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落钟离山在水布垭大坝一带
——从一幅古地图分析巴人发祥地

2010-09-06宫哲兵何智斌

关键词:钟离长阳县巴人

宫哲兵,何智斌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武落钟离山在水布垭大坝一带
——从一幅古地图分析巴人发祥地

宫哲兵,何智斌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编者按:据史载武落钟离山为土家族先民——巴人的发祥地,相传是巴人祖先廪君诞生地及掷剑称王处。这里被视为湘、鄂、川、黔等地土家族人寻根祭祖的圣山。为倡导学术争鸣,营造民主的学术氛围,展现不同的学术观点,达到促进学术发展的目的,本刊特编发宫哲兵教授关于武落钟离山的论文,此文对武落钟离山的地理位置和隐含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不同看法,这也是目前学界关于古代巴人民族史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本刊希望以此提供发表意见的园地,欢迎学术界对此问题撰文讨论,开展学术争鸣。

一幅民国10年的长阳古地图,上面标有“难留城山”(即武落钟离山)的地名。根据对古地图的分析,结合史料记载与出土文物佐证,我们认为,巴东水布垭大坝、长阳柳山、榨洞、盐池河、招徕河、属于武落钟离山的中心地区,香炉石、白虎垅都属于武落钟离山的范围。

武落钟离山;巴东;水布垭大坝

十年前,宫哲兵教授去长阳佷山考察巴人发祥地,对佷山是武落钟离山的观点提出了置疑,随后发表多篇论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认为,真正的武落钟离山在长阳最西部的柳山[1]。在那之后,宫哲兵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发现一幅民国10年的长阳古地图,上面标有“难留城山”(即武落钟离山)的地名。根据对古地图的分析,结合史料记载与出土文物佐证,我们认为,巴东水布垭大坝、长阳柳山、榨洞、盐池河、招徕河、属于武落钟离山的中心地区,香炉石、白虎垅都属于武落钟离山的范围。

一、民国10年古地图的发现

2004年夏天,为了研究巴人发祥地武落钟离山问题,宫哲兵常到武汉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有一天查阅民国10年的《长阳县志》时,内有一幅古地图,地图最西部标示着“难留城山”的地名。见图1。

图1 民国10年《长阳县志》有“难留城山”地名的古地图

研究巴文化史的专家都知道,巴人起源于武落钟离山,武落钟离山又名难留城山。《太平寰宇记》卷147介绍长阳县:“武落钟离山,一名‘难留山’,距县西北七十八里,本廪君所出也。”清代《长阳县志》记载:“难留城山,县西二百里,一名武落钟离山,交施南建始界。”这里的“县”是长阳县,古地图“难留城山”正好在距离长阳县二百里的地方,是今长阳西部与恩施(清代称施南)交界的地方。

一个民族的发祥地,不可能局限于一座山,两个洞,而是一群山,群山中有许许多多洞穴,称之为洞穴群。武落钟离山应该是由许多山组成的山脉,赤、黑二穴应该位于这座山脉中的洞穴群。洞穴群又分为赤穴群与黑穴群。

地图上对于山脉的标示,往往以山脉的山峰标示在地图上,山脉的整个实体往往占据山峰周围很大一片地方,山脉实体又分为中心地区与周围地区。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地图上的难留城山的山峰在哪里?难留山实体的中心地区在哪里?范围有多大?

二、难留城的山峰是柳山一带

从地图上看,难留城山的山峰在盐井寺的北部,在招徕河下游的西部。对照今天的地图,这个地方正是柳山的范围。“难留城山”在史志记载中常形容为“独立峻绝”。柳山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主峰瞧村坡,海拔1140米。站在瞧村坡往四下看,因周边环水,与其他山无牵连,故有“独立”的感觉。柳山环水之处,均为悬崖绝壁,绝壁往往险峻。如果沿着清江或招徕河泛舟,必有“峻绝”之叹。远看悬崖像一座石城,难怪古人称“难留城山”,“城即山也”。

廪君部落,属于渔猎民族,居住于江边石穴之中。柳山在清江北岸,南岸是薄刀山,两山之间隐藏着一个石穴群落。古人生存离不开三个条件,一是洞穴(便于躲避藏身),二是食盐(智能化进程的催化剂),三是沼泽(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补充),古人没有改变环境的自由,只有选择环境的自由。柳山地区野兽资源多,水中鱼类资源丰富,吃盐方便,宜于人类生存与繁殖。这个群落中有不少石穴都适宜人类居住,特别是北岸的几个石穴。但能住几百人以上的石穴,却只有海螺洞、榨洞、和尚洞等。

海螺洞,清江北岸,内有八大厅,深300米。榨洞,清江伴峡北岸,洞深数里,历史上有人在洞内开榨坊得名。和尚洞,清江伴峡南岸,内有一和尚坟得名,深数千米,溶岩多奇观。神女洞,位于招徕河,洞内深不可测,洞口处有六个大厅。虎洞,由三洞穴组成,可居住数百人,位于招徕河,内有石块搭起的类似床、桌、椅的用具,还有熬硝使用过的石灶、石坑,据说与榨洞相通。这些石穴群,向东延伸到香炉石,向西延伸到三里城,这些很可能就是早期巴人的赤、黑二穴。

柳山是难留城山(武落钟离山),有没有考古的出土文物作根据呢?上世纪90年代,湖北省博物馆的王善才先生对柳山榨洞进行了发掘。探明洞口地层堆积较厚,可分七层。第一层扰乱,第二层出土早期巴文化陶片,第三层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陶片,第四层出土骨器与哺乳动物化石,第五层到第七层出土旧石器时代火灰堆积,含炭末与火烧过的兽骨。第五层炭末经碳十四测定为距今二万余年。

会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制定实施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是全党的一件大事,对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层的早期巴人陶片,后来宫哲兵在长阳县博物馆亲眼见到。那陶片未上釉,很质朴,特坚硬,反映早期巴人的制陶技术相当成熟。廪君当年就是依靠非同一般的制陶技术,造出了浮水而不沉的陶船,从而获得了五姓首领的地位。

三、柳山的榨洞可能属于赤穴

在柳山南端清江边发现一个巨大的石穴,称为榨洞。笔者认为榨洞极有可能是赤穴,它符合史籍的记载。榨洞在盐池以东约4里的伴峡北岸,这一带的山石大多呈红褐色。榨洞洞口的上方,岩石的红褐色彩非常鲜明。

榨洞有一个巨大的洞口,洞内平坦、干燥而通风,有阳光照射进来。洞内有宽敞的大厅,适合于群居。这里上山可以狩猎,下江可以捕鱼,吃盐也很方便,宜于种族繁衍与壮大。榨洞距水面十米左右,吃水用水、生活渔猎与上船下船方便。

《后汉书》《太平寰宇记》等文献皆记载廪君石穴中行百步有两个石柱,“并立穴中,相去一丈,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从榨洞洞口行一百步,宽敞的大厅里立着两个钟乳石石柱。右面的高约4米,基本干燥。左面的高约7米,与洞顶连接,十分潮湿。两石柱距离,目测一丈有余,以尺量实际两丈有余,地物特征与历史文献的记载惊人吻合。[2]

上世纪60年代,龚发达先生在洞内采集到磨制黑色石斧一件;80年代张典维先生在洞口发掘出石锛一件。上世纪90年代,湖北省博物馆的王善才先生对榨洞进行了发掘。探明洞口地层堆积较厚,可分七层。第二层出土早期巴文化陶片。[3]

1992年《长阳县志》记载:“榨洞:位于伴峡北岸,洞深数里,以在洞内开榨坊得名。50年代曾出土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器,洞前壁呈赤色,洞内百余步处有两大石柱,一干一湿,相距丈余,疑为古巴氏之‘赤穴’和难留山‘阴阳石’所在地”。[4]

四、盐池河、桅杆坪、招徕河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廪君与盐水神女的爱恨故事,并非全部是神话传说,早在《世本》《后汉书》中都有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所向,七日七夜。使人操青缕以遣盐神,曰:‘缨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缨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

在地图上,难留城山的南面有盐井寺与桅杆坪的地名,东南面有招徕河塘的地名,它们是地图上离难留城山距离最近的地方,应该属于武落钟离山的中心地区。难留城山东北面最近的地名是罗山,北面最近的地名是救苦坪,这两处地名有待考察,本文暂且不论。

盐井寺所在地是盐池河,盐池河的北面是柳山,南面是清江,有温泉。盐池河有大量的巴文化出土文物,如磨制石器与陶片,出土地在清江南岸桅杆坪。招徕河沿柳山东麓流过,出土大量巴文化文物,出土地点在招徕河口外村里。

五、武落钟离山的中心地区:水布垭大坝

地图上难留城山地名的西面,属于巴东县境,作为一幅长阳县地图,没有标示巴东县的任何地名。查今日巴东县地图,与难留城山相邻的地方,西北面有大山尖山,正西方向有巴岩与大岩,西南方向有水布垭。这些地方与“难留城山”,连成一片,应该属于武落钟离山的中心地区。

其中巴岩很值得注意,它在盐井寺的西北面,难留城山的西面,长岭水渠的南面。它海拔879米,有一处悬崖绝壁,长5里,山形似城。起名巴岩,很可能与巴文化有关。当然更值得注意的是水布垭大坝,它与盐池河、盐井寺、柳山、榨洞是连成一片的。邓辉先生说:“虽说今天的行政区把水布垭与长阳的盐池分属于两个政区辖属,但历史上,这里本是一地,就是今天从地理条件、文化习俗也无差别。”[5]

水布垭镇是个新兴的城镇,它因修建水布垭水电站而形成。几年前,宫哲兵到柳山一带调查时,水布垭大坝刚刚动工。现在大坝已修建完毕,水电站也已开始发电。大坝下面有几处遗址,如鄢家坪、长滩河等。

大坝遗址,属于商代的古巴人文化,许多学者都有论述。杨华说:“夏商周时期遗址,……巴东境内有鄢家坪、长滩河、南滩河”[6]。邓辉说:“鄢家坪遗址则是选择了河岸的台地而筑室居住。总体上说,商代时期居住在清江流域的巴人群体,他们的居处是依靠地理环境而定,择其方便而居。”[7]

巴东县博物馆的向勇先生说,水布垭大坝的鄢家坪、长滩河等处,考古发现巴文化的遗址,出土文物有典型巴文化特征的斧形器,也称圜形器,是一种陶器。这种陶器有凸起的圆底,自己无法站立,需要一种陶制的支座,才能直立。还有陶罐、卜骨,与香炉石的出土文物是一样的。①向勇在2010年恩施“巴人发祥地与清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考察及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长阳柳山一带的石穴群延伸到巴东境内,从水布垭到南潭河,有十多个特大洞穴,每个洞穴都能容纳数百人以上居住,它们都属于赤黑二穴,是“峒蛮”时代巴人的居所。

六、白虎垅、香炉石在武落钟离山范围之内

从古地图“难留城山”的地名往东南看,有“白虎垅塘”的地名。白虎垅在渔峡口镇北面,清同治《长阳县志》记载:“白虎陇,县西二百三十里,昔廪君死,精魄化为白虎。”又:“巴人廪君化白虎处:白虎陇,在长阳西渔峡口东村之右,与村左表龙寺相对。”古地图“白虎垅塘”的南面,有清江边的“大湾”,即为今香炉石所在的范围。

香炉石,位于今渔峡口镇东1里的清江北岸,距长阳县城97公里。在遗址中发掘出夏、商、周时期的石器、陶器、骨器和铜器等近万件文物,发现一批早商时期的巴人墓葬。还发现大批商、周时期的卜骨和两枚商末周初的陶印章(玺印)。卜骨是我国南方出土最多的一处,陶印章也是中国最早的。

香炉石的出土文物与夏、商中原文化风格不同,具有巴文化的特征。根据其独特性,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香炉石文化”。其时段在距今4000年到3000年之间,与早期巴人在清江中游的活动时间吻合,所以香炉石文化也就是早期巴文化。

香炉石遗址的早期巴文化与桅杆坪遗址、外村里遗址等一脉相承。香炉石距离柳山大约10公里,从文化与距离看,香炉石与白虎垅也在武落钟离山的范围之内。

外村里遗址在招徕河与清江汇合处,张典维在此处发掘出新石器文化的遗物,如石斧、石锛、石纺轮、陶球等。中山大学考古专业部分师生曾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发掘的石器与陶片,有些早至商代。

桅杆坪遗址与盐池河隔江相望,距今约4000~10000年,为峡江大溪文化遗存,也有早期巴文化的内涵。代表性的出土文物为人类无棺屈肢葬遗骨,石质、骨质和陶制生活、生产用具。陶制器有碗、盆、盘、猪嘴形支座和彩陶单耳杯等。

七、三里城在不在武落钟离山的范围之内?

最近有人论证三里城是武落钟离山,其探索精神与理论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其推论也有一定根据[8]。他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名地物与历史文献记载比对。如武落钟离山地理位置在清江边,在“盐阳”(盐井寺)的上游;距离长阳县200里左右,有躲难的山洞,有山崩的地段,有类似城墙的悬崖绝壁,有人类能居住的大洞穴等。但是,在以上这些符合记载的特征中,许多不具有惟一性。有学者参加三里城考察后认为,清江沿岸到处都有大洞穴、大山崩、躲难的山洞、类似城墙的悬崖绝壁,这些似乎很难作为依据。[9]

我们认为,寻找武落钟离山,不能只看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名地物,要有史学依据。古地图是重要依据之一,如果古地图上标示了地名,我们就可以推算这个地名今天的位置在何处。除此以外,考古的出土文物,属于最基本的依据之一。如果被认为是武落钟离山故里,那么地下就一定会有早期巴文化的遗址留存。还有一个依据,是历史典籍的记载,符合历史典籍的记载,才有可能是武落钟离山。

首先看古地图,用今天地图比对,三里城不在“难留城山”周围,显然不是武落钟离山的中心地区。但三里城离柳山,盐井寺不远,大约相隔20公里。如果其他条件具备的话,三里城也可能属于武落钟离山的范围之内。

从出土文物方面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三里城有任何出土文物的报告。巴东博物馆的向勇先生说,他们曾到三里城进行文物普查工作,没有发现与早期巴人相关的出土文物①向勇在2010年恩施“巴人发祥地与清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考察及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不过,与三里城相距4里的南潭河却发现了与水布垭大坝相类似的早期巴文化出土文物,故而对三里城在将来是否挖掘出巴文化出土文物,保持关注。

从历史典籍记载上看,有一条史料值得注意,前文已引用过。清代《长阳县志》记载:“难留城山,县西二百里,一名武落钟离山,交施南建始界。”这就是说,难留城山的中心地区在水布垭大坝、盐井寺一带,但山脉实体却沿着清江一直延伸到与恩施州建始县界。我们认为,三里城可能在武落钟离山的范围之内,不过还有待于更多证据的支持。

八、武落钟离山是武陵山脉的一支

在探讨武落钟离山的位置时,我们不要狭隘地将武落钟离山理解为一座山,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与思维方向。武落钟离山很可能是一个山脉,如同武陵山、巫山、南岭、秦岭这样的山脉。什么是山脉?向一定方向延展、像脉络似的群山,称山脉。如果这样理解,那么我们不是一座山一座山的寻找,而是沿山脉进行搜寻。

长阳佷山作为武落钟离山显然有很多疑点。在长阳东部,属于沿长江三峡延伸下来的巫山山脉。它只是一座山,很难想象一个民族的发祥地只局限于一座孤山。民国10年古长阳地图上标示的难留城山,属于从巴东南部延伸到长阳的武陵山脉的一支。寻找武落钟离山,从大的方面看,要在武陵山脉中去发现。

武陵山脉的清江中游段,沿着清江由西向东,在建始县有原岭,海拔2063米。在巴东县,有大堰塘山,海拔1334米。在长阳西部,经过海拔1140米的柳山,到达渔峡口的土地岭,海拔1500米。武陵山的这支山脉,从香炉石到三里城,可能就是巴人发祥地武落钟离山。这么看来,武落钟离山与武陵山脉这两个地名的第一个字都是“武”,也许并非偶然。

上个世纪90年代,宫哲兵曾经在湖南与广西交界的都庞岭,发现与考证了瑶族发祥地千家峒[10]。根据他发现与考证千家峒的经验,标有“难留城山”地名的地图是非常重要的。从地图上显示,难留城山的中心地区是水布垭大坝与柳山,对这两个地区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地名、地物、地形、地貌、碑文、族谱、民间传说、出土文物等,应该能够在武陵山脉内发现真正的武落钟离山的位置。

* * *

武落钟离山被公认为是廪君巴人的发祥地,由于土家族自认为是廪君巴人的后裔,所以武落钟离山成为几百万土家族人心目中的圣地。确认真正的武落钟离山的地理位置,是古代巴人民族史研究的重大项目,也关系到当今土家族人的民族心理的需求。对这一项目的考察与研究,应该有人类学知识份子的参加,有土家族积极份子的参加,还要有长阳县、巴东县政府的参加,才能解开这一千古之谜。

[1]宫哲兵.廪君巴人发源地“武落钟离山”新考——兼论“赤、黑二穴”在长阳柳山[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2]宫哲兵.寻找廪君的故里——赤穴[J].三峡大学学报,2007(5).

[3]王善才.从考古看古人类清江文化[M]//清江文化与现代文明.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

[4]长阳自治县编篡委员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

[5]邓辉.清江古文化[G]//恩施州社会科学联合会.巴人发祥地与清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考察及学术交流会会务资料,2010.

[6]杨华.关于巴人开发清江若干历史问题的探讨[M]//清江文化与现代文明.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

[7]邓辉.土家族区域的考古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90.

[8]郑国晋.武落钟离山应是水布垭的三里城[N].恩施日报,2009-06-13.

[9]土家壮丁.“武落钟离山”考察侧记[EB/OL].文化恩施,新恩施论坛.http://bbs.enshi.cn/

[10]宫哲兵.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杨光宗

The Birthplace of Ba People Viewed from an Ancient Map

GONG Zhe-bing,HE Zhi-bin

(The School of Philosophy,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An ancient map of Changyang made in the 10th year of Kuo Mingtang regime is marked by the place name——“WuLuo Zhonglisha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is ancient map,along with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unearthed relics,the paper believes that Shui Buya Dam in Badong county,Liushan,Zhaidong,Yanchi river and Zhaolai river in Changyang county belong to the central areas of WuLuo Zhonglishan,which also covers the areas of Xiang Lushi and Bai Hulong.

WuLuo Zhonglishan;Badong county;Shui Buya Dam

k928.3

A

1004-941(2010)03-0022-05

2010-05-26

宫哲兵(1949-),男,山东蓬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钟离长阳县巴人
英勇善战的巴人
英勇善战的巴人
青春的荆棘也能开成蔷薇
青春的荆棘也能开成蔷薇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畜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和探索
钟离春“送”脑袋
长阳县举办“英子姐姐”网络助学纪念活动
楚汉笔记之钟离昧之死
白萝卜反季节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