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灵菇最佳栽培配方和模式的初步研究

2010-09-11充娜郭亮徐全飞吴艳孟俊龙常明昌

关键词:白灵菇阿魏棉籽壳

充娜,郭亮,徐全飞,吴艳,孟俊龙,常明昌

(1.山西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白灵菇,学名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Inzengae)Quél][1],隶属担子菌亚门(Enmycop Hy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又名阿魏蘑、阿魏菇、阿魏蘑菇、白阿魏菇、阿魏侧耳。白灵菇为掌状阿魏菇的商品名,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食用菌新秀之一[2]。其子实体颜色洁白、脆嫩可口、香味浓郁,食如鲍鱼,味道鲜美,具有口感好、味道鲜的特点,享有“素鲍鱼”之美称[3,4],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干旱沙漠地区,故又有“天山神菇”、“西天白灵菇”之称[5]。现在白灵菇的栽培多采用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棉籽壳为主料,而现在市场上由于食用菌栽培业的发展,棉籽壳的价格直线攀升,使得白灵菇的栽培成本升高。白灵菇的栽培多以自然栽培为主,且规模都较小。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比试验,找出以玉米芯作为栽培料的最优配方,为当前白灵菇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白灵2号,由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提供,原种、栽培种培养料:棉籽壳88%,麸皮10%,石灰1%,过磷酸钙1%,含水量65%。

1.1.2 试验材料

棉籽壳,玉米芯,阔叶木屑,麸皮,玉米粉,石灰,石膏,过磷酸钙。

1.2 试验配方

(1)棉籽壳88%,麸皮 10%,石灰 1%,过磷酸钙1%。

(2)玉米芯 77%,麸皮 20%,石灰 1%,石膏1%,过磷酸钙1%。

(3)棉籽壳44%,玉米芯40%,玉米粉5%,麸皮10%,石膏1%。

(4)棉籽壳55%,玉米芯31%,玉米粉5%,麸皮8%,石膏1%。

(5)棉籽壳60%,阔叶木屑22%,玉米粉 5%,麸皮12%,过磷酸钙1%。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培养料配方试验

(1)装料及接种将培养料装入17 cm×38 cm×0.05 cm低压折角聚乙烯袋,装料量为0.75 kg(湿料),装料后在0.147 MPa·cm-2压力下灭菌2 h,冷却至30℃以下后接种,接种量为5%。

(2)发菌接种后放到20~26℃环境中暗光培养,待菌丝长满菌袋。

(3)后熟培养发菌结束后,白灵菇要有一定时间的后熟阶段,选择后熟温度为25℃,后熟天数约为35 d。

(4)温、光刺激催蕾后熟后的菌丝需要进行低温、变温和光照强度变化进行催蕾,前期给予白天18℃左右、晚间10℃以下,10~15 d的变温刺激,空气相对湿度85%~95%,同时给予1000~2000 Lx的散射光刺激和晚上全黑暗的变光刺激。

(5)出菇管理菇蕾出现后,调整菇房温度为13~18℃,湿度为90%~95%,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注意通风,以降低CO2浓度,防止出现畸形菇。光照条件为1000~2000 Lx的散射光[6]。

(6)观察记录菌丝吃料情况及长势、子实体形态特征等(重复处理50次)。

1.3.2 不同栽培模式试验

(1)双排菌袋墙式覆土栽培

选择富含腐殖质的菜园土,过筛,拌入占土重约2%的石灰,以杀死线虫;再喷入10%甲醛(1 m3土约需要甲醛0.5 kg)及1%敌敌畏、1%三氯杀螨醇,覆膜堆闷2 d,然后摊晾至无药味时再使用。待菌丝满袋并生理成熟后,将袋双排放置,间隔10 cm,底层相间50 cm,袋与袋之间填土,共六层,上层覆土5 cm,并留小沟,以便浇水。定蕾后菌袋多余部分划去,保证土壤表面湿润,注意通风换气,控制空气湿度在85%~90%,待出菇后记录产量,以第一潮菇产量为标准,重复100袋。

(2)工厂化栽培

将菌袋直接摆放于固定好的床架上,调整菇房的环境,保证发菌、催蕾等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等条件,此方法不受季节限制,依靠制冷设备,创造白灵菇生物学特性的环境条件,进行周年生产,出菇后记录产量,以第一潮菇产量为标准,重复100袋。

(3)层架式栽培

以棉籽壳为主料进行白灵菇的层架式栽培,按普通培养料(料总量与以上两种方式的相同)加入菜园土与少量生石灰混合,将混合料加水拌匀,灭菌后待料冷却后加菌种拌匀,将混合料平铺后用均匀打孔的厚塑料膜覆盖整个料面,边缘拉紧,出菇后记录产量,以第一潮菇产量为标准,重复100袋。

1.4 试验地点

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料配方对白灵菇菌丝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看出,配方(1)作为培养料时,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形态都最好,生物转化率较高,此配方最优;当用配方(2)作为培养料时,菌丝和子实体等均差,且污染率高,而改变其比例后的(3)、(4)以上指标都有所改善,因此,玉米芯不适合单独做白灵菇的培养料主料,用棉籽壳与玉米芯搭配可后可使培养料营养更合理,提高菌丝长势,降低污染率提高生物转化率。

2.2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灵菇子实体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2、表3可以看出,工厂化栽培下子实体形态好、污染率低,生物学效率高,整体均好于其他两种栽培模式,覆土栽培子实体形态和质量等和工厂化栽培的差别不大,但子实体容易沾染杂物,需要加强采菇期的管理和采摘方法,提高菇体品质。

表1 不同培养料配方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Table 1 The effect of medium on the growth and quality of Pleurotus Nebrodensis of different formula

表2 不同栽培模式对白灵菇子实体性状的影响Table2 Effect on Pleurotus Nebrodensis f ruit body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s

表3 不同栽培模式污染率和生物学效率的比较Table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s on contamination rate and economic efficient

3 结论与讨论

在五种栽培培养料配方中,棉籽壳为理想的栽培主料,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态都较好,生物转化率高,但由于仅以棉籽壳为主料时,成本较高,配方2中以玉米芯作为替代品时,菌丝生长等情况最差,可考虑各项指标相对稍差的棉籽壳、玉米芯混合主料的配方来解决成本问题;工厂化栽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反季节栽培模式,工厂化栽培通过智能化调节栽培环境的温、光、气、湿,能够实现食用菌的周年栽培,而且在工厂化栽培模式下,白灵菇的子实体品质好于其他模式,像白灵菇这样栽培周期比较长的食用菌,实现白灵菇的规范、高效的周年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考虑,适合于白灵菇栽培的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55%,玉米芯 31%,玉米粉 5%,麸皮8%,石膏1%;最佳的栽培模式为工厂化栽培。

[1]常明昌.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211-227.

[2]张金霞,左雪梅,黄晨阳.食用菌新秀-阿魏侧耳[J].土壤肥料,2003(6):46-47.

[3]陈文良.白灵菇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前景[J].食用菌,1999,21(4):40-41.

[4]图力古尔,李玉.我国侧耳属真菌的资源及其生态地理分布[J].2001,20(5):8-9.

[5]黄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208.

[6]充娜,郭亮,徐全飞,等.白录菇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0(3):45-46.

猜你喜欢

白灵菇阿魏棉籽壳
白灵菇菜谱(四)
白灵菇菜谱(一)
白灵 菇菜 谱(二)
阿魏提取物对伞形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白灵菇炒鱼丝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濒危野生新疆阿魏保护措施探索
中国伞形科阿魏属及相关类群的果实形态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价值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