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媒:世界眼中的重庆

2010-09-04

重庆与世界 2010年9期
关键词:城市化重庆发展

外媒:世界眼中的重庆

Chongqing Through the World's Eyes

如果你错过了3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机会、错过了20年前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机会、错过了10年前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机会,请不要懊悔,重庆两江新区能把你的损失都弥补回来。”在日本九州地区首府福冈,一位日本的外交官这样推介中国的内陆城市。

对世界来说,位于中国大陆版图几何中心的重庆此前被认为处于“三线”,以“雾都”闻名,但近几年它却成了世界对中国报道的“中心区”。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专门介绍这个“你从未听说过的国际大都市”,《新闻周刊》称之为“代表中国经济未来的城市”。让世界对重庆瞩目的不仅是其经济增速几乎达中国平均经济增速的两倍,更让西方“感到目眩”的是其将1000万农民转为市民的宏大计划。

不能被忽略的城市

近来,一些外国领导人访华日程越来越多从西部开始。9月6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开始纪念新中建交20年的访华行程,他把行程第一站放到重庆。这是他第一次访问中国中西部城市。李显龙行前称,他这样做是为了“亲自观察这些城市的发展,并了解这些城市在中国把发展从沿海地区引向内陆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

无独有偶,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日前也把庆祝中瑞建交60周年的访华行程首站定在重庆。瑞士广播电台8月10日引述洛伊特哈德的话称,“重庆是中国五大经济中心之一,是一个未来的中心。”尽管西部占中国71%土地,但只占全国GDP的19%和进出口的4%。对于领导人为何选择重庆作为访华首站,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今年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十年的开始,中西部地区目前正逐步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为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到内需主导铺路”。

西方媒体对中国这一变化更加敏感。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最新一期发布了2010年全球国际性城市排名。尽管中国有7座城市上榜,重庆位列所有65座入选城市最后一位,但该期杂志却以图片故事的形式对重庆进行重点推介。《外交政策》杂志写道,在传统眼光里,重庆是个不适宜变成大都市的城市,因为这是座山城,道路崎岖,地势起伏不平。但这座在1967年仅200万人口的中国内地城市,如今已拥有3200万人口,堪称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文章援引前美国商会会长卡普的评价称,重庆是座被美国和其他外国人忽略的都市,因为它的面貌和发展道路,注定不会和沿海大都市一样。西方不应浪费时间,等待重庆成为第二个上海。文章还称,中国在21世纪将发挥的作用可能并不依赖于海军规模、外交官的技巧等,而在于中国如何管理规模令人难以想象的城市化进程。重庆正处于这个试验的前沿,每年大约新进城的农民有100万人。

实际上,近几年,重庆成了西方观察中国城市化的窗口。《纽约时报》曾称,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看到满是公寓的山丘,你会想起香港;这里密集的人口会让你想起东京;那些横跨长江两岸、如同布鲁克林大桥的工程,还会让你想到纽约。文章称,中国过去曾建设了许多大都市,从北部的天津到南方的深圳,但这些都市集中在富裕的东部。重庆的崛起是一种象征:中国正在花大力气使有着3/4人口的内陆地区能享有同样的经济繁荣。伴随重庆经济成长,这个城市每年吸引的人口相当于增加一个美国大城市的人口。

重庆显然面临极大挑战。《华尔街日报》称,尽管重庆GDP从1998年至今已翻了两番,但与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重庆人均GDP刚3300多美元,而东部许多城市已高达1万美元。在《外交政策》网站留言板上,一些曾在重庆工作过的外国人称重庆是座“充满生机”的都市,但也提醒这座“雾都”的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美国《连线》杂志8月25日在题为“藏在大雾后的发展速度最快的世界大都市”文章中写道,重庆以多雾出名,雾恰好可以用来比喻充满众多神秘之处的中国,“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远处的前面,我们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但是更远处的事情却部分隐藏在雾里。这就是未来,我们看不清楚,但我们充满期望”。

世界的焦点

“为什么是重庆?”这是国际媒体在关注重庆城市化发展时提出最多的问题。英国《卫报》日前的一篇文章称,重庆有许多优势,比如运输成本比较低,同时还兼有空港、水港及铁路等交通便利的条件。

路透社称,中国西部内陆与世界的距离正在缩短。海外制造商向内地挺进的趋势正好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相呼应。在未来数十年内,这一城市化进程吸纳的“新市民”人数可能会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报道还称,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加强内需正是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扭转失衡状况、进行战略转型的方式之一。

英国广播公司6月的一篇分析认为,发展重庆既意味着刺激经济内需有了新市场,更显示出中国为经济平衡发展找到了新舞台。报道说,重庆的城市化是保留旧城,再造新城。今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2020年将建成的两江新区将带来6000亿人民币的生产总值,相当于再造一个现在的重庆。

近几年来,重庆在国际上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许多外国网友都表示或多或少的了解重庆。实际上,世界对重庆的了解主要是近几年。重庆这几年出了不少新闻,频频被国际媒体报道,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由于重庆在很多事上开辟了新道路,虽然很多时候也受到争议。2007年,中国“最牛钉子户”最终在法院介入下与房产开发商达成协议。德国《日报》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真的保护公民的财产”。近来的重庆“打黑”也是国际媒体报道焦点。美国《迈阿密先驱报》8月8日称,“打黑行动显示了中国政府创造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更良好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决心。”

在日本,相对中国其他城市,日本人以前很少谈论重庆。这是因为日本历史上制造的“重庆大轰炸”,让他们内心有着难以放下的包袱。但近年来,日本对重庆的关注正日渐高涨。日本最大便利连锁店罗森株式会社在重庆落户,并计划3年内开设300家店。而迄今为止,罗森在上海也不过是开了300家店。日本驻中国重庆总领事濑野清水近日在福冈参加北九州贸易会时专门发表演说推介重庆。

透过重庆看中国未来

两江、轻轨、高楼、“棒棒军”,重庆独特的城市风格和市井气息,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重庆也面临着来自外界的疑问。有西方媒体称,“这个城市变化的节奏太快了,就像当一辆有轨电车沿着路线疾驰的同时,人们还在铺设新的轨道”。

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巨大的东西部发展差距以及城乡差距。未来中国有多强大,不是看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能否追上纽约、巴黎、伦敦,而是要看西部能否变得像东部一样富裕,农村能否像城市一样繁荣。就发展潜力而言,中国东部许多地方在硬件上已没有太大上升空间,但中国的潜力还很大,这一潜力的权重几乎都集中在西部。

瑞典安全与发展研究所去年的《国别报告》曾预测,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在202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中国的GDP增长将回落到3%-5%的水平。不过这个报告也提到,倘若中国西部的发展进程提速,“平台期”有望延后至少20年。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宋迎昌教授称,重庆在中国下一波的城市化浪潮中具有代表性,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例高。如果重庆的发展能够发力,那就代表着中国第二波城市化浪潮的到来。

猜你喜欢

城市化重庆发展
重庆客APP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