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纺织城的嬗变

2010-09-16张敏洁

西部大开发 2010年8期
关键词:西安纺织发展

◎文/记者 张敏洁

西安纺织城的嬗变

◎文/记者 张敏洁

2009年6月,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正式获批,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构想被正式提出。根据规划的要求,西安将和毗邻的咸阳共同打造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要实现建设国家化大都市的目标,地处西安东郊,拥有10多万人口的纺织城的改造振兴则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区,纺织城的改造振兴问题早在2007年就提上议事日程。

2008年,民革西安市委在西安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加快纺织城地区振兴改造步伐议案后,加快振兴纺织城地区就已经成为西安社会各界的一种共识。

纺织城风光不再

最初的纺织城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国内重要的纺织工业发展基地之一,当时的西安东郊灞桥区一带地面宽广、村落较少、水源丰富、水质适宜。不仅如此,该地区还西通市区,北邻发电厂,距陇海铁路仅3公里,附近各县盛产棉花,因此,在这里建设棉纺织厂便成了最佳的选择。

1952年,国营西北第五棉纺织厂(后更名为西北国棉三厂)正式开建,这是国家“一五”期间在陕筹建的第一个中型棉纺织厂。随后,其他几家纺织企业陆续开工,1954年国营西北第四棉纺织厂(后更名为陕西唐华四棉责任有限公司)开始筹建,1956年国营西北第五棉纺织厂(后更名为陕西五环集团)建成,1961年国营西北第一印染厂(后更名为陕西一印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与此同时,国营西北第六棉纺织厂(后更名为陕西唐华六棉责任有限公司)的建设也如期完工。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纺织城也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国棉三、四、五、六厂,西北一印等五座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为支柱,以西北电建四公司、纺织科研所等10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集群。

蓬勃发展的纺织城尽享计划经济体制的各种便利,并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即便是在上世纪80年代,纺织城依然显示出了其优势惯性,每年两千万的利润,高于西安当时工资平均水平的收入,使之成为西安流行风尚的发源地,就连纺织女工也成为当时西安市民的最佳求偶对象,这也让纺织城一度成为西安的“小香港”、“小上海”。

陕西的纺织工业总产值几乎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4.5%,多年来一直是全省第一大行业和第一利税大户、创汇大户。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立,以国企为主导的传统工业区迅速显现出竞争疲态,纺织城也不例外,管理落后,负担沉重,创新缓慢几乎成为该区域企业的通病。尤其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纺织城拥有先进装备的比重已经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纺织城在沉寂中迅速被边缘化了。

改造振兴势在必行

2010年6月26日,艳阳高照,持续的高温让古城西安变得像个“火炉”。然而,位于西安东郊的纺织城依然是那么的热闹,和主城区不同的是,这里到处可见的是一种被称之为“山寨版QQ”的三轮车,城市里最常见的出租车几乎成了配角。

作为灞桥区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这个面积5.3平方公里的地区拥有常住人口13万,辖区内分布着省部级驻地单位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80多家。随着区内纺织企业的相继衰落以及失业下岗人员逐年递增,纺织城地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西安其他地区。

“以前纺织城有过小香港之称,但现在落伍了,区域基础设施老化,城市面貌破旧,整个区域连一条通畅的道路都没有。”西安市灞桥区区长聂仲秋坦言。

作为西安市的一个行政区,灞桥区却至今仍享受不到西安城区的市政设施,路、水、电等几乎都是自成体系,“像是西安城东的孤岛”聂仲秋说。纺织城地区整体落后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承担纺织城地区振兴规划方案设计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调研也明确提出,纺织城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产业调整、与城市总体发展融合、弱势群体解困、形象重塑、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必须对纺织城大中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综合治理,通过就地改造和搬迁并举的方式,促进纺织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纺织城闲置的厂房被改造为艺术区

政府助力纺织城振兴

2007年,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专程来到灞桥区纺织城地区就解决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生产生活情况和促进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并明确提出了“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纺织城地区全面振兴”的战略性指示,从而也拉开了纺织城地区振兴改造的序幕。

当年10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将通过实施旧城改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措施,将纺织城打造成西安市未来的商贸新都、宜居新地、生态新城。随之,涉及纺织城改造振兴的相关工作开始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

2008年4月,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纺织城地区振兴发展规划》。会议强调,实施纺织城地区振兴改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举措,是一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工程。

2009年7月29日, 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在调研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工作时指出,纺织企业的破产与重组,纺织产业的调整与振兴,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全省产业结构,提振困难企业职工信心意义重大。

在决策者一连串脚步的后面,是一个纺织新城的蓝图的逐渐成形。

西安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王严明说,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已将纺织城列入主城区,纺织城的明天也被重新描述为“宜居新城、物流新都、商贸新区”。

将纺织城列入城市主城区

随着《纺织城地区的总体规划》的出炉,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旅游业等新兴行业则成为将来纺织城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

堡子村商业圈、新寺十字商业圈是纺织城地区现在和今后的两个中心发展地带,随着西安地铁一号线、城东客运站的建成及纺织城核心区综合改造步伐的启动,灞桥区将在这两个中心区域重点建设集购物、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商贸产业带、潮流商业圈。

目前,贝斯特物流项目已初具规模,位于堡子村商圈的纺织城地区开发建设公司综合楼项目也已启动;位于新寺十字商圈的江浩国际商城项目已经签约,西安公路枢纽纺织城客运站已经启动。

现代物流业依托纺织城地区及周边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网状穿越、四通八达的区位交通优势,在东三环沿线、灞桥科技工业园区和纺织城旧城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逐步形成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信息等于一体的物流产业链,实现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

房地产业则依“水”傍“绿”,在浐、灞河两岸,依托空间优势、突出生态特色,建成一批亲水型、园林型高尚住宅区,打造西安最适宜人居的区域;围绕老社区、厂区和城中村改造,置换整合资源,集约利用土地,适当进行房地产开发,改善现有居民居住条件,促进人口集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洪庆高科技工业园项目是正在建设的纺织城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该园区以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为重点,坚持走新型高科技工业化发展道路,推动产业整合、资产重组和企业创新,在承接纺织企业外迁及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集中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纺织企业转型,实现产业换代升级,变原来单一的纺织工业为多个产业并举。

根据规划,建成后的洪庆高科技工业园区将以纺织服装、航天科技、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为主导,与洪庆北部能源化工基地和中部庆华、向阳公司老工业基地联动发展,形成产值过百亿元的环保型工业产业聚集区,成为西安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旅游业将依托世园会、广运潭,建立旅游二次消费承接区。充分发挥半坡遗址、浐灞河自然风景、纺织城工业遗迹、白鹿原生态农业、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优势,规划旅游线路、策划包装旅游项目,形成集遗迹游览、生态体验、农业观光、文化品鉴等于一体的系列城市假日旅游景观带,打造西安最理想的假日旅游目的地。

谋建西部纺织服装基地

2009年4月28日,随着11个项目在灞桥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内同时开工,酝酿已久的纺织城改造振兴规划开始全面启动。

西安市灞桥区政府则向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借贷10亿元,用于纺织城核心区5.3平方公里的综合改造,这也被称为纺织城振兴的开篇之作。

纺织城旧城核心区北至纺北路,南至咸宁路东延伸路,西至半坡路,东至纺织城东侧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综合改造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来进行。

根据规划,此次改造中扩大纺织城范围,建立大纺织城区,即东至白鹿原坡底,西至浐河东岸,北至陇海铁路,南至绕城高速浐河桥。即从现在的5.3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控制范围扩大至32.3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1.91平方公里)。改变过去单一的以纺织工业为主的产业形式,形成高新技术、商贸物流、交通运输、房地产、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旅游业等为主导产业的综合型园区。

根据产业布局的划分,未来的大纺织城也将按照“一核、两带、三轴、六区”来建设。“一核”是指商贸核心区;“两带”指浐灞河生态景观带;“三轴”指沿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区”指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居住片区、工业改造区和东部生态居住区及工业区等六个功能片区。努力将纺织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老工业基地综合改造示范区”。

大纺织城呼之欲出

纺织城核心区内堡子村的改造效果图

2008年5月9日,随着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的正式挂牌,“以灞桥区为主,市级相关部门配合,享受市级开发区待遇”的区、办共建城市的全新发展模式开始运行。灞桥区政府相关部门、街道按原有体制,继续行使相应管理职能;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则集中审批管理以外的其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由区级相关部门负责办理,实现了管理机制的大胆创新。

2009年6月11日,西安市建委向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移交了《建设管理和行政执法委托书》,这意味着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将在规划范围内获得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及安全管理、工程建设和建筑市场执法监察等13项建设管理权限,一个发展区获得城市建设管理和行政执法权,这在全市尚属首次。

灞桥区政府经营城市能力也在纺织城综合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0年,在融资10亿元的基础上,灞桥区还利用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骨干路项目分别向北京银行西安分行、陕西信合融资1亿元和5000万元,保证资金供应。

随着这些资金的陆续到位,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浐灞河沿岸、东三环、堡子村、新寺十字、白鹿原、洪庆等地区必将涌现出几个新的产业发展板块。届时,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圈也将出现在西安的东部。

紫气东来,浐灞崛起。当前,纺织城的复兴已经在古都西安历史巨变的脉络中打上了自己深深的烙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座现代化的纺织新城正悄然呈现在我们面前。

猜你喜欢

西安纺织发展
澳洋纺织
西安2021
Oh 西安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