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忧患泥石流

2010-09-16李建宁周励

西部大开发 2010年9期
关键词:舟曲泥石流滑坡

文 / 李建宁 周励

忧患泥石流

文 / 李建宁 周励

2010年夏末秋初以来,泥石流三字几乎成了国人心目中最为伤情的字眼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它能在转眼间挟泥石咆哮而来,吞噬农田村庄,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它们普遍发生在一向沉寂的西部山区。

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6009起,造成843人死亡或失踪。这些灾害分发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地。面对如此众多的高危频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如何及早科学做好防范,尽量减少和避免灾难,则是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

灾难频发

2010年8月8日凌晨,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在甘肃南部的美丽山城舟曲突然暴发。山路被毁,通信中断,大量房屋倒塌……昔日美好家园如今变成了水上孤岛。“8·8”特大山洪地质灾害造成1254人遇难,490人失踪。有专家认为,这场灾难其危害不亚于两年前的四川汶川地震。

就在全国人民为舟曲牵肠挂肚的同时,四川由于连日的强降雨也导致了多地相继发生重大的泥石流灾害。通报称,8月12日以来,四川省部分地方降大到暴雨,局部地方大暴雨。截至8月19日17时,全省14个市(州)、67个县(市)、5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6人,失踪66人;倒塌房屋3600户10700余间。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8.9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云南怒江州、陕西南部一些山区也发生多起泥石流灾害。

隐患惊人

在国家地质调查局专家眼中,舟曲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地区,县域内山高沟深,地形起伏强烈,地质构造以遇水即软化、泥化的炭质板岩居多,是国内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区之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主任周平根博士甚至早有预言,“只要连日暴雨,必然灾害发生。”

2010年1-7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6009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248起,843人死亡、失踪,经济损失33.44亿元。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竟是2009年同期的10倍,由此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也大幅增加。国土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亦坦言,“今年上半年地质灾害形势令人担忧”。

周平根分析说,极端气候是引发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而近年来遍地开花的修建水电站、高速公路、铁路,或切坡建楼,都诱发了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正如国土部通报2009年地质灾害说,“……自然条件变化和不科学的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引发因素。”

另外,媒体记者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获知的权威消息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万处,威胁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1200多亿元财产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处,威胁人口700万,威胁财产840亿元。

周平根呼吁,这意味着中国至少还有1.6万个与“舟曲”类似的隐患威胁着700万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他介绍说,这些隐患点重点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山多坡陡的省市。

趋势严峻

首先,持续或急剧的大气降水是最典型的一个因素;第二,春天的冻融也是一个方面;第三是地震,可以造成崩塌、滑坡、河坝溃决;还有,火山堆积物的溃决。

此外,人为的因素也有很多,修路、盖房,把本来稳定的斜坡变成不稳定;开发、采矿会造成地表开裂,到一定程度就会山体滑坡,留下的矿渣遇上雨,又会变成泥石流,在水库的蓄水过程中,由于变化在斜坡主体中产生动、静水压力或浮托力,也会引发滑坡灾害。因此,搞水电站、工程建设、建设公路铁路、开采石油天然气,都会导致地表变形,并产生滑坡泥石流。

专家认为,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待。原来一直有个误区就是认为水土流失就是小型泥石流,实际上水土流失是表层的、小颗粒的,不是滑坡泥石流。因此,单种树不能解决问题。相反树种多了,树的种类再不对,滑坡泥石流反而会更多。

专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越来越频繁,未来发生地质灾害的趋势将越来越严峻,这与地球活动、气候变暖,甚至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有关系。

随着工程的开发,自然平衡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地域、方式、强度的改变,滑坡、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总体上是大大增加的,因而,我们将来遇到的灾害肯定也是大大增加的。

如何防范

甘肃舟曲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泥石流能不能预警预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说,泥石流预报在目前仍是世界性难题。

如何采取措施预防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呢?陶庆法认为,第一,加强地质灾害调查,把灾害的分布情况摸清楚。目前,我们已经对全国范围内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的1640个县进行了地质灾害初步调查,查出了24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但这个调查还是初步的,很不全面,必须继续加强。

第二,搬迁避让。避开危险区,这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泥石流沟口和沟道地区要采取避让。

第三,工程治理。如在上游修建拦挡坝,将泥石流一级一级拦住。还有修建跨越工程,在泥石流上方跨越通过;修建排导工程、防护工程等。

第四,群测群防。对于大量搬不走、治不了的地质灾害,只能通过加强群测群防来预防,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陶庆法说,防与不防,有准备没准备,有措施没措施是不一样的。以撤离来说,提前做好培训、预演,当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人们便知道往哪个地方撤离,反之,则可能到处奔跑而闯进泥石流的上游或者下游区,丧失逃生机会。

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是复杂的,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多变性,加之人们对地质灾害规律的认识有限,我们能够有效防止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但也有不可预防的一面,因此就要采取综合防治,即搬迁、工程治理、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猜你喜欢

舟曲泥石流滑坡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上河降魔记》所见《格萨尔》在舟曲境内的流传
泥石流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机械班长
再造河山建家园——赞舟曲抗灾斗争
英雄舟曲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