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医舌象特点的调查分析﹡

2010-09-15孙增涛封继宏刘恩顺苏紧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050天津市海河医院3000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
关键词:甲流舌体舌象

孙增涛 封继宏 刘恩顺 孙 昕 付 敏 苏紧深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050) 天津市海河医院(300000)

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医舌象特点的调查分析﹡

孙增涛1封继宏1刘恩顺1孙 昕2付 敏1苏紧深1
1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0150) 2 天津市海河医院(300000)

目的 观察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舌象特征并探讨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用数码相机摄取甲型H1N1流感患者不同阶段的的舌象,并统计分析舌质、舌苔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关系。结果 轻症甲流患者舌象以舌边尖红为多(7,58.3%),其次是暗红舌(3,25.0%);舌苔薄白为主(4,33.3%),其次是白腻苔(3,25.0%);舌体胖大(2,16.7%),舌边有齿痕者(3,25.0%)。重症甲流患者以暗红舌为多(9,47.3%),其次是舌边尖红(5,26.3%);舌苔黄厚腻为主(10,52.6%),其次是白腻苔(3,15.7%)和淡黄苔(3,15.7%);舌体胖大(7,36.8%),舌边有齿痕者(8,42.1%)。危重症甲流患者以暗红舌为多(10,47.6%),其次是红舌(5,23.8%);舌苔黄厚腻为主(9,42.8%),其次是白厚腻苔(6,28.6%);舌体胖大(9,42.8%),舌边有齿痕者(7,33.3%)。病情属轻症患者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多;重症、危重症患者以舌质暗红、舌苔黄厚腻为多;同时重症、危重症患者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者较多,与轻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舌象是对甲流患者病情判断,辨证论治的客观证据之一。

中医学;甲型H1N1流感;舌质;舌苔

2009 年3 月起源于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进入2009 年9 月、10 月以来,我国各地该类患者均逐渐增多,危重症患者亦随之增多。甲流属于中医“瘟疫”范畴,中医舌诊在温热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古有“温病辨舌,杂病察脉”之训。面对甲流这一新的传染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舌象十分必要,现将我们所做的有关甲流患者舌象研究工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2009 年11 月 1 日~12 月30日收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天津市海河医院呼吸内科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经病原学(咽拭子标本2009 甲型H1N1 RT-PCR检测)确诊的甲型H1N1 流感患者,共36例。

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 例,年龄17~80 岁,平均(42.35±18.73)岁;孕产妇8例(22.2%),其中孕妇3例,产妇5例;肥胖者12例(33.3%);有2 种以上慢性基础病者15 例(41.6%),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8 例,慢性肾病3 例,慢性心功能不全6 例,糖尿病5 例,高血压5 例,血液病1例,脑炎1例。36 例患者中轻症12例次,重症19例次,危重症21 例次,其中16例次为同一患者不同阶段病情观察。

1.2 治疗方法 包括中医药,抗病毒(奥司他韦),应用抗生素和激素,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

1.3 诊断标准 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诊断及病情判别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 年试行版第三版)[1]。中医舌象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学》第6版[2]相关内容制定。

1.4 测定方法 舌象拍照采用Canon数码相机,并由副高以上专家深入隔离病房,近距离接触甲流患者,直接观察舌质、舌苔,与数码相机拍摄舌象照片相结合,根据临床实际,综合分析判断。

1.5 数据统计 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由两人分别独立进行数据录入,有异议处请2~3位专家讨论处理。数据录入后进行二次检验,再由另外两人分别进行修改,直至两个数据库完全一致。各组实验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轻症甲流患者舌象调查情况 见表1。

表1 轻症甲流患者舌象特点情况

表1示,轻症甲流患者以舌边尖红为多(7,58.3%),其次是暗红舌(3,25.0%);舌苔薄白为主(4,33.3%),其次是白腻苔(3,25.0%);舌体胖大(2,16.7%),舌边有齿痕者(3,25.0%)。

2.2 重症甲流患者舌象调查情况 见表2。

表2 重症甲流患者舌象特点情况

表2示,重症甲流患者以暗红舌为多(9,47.3%),其次是舌边尖红(5,26.3%);舌苔黄厚腻为主(10,52.6%),其次是白腻苔(3,15.7%)和淡黄苔(3,15.7%);舌体胖大 (7,36.8%),舌边有齿痕者(8,42.1%)。

2.3 危重症甲流患者舌象调查情况 见表3。表3示,危重症甲流患者以暗红舌为多(10,47.6%),其次是红舌(5,23.8%);舌苔黄厚腻为主(9,42.8%),其次是白厚腻苔(6,28.6%);舌体胖大 (9,42.8%),舌边有齿痕者(7,33.3%)。

表3 危重症甲流患者舌象特点情况

3 讨论

人体有多条经络与舌相通,因此通过观察舌象能够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情况,如吴坤安《伤寒执掌》说“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毕形于舌”。临床常以望舌色、形质及动态,来候脏腑虚实,气血盛衰;察苔质与苔色,以辨病邪的深浅和邪正的消长。如《医门棒喝》曰:“观舌质可验其正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深浅”。温热病发展变化较快,舌象对病情的反应较敏感,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所以舌诊在温热病诊察上更加重要,古有“温病辨舌,杂病察脉”之训。

我们通过观察甲流患者舌象特点,发现不同病情患者及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舌象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初步总结出一些规律。对于轻症甲流患者,舌淡红尤其是舌边尖红,苔薄白为主,提示疾病早期病邪在表,尚未入里化热,宜轻宣解表之剂。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腻,则是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常见舌象,推测气虚痰湿体质者感邪后易于加重,可酌加健脾益气、芳香化湿之品。我们通过观察7例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发现,初期容易出现舌暗红、苔黄腻,撤机后则常见舌淡红、苔少色白的舌象,提示对于此类患者除清热解毒驱邪外,可辅以益气健脾之剂,固护患者胃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舌苔表现出从薄白→白腻→厚腻→黄厚腻的病情逐渐加重的过程,随着病情向愈舌苔逐渐变薄变白;若患者舌苔白厚腻,如积粉,则病势缠绵,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舌尖白苔逐渐消失,出现舌边尖红,则病情向愈,若变黄起刺容易出现危候。对于形体消瘦患者,则易于化热,表现出薄白→淡黄→焦黄的过程,此种舌苔更易于脱落,如治疗及时得当2~3天,可出现舌苔剥脱,而后从新生成薄白苔;若治疗不及时,可化热伤阴,出现焦黑苔,预后极差。对于恢复期患者,常见舌象为舌黯红,少苔,提示温热病伤阴津亏,后期余邪留恋,气血瘀滞,提示益气养阴同时,补而勿壅,注重疏利,给邪以出路。

由于现代多种干预手段的应用,甲流患者已经不再表现出如古代伤寒温病作记载的温热病的演变规律,且本研究病例数不多,无法全面了解甲流患者舌象特点。但是通过观察患者舌象特点,仍然可以判断患者病情特点及预后转归,从而协助辨证论治;同时由于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患者的舌象图片更容易获得和交流,这样有利于更客观的评价患者病情,从而实现中医远程会诊。因此进行深入的温热病舌象研究,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学的现代化和中医药治疗温热病的水平提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试行版第三版)

[2]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5-50.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132

1672-2779(2010)-17-0190-02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No:2009CB5227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染病防治行业专项[No:200907001-2]

2010-07-20)

猜你喜欢

甲流舌体舌象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基于一种局部图像增强和改进分水岭的舌体分割算法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舌体胖瘦精细分类
舌体大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
望舌可预测中风
骆驼怕甲流?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