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王母的女神形象演变

2010-09-02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西王母形象神话

丁 璐

【摘要】西王母的形象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山海经》中,西王母是一位狞厉的凶神,体现出远古神话的原始风貌。《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一位才华横溢、气度雍容的女王。汉代仙话中,西王母成了掌管不死之药的吉神。明朝的《西游记》里,西王母是众仙的领袖。西王母由原始神话中的凶神,变成了仙话中的吉神,又变成了神魔小说中的美神。

【关键词】西王母;神话;形象

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早在殷商卜辞中就已出现“西母”的记载。陈梦家引《祭义》中“祭日为东,祭月于西”为徵说此“西母”指月之神(2)。葛兆光指出殷商卜辞表现出的神秘力量的秩序化以及祖灵崇拜与王权结合的秩序化,卜辞中的神灵主要分为自然神与祖先神两种。(1)因此,殷商卜辞中出现的“西母”应是象征西方的自然神,同时也可能结合了祖母神的性质。

西周青铜器铭文也出现了“王母”之名。“西母”、“王母”与后世的“西王母”,虽然它们在名称上很相似,但由于可资确认的自殷代到战国时期的中间形态材料匮乏,亦难证实青铜器“王母”之名所指即“西王母”。(3)

到了战国时期,西王母明确地以神话女神的形象出现在文献中。《山海经》、《穆天子传》、《归藏》等书皆有载录。

一、《山海经》中的西王母

《山海经》中所记的西王母共三处: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次三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海内北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山之火,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大荒西经》)

“其状如人”说他像人,是将其提升到了神的地位,“司天之厉及五残”又明确了其神职,是主管上天灾厉及五刑残杀的。袁珂“更倾向于认为西王母原本是男性的野蛮人”,“像这样犷悍的形象,即使在原始社会,以之属于男子当比属于妇女为愈吧”。由此,西王母留给读者凶神的形象。(4)《庄子·大宗师》篇云:“西王母坐乎少广。”释文引司马彪云:“少广,穴名。是知此人在所,乃以窟穴为居。”西王母所居之地,不仅一处,并且是穴居,不是什么玉阙金堂。这是符合西王母氏族部落情况的。《山海经》中的《海内北经》成书年代最晚,其所记西王母形象为“梯几而戴胜”。“梯几”郭璞注:“梯谓凭也。”许慎《说文》曰:“古人坐而凭几。”几是古代对有才德的老者表示尊重的器物,也是古代文明的重要表征之一。因此,一个小小的几,被西王母的一“凭”,显得庄重雍容,形象由凶厉转庄严,由粗犷转敦厚。“西王母戴胜凭几,显示他已经初步女性化和王者化了。”(4)这是西王母形象在《山海经》内部进行的一次演化,这次演化的结果更似于《穆天子传》中的叙写。

二、《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

《穆天子传》中写的最富于神话艺术魅力的就是周穆王宾于西王母。文曰: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壁以见西王母,好献绵祖百纯,组三面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殇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中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成群,於鹊以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天子遂逐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穆天子传》成书远在《山海经·海内北经》部分成书之前,因此《山海经·海内北经》对西王母的记载可能受到了《穆天子传》的影响。《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善于吟诗酬唱,看来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三、仙话中的西王母

早在战国初年的《归藏》(已佚)一书里,已经看到了西王母仙话的雏形。《文选·祭颜光禄文》注引《归藏》说:“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到了《淮南子·览冥天》“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此时的西王母有了不死之药,这已说明汉初西王母身上已具有了神仙之气,是赐寿降福、化险去灾的神仙。

汉武帝欲求长生不老,迷恋神仙之道,西王母又变成了仙人:“汉武帝时,献青桃,颜容若十六七女子,甚端正。”美丽的妙龄女子,俨然是一位仙女。

托名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中,西王母的形象又有所变化。其中《中荒经》说: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圆周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

托名班固著的《汉武故事》写西王母写得很有文采:

七月七日,上天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向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上乃施帏帐,烧兜末香。香,兜末国所献也。香大如豆,涂宫门,闻数百里……是夜漏七刻,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色。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履玄琼凤文之舄,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夹侍王母旁。下车,上迎拜,延母坐,请不死之药。母曰:“大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浆;其次药,有五云之浆、风实云子,玄霜绛雪,上握兰园之金精,下摘圆丘之紫柰。帝滞情不遣,欲心尚多,不死之药,未可致也。”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与帝五枚。帝留核著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留至五更,谈语世事,而不肯言鬼神,肃然便去。东方朔於朱鸟牖中窥母,母谓帝曰:“此儿好作罪过,疏妄无赖,久被斥退,不得还天,然原心无罪,寻当得还,帝善遇之。”母既去,上惆怅良久。

这段文字从情节上具体写西王母来时的排场:侍从除二青鸟外,增加了玉女,神格从“司天之厉及五残”的凶神变为掌管不死之药的吉神,出现了蟠桃,为《西游记》中的蟠桃会提供了参考。

大约在东汉末年或魏晋时,又出现了《汉武帝内传》,西王母的故事更加完整,形象更加生动,文辞缛丽,极具仙话色彩:

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锦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下转第271页)(上接第270页)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霭,容颜绝世,真灵人也。下车登床,帝跪拜向寒暄毕立。因呼帝共坐。帝面南。王母自设天厨,真妙非常,丰珍上果,芳华百味,紫芝葳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气殊绝,帝不能名也。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王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于坐上酒觞数遍,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石公子击昆庭之金,许飞琼鼓震灵之簧,婉凌华拊五灵之石,范成君击湘阴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钧。于是众声澈朗,灵音骇空。

四、《西游记》中的王母

《西游记》第五回写王母娘娘召请众仙在瑶池开“蟠桃盛会”,让七仙女去蟠桃园摘桃;第七回写她“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颗奉献”“安天大会”,并领着众仙娥献歌献舞。王母娘娘瑶池设宴,仙桃酬宾,既承袭了《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等书的有关内容并加以糅合,又上溯至《山海经》等典籍的有关记载。

王母娘娘能自行召集蟠桃盛会,邀请低位较高的神仙佛道参加,似乎不符合中国封建时代的后妃之德。这可能是她曾作为独立女神保留下来的独立神格,其先祖西王母的痕迹宛然可见。

综上所述,西王母的神话故事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在中国的原始神话《山海经》中,西王母“豹尾虎齿”,职责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是一位狞厉的凶神,这是第一时期。《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是一个吟诗应酬的女王,这是第二个时期。汉代《淮南子》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可见西王母变成了掌管“不死之药”的吉神及仙人了。汉武求神仙,招致方士的时候,西王母就成为掌管不死之药和仙桃的神仙了。这是第三个阶段。到了魏晋《汉武帝内传》中就把西王母塑造成了群仙的领袖,并且是“年可三十许”的丽人。《西游记》中的西王母仍然是群仙的领袖。这是第四个时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论及中国神话与传说时说:“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西王母的演变过程和其他的英雄神或始祖神不同。古代人们对祖先和英雄的崇拜,在口头传颂中对祖先和英雄的事迹加以神化,使其成为受人尊崇的神。始祖神和英雄神往往一出世便有许多神迹,他们在完成其英雄事业中往往得到神力的帮助。西王母则没有什么英雄业绩,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人为地塑造成一个至高无上的仙人,这就是西王母。

参考文献

[1]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21页:卷一【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574页

[3]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年

[4]袁珂 中国神话史【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46-48

作者简介:丁璐(1987.5-),女,四川泸州人,现为四川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西王母形象神话
西王母的华夏母亲地位
女娲补天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