae)from southeastern Tibet,China,with com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reproductive biology,and conservation of the genus
河谷里的精灵
三峡地区摄影文化
三峡地区宋明墓葬的防腐措施研究
重庆市渝北区利用撤并场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利用撤并场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