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贴地飞行”杭州如何搭乘

2010-09-08朱强宋洁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杭州高铁

朱强宋洁

高铁“贴地飞行”杭州如何搭乘

Hangzhou's Opportunity in the High Speed Railway Era

朱强宋洁

高铁——没有翅膀的飞机。地铁——土行孙遁地而来。两句最形象、最生动譬喻,恰到好处地求证了轨道运输已经在不经意之间进入我们寻常的生活。而高铁动车被旅客赞誉为“贴地飞行的空客”“流动的五星级宾馆”,则更贴切美誉了铁路客运的升级换代,今非昔比。

沪杭高铁开通,上海人到杭州品龙井、游西湖,杭州人去上海逛外滩、登明珠塔只需要38分钟。一个崭新的准半小时沪杭生活圈、经济圈、工作圈倏忽而至。

在崇尚“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下,中国高铁技术的国际输出正拉开序幕,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国高铁已得到新西兰、俄罗斯的青睐;对正在实施铁路大改造,迎接“高铁时代”到来的美国而言,更有选择中国高铁技术的可能;中国与广大亚非拉国家有着悠久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它们未来的高铁项目建设,或将更能体现对“中国制造”、“浙江制造”“杭州制造”的需求。

高铁动车呼啸而来。从已经成功运营的京津高铁和武广高铁,到正在加速建设中的京沪高铁,无不带来“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运输组织模式的巨变,直接带动了房地产、物流、旅游、文化、餐饮等产业的发展。

沪杭高铁串起的是两座中国东南部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不仅完美诠释着“中国速度”的魅力,同时也展示了我国铁路现代化的最新科技成果,向世界亮出了又一张“中国名片”。

自上世纪初的1905年沪杭铁路肇始以来,火车曾以钢铁巨龙的神威震撼上海和杭州。百年过去,它再次展示的是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量,思想与行为。

面对沧桑巨变的来临,杭州,你做好准备了吗?

长三角竞争或更趋激烈

从2003年起,中国铁路以“快速提高运输能力、快速提升装备水平”为主线,以消除铁路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为己任,加快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并在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的起点上,全面展开高速铁路建设,实现了发展的飞跃。

2010年10月22日,上海——杭州高铁专线将正式开通。笔者亲临了9月2日沪杭高铁动车联调、联试现场。只听得“嗡——轰——”的声音,0702动车由东边往杭州南站方向疾驰而来,还未等参加典礼的嘉宾们回过神来,犹如一条“白色蛟龙”已从眼前掠过,飞驰已远。

据施工单位有关技术人士介绍,9月1日第一天调试,沪杭高铁动车组时速已达330公里,动车调试的速度还会逐渐增加,测试的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

继沪宁高铁专线7月1日开通后,沪杭高铁专线的建设开通,将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高铁提升的不仅是人们的出行速度,更是整个长三角区域的竞争力。

从上海出发,如今除了走高速,还可选择乘坐更舒适的高铁,四小时内可抵达长江三角洲任一城市。在高铁的支撑下,长三角区域内任何两城市之间交通不超过四小时,也将逐步成为现实!

未来几年,杭州商贸、旅游业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期。杭州、苏州、南京之间的交通非常便捷,三城市都是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随着高铁建成,长三角旅游城市实现旅游客源互送,其带来的规模效应也会大大提升长三角对游客的吸引力。

高铁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成本和时间,对杭州的旅游、贸易、商业、地产等行业肯定是利好的。

但是,高铁也是一柄“双刃剑”。城市间生产要素在加速流动的同时,也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区域聚集。规模大、实力强的城市所获得的利益会更明显,而投资环境不佳的地区将陷入人才、企业等要素流失的窘境。

沪杭之间产业争夺将更加激烈。上海早已经把嘉兴、湖州、绍兴、宁波的一些城镇纳入到其“南拓”范围,这些区域已经有数百家企业进入上海投资视野。这样的争夺,随着城市半径的扩大,还有可能继续蔓延。

高铁提升的不仅仅是杭州的竞争力。沪杭高铁覆盖区域城市的竞争力被提升之后,它们之间新的竞争点又产生了。杭州面临着前有“标兵”的压力。交通便捷化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首当其冲的是扩张了上海的辐射半径,其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等竞争力都将大大优于杭州。对台方面,目前浙江、杭州利用台资的规模、层次均不如上海、苏州。

高铁或将重划商业、经济版图。随着城市间交通的完善和快捷,地理位置趋于同质化,那些曾经囿于省城的强势民营企业,势必会加快将总部与研发、销售等高端部门调整到上海,以利开拓全国和国际高端市场。杭州的部分企业因地价、人力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将选择迁往长三角其他成本更低的区域。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竞争会更加剧烈。

今后各城市间的差距可能加大。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会体现在基础设施、治安、教育、医疗、政府效率及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政府的管理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尽管同是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城市特色和产业分布的差别将越来越明显。

法、德、日、英的启示

据对国外学习考察体会来看,高铁改变区域经济带来的变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差异:

——法国。沿线楼市上涨:东线高铁是法国自1981年以来建成的第6条高速铁路,由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和大型企业等共同参与投资。列车运行时速达320公里,高于其他5条高铁线路300公里的运营时速。东部高铁全线连接法国东部的20个城市和德国、卢森堡、瑞士的10个车站。从巴黎到德国的斯图加特和法兰克福的时间由原来的约6小时缩短为3个多小时。到瑞士的时间由4小时减少为3小时,到卢森堡仅需2小时。

该高铁线路的开通,使得许多东部城市与巴黎形成了1小时左右的交通圈优势,每天有118辆新一代列车运营在高铁线路上,交通沿线受到了各类公司和居民的青睐。据报道,兰斯、梅斯、南锡等沿线城市的居住与商业地产均受到影响,价格上扬幅度明显。

——日本。“经济距离”缩小到约1/25:其新干线与19世纪90年代旧式火车相比,“时间距离”缩短到1/9,“经济距离”缩小到约1/25。1964年世界首条新干线高速铁路正式运营,以每小时超过210公里的速度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之间,行驶时间由6小时30分缩短到3小时。当年建成的新干线,一举解决了京都最发达地区陆上运输的极度拥挤,甚至逼停了东京与大阪之间的航班,其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令人瞩目。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高速铁路使用度较高的国家,高速铁路与汽车和飞机相比,不仅具有载客量高的优点,而且由于不必去远郊的机场登机,避免了公路堵车,更加节省时间。

新干线减少了燃料成本和环境负荷,提高了运输服务质量,使落后地区更容易招商引资。对个体而言,扩大了人们活动的半径,在铁路尚未开通的19世纪80年代,从东京到大阪大约需要两周时间,费用相当于人均半年的收入。铁路开通后的19世纪90年代,从东京到大阪的时间需要18个小时,费用相当于人均一个月的收入。新干线只需要2个小时,费用仅为人均1天的收入。

——德国。秉承节能环保:初始更重视相对先进的磁悬浮铁路技术,但是由于造价昂贵,与现有铁路无法接轨,一直未能投入商业运营。1991年转而使用高铁与轮轨技术的ICE-V列车,开通了萨克森州首府汉诺威直达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的铁路线,全长327公里。此后分别在 1998年、2002年、2006年和2007年开通了4条高速铁路线。运营里程累计已经相当于从地球到太阳往返了3次。

在德国,高速公路高度发达,政府仍然斥巨资兴建高铁,主要出于能源战略的考虑。据计算,汽车每人/百公里平均需要27公升以上,而ICE3系列的高铁列车载客率为50%时,每人每百公里消耗能源不到2公升/汽油。以汉堡到柏林为例,乘高铁需1.5小时,比汽车快1倍,火车半满员每位乘客消耗8公升/汽油以下。

——英国。转向法国置业:得益于在英法海底隧道之间穿梭的“欧洲之星”列车,许多英国居民把提升自己假期生活品质,二次置业的目光转向法国北部乡镇。只需乘高铁数小时就可抵达那里的乡村景观住所,购置的费用却要相对廉价得多。

连接英法两国的交通途径并不只有海底隧道。短途飞机往返的时间更短,为什么英国人在高速铁路通车前没有如此热衷在法国置业呢?是“欧洲之星”相比于飞机拥有成本低廉、乘坐便利等多重优势。“欧洲之星”抵达目的地的正点率达到91%,而飞机所消耗的时间并不少于列车出行。机场繁琐的安检程序和候机时间往往会让人们感觉厌烦;遇到恶劣天气或其他意外,飞机所体现出的“脆弱性”比火车还要严重。

杭州的机遇与挑战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推进接轨。二三产业并举,顺势而为,将带来质的飞跃。全面提升相关行业的实力,重在有序协调。

——制造业破题。前瞻中国铁路发展规划与高铁技术与投资国际化,制定制造业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针对杭州发展高速铁路建设相关的控制设备、钢构等行业的需求,提供信息、搭建平台,要从原料、零部件、基建、机械、配套设施、运营与物流、后续服务7个环节,为行业做强,企业做大营造良好的环境。前期规划好物流基地,加快场站、仓储设施等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有实力的骨干现代物流企业,积聚与辐射制造业产品与技术,将杭州打造成长三角地区重要制造业集散中心。

同时,以高速铁路等优势制造业建设为中心,加大对相关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较为密集,人力资源质量相对较高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电子商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与之配套,打造发展品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分享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动带来的收益;发展制造会展业,加强整合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专门会展旗舰。

——运输业破题。高速铁路出行距离在500-600公里时最具竞争力,1000公里以上出行就会减弱其优势。随着杭州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交往将日益频繁,开辟新的国际航线满足市场需求亟待放上议事日程,力争早日突破。沪杭同城效应虽然使部分乘客弃萧山国际机场而选择虹桥或浦东机场,但是航空物流的发展机遇同时显现,越来越多的鲜活产品、精密机械产品、电子产品、商务文件、通讯产品需要飞机运送。应该顺势而为,加大航空物流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加快萧山国际机场的物流产业集聚。

高铁的开通必然使得公路客运市场缩小,应引导公路客运转向公路货运。高速公路网络引导客运资源和人力应该逐步向公路货运转变,发展干线公路运输和仓储中转基础分拨中转体系。引导公路客运企业与高铁展开差异化竞争,鼓励原有铁路线路更多地转向物流运输,提升铁路物流行业现代化水平。杭州城市轨道(地铁)交通规划要增加连接萧山国际机场的地铁线路的设计。部署高铁枢纽与机场的快速连接通道:可以是高铁枢纽建在机场,也可以是城际轨道(地铁)与萧山国际机场的直连。

——旅游业破题。推进城市特色化和国际化,打造文化都市。杭州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底蕴。挖掘文化内涵,打响“人文都市”,提高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推进城市品牌特色化。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杭州应宣传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实践“让生活更美好”。通过媒体、网络、旅游推介会、投资说明会、会展等多种渠道,展示杭州的风景、人文、产业,展示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争取更多的来杭旅客住在杭州,留在杭州。

推动“杭州夜旅游”。深度开发环西湖圈的夜游景点,让“夜西湖”成为旅游新品牌,延长公交环西湖线路营运时间;深化夜游运河的旅游产品,让游人体会古运河文化和新杭州繁荣。提升酒店业的服务水平,分析旅游人数日益增加和旅游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推进酒店业的规模扩张,丰富经营业态,提高软硬件服务水平,满足各类来杭人群的需求。培育具有城市标志性的酒店或酒店群,满足高端人群的消费需求。做足特色旅游的文章,设立国家级的国际会议会场,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培育主题公园的竞争能力。抓住迪士尼落户上海旅游高潮来临的时机,大幅提升来杭旅游人次。

——房地产业破题。调整房地产业的产品结构,针对部分人群可能会选择住在杭州以外、工作则在杭州的“往复式”生活就业模式。提高城市商业类住房产品的供应比例,适当降低住宅类产品的供给。推进服务杭州中心城市的“卧城”建设,让承担居住功能的职能部分转移到沪杭高铁沿线城市,要与高铁沿线城市政府合作,加快建设的对接,把杭州部分经济适用房项目放到高铁沿线区域。

扩大房地产业的市场容量,杭州与上海的房产价格不存在明显的价格洼地。可通过地理环境优势,吸引上海高端消费人群购买高档房产;鼓励在沪的大中型企业在杭置办商业房产。

——商贸业破题。打造“购物天堂”品牌,杭州具备与上海同为“购物天堂”的可能性。从内部条件看,杭州集聚了杭州大厦、银泰百货、杭州百货大楼、解百等公司。从外部条件看,长三角地区旺盛的购买力和沪杭之间百里的空间距离是杭州建设“购物天堂”的有利因素。进一步扩大一年一度购物节影响,打造“覆盖全浙江、辐射长三角”具有中国影响乃至世界影响的购物节值得期待。

继续提升武林商圈、吴山商圈和国际名品街的商业氛围。促进目标市场的合理区分,吸引国际品牌入驻杭城,形成整体的品牌效应,吸引外地购买力。加大钱江新城百货名店万向城等大型综合商业体的招商力度,集聚新城人气,培育商业经营氛围。

——金融业破题。接轨上海金融中心,通过加强与上海金融业融合,使杭州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金融机构应主动创造条件,争取成为上海金融市场及其配套清算系统的重要成员,推进与上海及长三角主要城市间的信息联网建设,使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各项功能在杭州得到有效延伸,形成具有统一数据标准和发布机制的信息共享平台,开发统一的客户预警和风险分析平台。

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杭州开创与上海金融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须走特色金融服务发展之路。有例为证:纽约无疑是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但芝加哥是期货交易中心,是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康涅狄格州首府的哈特福德则是保险业之都,诸多保险公司总部设在该市,保险公司是该市主要的大雇主和纳税大户;波士顿则是美国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世界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忠诚”公司就诞生在此。杭州金融的特色定位应当进一步予以明确。

——总部经济破题。破除杭州作为二线城市的观念束缚。沪杭同城效应会被杭州属于二线城市的观念所弱化,必须加大力度招商引资与之相抗衡。招引企业总部既有机遇,更有挑战。目标应突出总部的招引指标,钱江新城和滨江区应当作为招引的重点区块。随着城东新城进入运营,企业总部也应当成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方式既可以是部分进入,也可以是整体搬入,重点是对在沪的企业总部进行招引,兼顾招引沪杭两地之外的总部。

——文化创意业破题。推进品牌的影响力和体系化建设。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投融资优惠和人才建设政策,引导优势企业,推出一批文化创意精品,培育一批知名企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品牌。

主动接轨上海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引进上海优秀文化经营人才和企业到杭州投资文化项目;依托杭州适宜文化创作的环境,吸引上海文化名人为杭州创作、策划有影响的文化活动;鼓励杭州的企业家到上海发展文化产业,吸收上海的时尚元素和咨询建议;支持文化创意企业把杭州作为总部,使其市场范围辐射长三角,乃自全国。

吸引上海投资基金参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鼓励杭州企业到沪招聘高端人才,实现人才共享;借助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参加国际文化交流;人才引进不贪大求洋,改变传统的引才观念,变“刚性”引进为“柔性”聚集,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项目之间的结合。

链接:未来中国铁路客运系统将由“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和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组成。其中“四纵”客运专线分别为:北京——上海(京沪高速铁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京港高速铁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四横”客运专线为:徐州——郑州——兰州、杭州——南昌——长沙——昆明、青岛——石家庄——太原、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沪汉蓉高速铁路)。三个城际客运系统包括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上海——杭州;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广州——珠海、广州——佛山。根据铁道部规划,“十一五”期间铁路投资总额将达到2万亿元。

栏目主持:薛谷香 张 奕

邵庆义 崔皓月

猜你喜欢

杭州高铁
杭州
高铁时代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杭州亥迪
高铁会飞吗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人地百米建高铁
杭州
杭州旧影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