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造船业的领袖情愫

2010-09-12

中国船检 2010年7期
关键词:造船业船舶工业造船

本刊记者 徐 华

欧洲造船工业份额的不断流失与其层出不穷的产业振兴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船领袖2015规划更是表达了欧洲重拾昔日辉煌的愿望,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却并没有因为主观的意愿而缩小。突如奇来的危机,更让欧洲造船业昨日难现。然而,此消彼涨,量的流失使质的优势更加凸显,欧洲船厂已经脱离批量市场而转向更尖端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市场。

退守高端市场

欧洲造船业在船舶设计及建造上拥有几百年的辉煌历史。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欧洲国家一直为他们能够建造远洋船舶而自豪。可以说,欧洲发达的经济离不开其大航海时代的积累,正是近代发达的航运业和强大的海军制海能力,欧洲国家才得以在全球贸易中占据领先地位并使其利益得以保障。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造船业经历了巨大变化。先是日本造船以薄板政策赢得市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韩国的赶超,再到中国造船的异军突起,近十年来,欧洲造船业的各项指标虽时有幅度不同的上下波动,但在世界船舶工业的整体发展中,其实力与生产水平呈现出总体下滑的趋势,三分之二的船厂关门倒闭,从业人数也从1975年的大约46万人下降到今天造船和修船业总计10余万人。

造船产业遭受重创,欧洲人将原因归罪于市场失去公平竞争的秩序,其在船舶领袖2015规划中提到,不公平竞争是导致欧洲造船工业丧失领地的罪魁祸首。因此,在谋求重塑世界造船产业格局的行动中,欧洲高举公平竞争的旗帜,通过WTO和OECD对各种造船补贴、税收优惠、低利率融资等对他国企业进行投诉和限制。

事实上,导致造船市场东移的原因,与欧洲对于环境保护的过高要求,以及劳动力成本高企不无关系。环境保护造成生产规模受限,连同生产与劳动力成本过高、日韩等国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等因素,使欧洲造船业数百年积累的优势消耗殆尽。

然而,这并不代表欧洲造船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过去十年中,欧洲造船业虽已失去36%的业务,但生产力却增加了43%,而且逐渐转向复杂船舶建造。而今,欧洲生产的船舶在复杂性、安全性和环保方面都非常突出,经常远远超出法规要求。欧盟造船业(包括船厂和设备制造厂)继续占据世界技术领先地位,多数重大创新均来自欧洲。因此,虽然欧盟造船业的吨位产出量较小,但单位营业额却比远东造船业高得多。2008年欧洲民船建造总价值达160亿欧元,尽管吨位市场份额仅占全球的11.5%,但价值所占比重却达到23%。

欧洲造船商及其供应商在豪华游轮、客船、小型商船、军船和专用船市场处于领导地位,在休闲船舶和设备方面占据强势地位,这是一个具有高竞争力的领域,因为它需要现代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过去几年,欧洲豪华游轮业以超过10%的年增长率强劲发展。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豪华游轮都在欧洲建造。另外,游艇业预计也将出现5%~6%的年增长率。

配套业传承昔日辉煌

基于对海洋产业战略重要性的强烈认识,欧盟极少考虑用价格确保其竞争优势,而是把研究开发(尤其是船舶配套领域)作为欧洲船舶工业获取成功的关键,投入强大的力量确保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全球竞争优势。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副总工韩光博士介绍,欧洲作为造船业的发源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实力强大的船舶配套业体系,占据了全世界船舶配套的半壁江山。2009年全球船舶配套业总产值约为834亿美元。根据欧洲船舶配套委员会的数据测算,欧洲船舶配套约为290亿欧元(约为40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48%,仍然保持着全球船舶配套产业绝对领先的地位。日本为121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4%,韩国约为180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为22%,中国为9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1%。

欧洲船舶配套产业始终坚持走科技引领型的发展道路,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一直占据着世界领先地位,以产品创新性强、可靠性高、售后服务完善闻名。其船舶产品范围非常广,包括船用钢材、动力和推进系统、甲板机械、货物搬运和起吊设备、通用机械设备及其相关配套、电气设备(包括复杂控制系统)、环保及安保设备、先进通讯设备、信息技术产品等。欧洲船舶配套业在动力推进系统、甲板机械、通讯设备、自动化系统等方面在世界船舶配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在船用设备中价值比率大的设备系统主要包括柴油机、发电机组、螺旋桨、辅助锅炉、甲板机械、操舵系统、导航及测量系统、舱室系统、辅助系统、安全及救生系统工程,欧洲在这些领域均不同程度地占据着全球顶端市场,尤其在推进动力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市场方面,欧洲更是保持着独特的优势。

欧洲船舶配套业的优势源于其起步较早,整个发展的过程就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因此,塑造品牌,提升口碑的目标使欧洲名牌如林,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如MAN-B&W、芬兰瓦锡兰、德国安修斯罗经、奥尔堡锅炉、ABB船用电气设备、罗尔斯-罗伊斯船用推进系统等。

在这些明星企业背后是强大的科研实力。他们在船舶配套产品研发上既精细又专业,所设计生产的船舶配套产品以复杂、安全和环保著称。除此之外,欧洲还对配套产品的性能不断改进,从而提高自动化程度,优化操作灵活性,加强产品安全性。如船舶动力技术,差不多每半年就有新的机型或新技术推出,以适应国际新船型、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欧洲船舶配套业在高技术、高附加值、尖端船用设备产品的研制中始终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稳定性,长期在技术上保持着领先优势。

欧洲船舶配套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始终追求卓越,“产品标准高、质量好”人所共识。借助其早期在航运市场上的优势,依托自身强大的实力,逐渐形成遍布全球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网络,具备在世界范围内提供便利维修和及时升级服务的能力。例如瓦锡兰公司率先推出的船舶配套产品一揽子销售计划,将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部件打包之后整套出售,并提供综合服务和维修,以赚取更多附加值。

同时,欧洲主要船舶配套企业通过组建跨国集团,发挥联合优势(尤其是欧盟内部),齐心协力对抗外部竞争,争夺世界各国的船舶配套市场。如世界著名厂ABB集团、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雷神安修斯公司等均为跨国集团。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凭借在建造技术、船舶设计和船舶配套方面的领先优势,欧洲船舶工业一直将技术要素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02~2005年,LeaderSHIP2015欧盟造船业计划的实施曾一度使欧洲船舶工业走出订单枯竭、新船价格持续下滑的局面,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加大技术研发投资,扩大技术优势,成为欧洲船舶工业的重要发展战略。

然而,2009年在全球造船市场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形势下,低迷的市场需求、频繁的撤单、紧缩的金融市场以及激烈竞争给欧洲船舶工业带来巨大冲击,工人失业情况严重,多家船厂倒闭或被迫退出造船业务,新接订单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近91.67%。由此,被称为欧洲五大造船集团的阿克尔、德国蒂森克虏伯、欧登塞、达门和芬坎蒂尼中,已经有三家被迫解散。随着船厂的纷纷倒闭和对新造船业务的重新调整,欧洲几乎丧失掉半数的造船能力。

遭受危机的重创,欧洲造船业似乎已被终结了再次成为领袖的梦想。然而,不灭的是信念。欧洲依然内外兼修,试图力挽狂澜。为挽救濒危的行业竞争力,欧洲委员会再度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LeaderSHIP2015欧盟造船业计划、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巩固技术优势提升到欧洲统一发展战略的地位。

为此,欧洲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绿色船舶技术的应用,通过高效运营、降低排放和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创建更为安全和环保的海洋环境。在欧洲的极力推动下,2009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开展重点研究,并由此衍生出在动力装置、船型设计、推进技术以及废气处理等多个方面的新技术应用需求。

同时,欧洲船舶工业更加重视研发工作,将销售收入的10%用于支持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其重点放在科技创新政策、绿色环保政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等方面。

对于欧洲船舶配套产业而言,创新是其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创新只能通过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实现。欧盟船舶配套委员会设立了研究与开发工作组,专门服务于欧洲船舶配套产业的研发相关工作。在船舶配套企业的推动下,该部门定期发布关于船舶配套产业研发主题的报告,并指出优先发展的方向。同时,欧洲船舶配套企业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占据了知识产权的制高点,因此,欧洲对于推行船舶配套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一直非常积极。

目前,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绿色环保、知识产权等策略,最终都会依托于欧洲水路运输技术平台得以体现。欧洲水路运输技术平台——WATERBORNE是欧洲在海洋领域的技术平台,始建于2005年1月,平台服务于整个船舶产业价值链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造船产业、船舶配套产业、航运业及其他利用港口、海洋等资源的人员。为了更好地协调各利益团体的合作,发挥水路运输的竞争优势,欧洲提出了“WATERBORNE 2020构想”。该构想主要基于水路运输发展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主要目标以及面临的创新和挑战进行的展望。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2020战略目标,欧洲水路运输技术平台在其战略研究议程(WSRA)中详细阐述了未来优先研究领域。

除了上述项目之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研发框架计划已经进展到“第六研发框架计划”(FP6)和“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阶段,也是欧盟的主要研发资助项目。这两个计划的实施,对欧洲水路运输技术平台所建立的研发战略将产生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造船业船舶工业造船
中国造船业订单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山东出台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路线图
日本造船业行贿案对中国反腐建设的启示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我国造船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不惧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