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克里亚宾钢琴音乐创作概述

2010-09-02高艳萍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钢琴创作

高艳萍

【摘要】斯克里亚宾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他集音乐创作和钢琴演奏于一身,终身活跃在音乐舞台上。本文将从他的钢琴音乐的创作生涯入手,简析他的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创作概况,阐述其钢琴音乐创作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斯克里亚宾;钢琴;创作

亚历山大.尼古拉维奇.斯克里亚宾(1872-1915)生于莫斯科,父为俄国驻土耳其外交官,母是出色的钢琴家。亚历山大自幼显露音乐天赋。5岁时就能在钢琴上即兴弹出听到的乐曲,8岁试探写一部歌剧,11岁上莫斯科第二陆军学校时开过钢琴独奏音乐会。1888年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主修钢琴(师从萨福诺夫)和作曲(师从阿联斯基),同时还跟塔涅耶夫学习复调。1892年以钢琴演奏金奖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而在作曲专业上,因与阿联斯基意见不合,停止上课,从而未获作曲毕业文凭。1893~1903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钢琴。1904-1910年间主要在国外生活,从事演奏与创作工作,先后到过欧洲各国和美国访问演出。

斯克里亚宾终身以钢琴家身份活跃在音乐舞台上,而演奏曲目绝大多数是自己的作品。他的演奏以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细致入微的精美而著称,这种演奏特色同他的音乐风格一脉相承。

斯克里亚宾的创作生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888-1900年为创作早期。作为处世不深的青年音乐家,对生活、对艺术满怀激情和希望,作品兼有诗意的温情和冲动。这时主要写钢琴作品,创作个性尚未成熟,显示出对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传统的继承,从体裁形式到音乐风格,尤其近似肖邦。作品有:10首马祖卡(1988-1900),12首音乐练习曲(1894-895),24首前奏曲(1888-896),第一、第二、第三钢琴奏鸣曲(1892,1897,1897),《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1888-899)管弦乐协奏曲《理想》(1898)等。

1900-1905年为创作中期。身处世纪初的社会动荡和思潮繁杂的环境,斯克里亚宾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世界观和艺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此时热衷于神秘主义哲学,他认为物质的世界终将毁灭,而精神的世界则将永生。他把艺术视为宗教,通过它,人们可以获得精神解放,进入极乐世界。他深受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把自己视为救世主,甚至认为自己出生在12月25日(俄历)并非偶然。他在自己的哲学日记中写道:“我是上帝!我是存在,我是空气,我是游戏,我是自由,我是生命,我是极限,我是上帝!”为了表现神秘主义思想,他要寻找新的体裁和形式,于是交响曲成为他此时的主要创作领域。他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而且获得了充分的体现。作品有:《第一交响曲》(有6个乐章,末乐章加合唱,赞美艺术的作用,1900),《第二交响曲》(1901)、《第三交响曲》“神之诗”(包括三个标题乐章:《斗争》,《享乐》,《神的游戏)》,1904),《第四钢琴奏鸣曲》(1903)。

1905-1915年为创作晚期。此间俄国爆发了革命,侨居瑞士的斯克里亚宾抱热烈欢迎的态度。他在日内瓦结识了俄国革命家普列汉诺夫,成为好友。受其影响,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他赞成消灭剥削这种丑恶现象,他同意社会主义这个目的。但是正如普列汉诺夫当面对斯克里亚宾所说:“刚才你在我面前发挥的论点,纯粹市神秘主义。你不止一次的对我说,你读了甚至研究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遗憾的是,你读的东西对你没有产生影响,你仍然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唯心主义的神秘主义者。”同时期,斯克里亚宾还迷恋在欧美流行的“通神学”,也叫“神智学”。列宁指出:“反动十年(1907-1910)。沙皇制度胜利了。一切革命政党和反对党都失败了。消沉、颓废、分裂、涣散、贩卖、和色情代替了政治。追求哲学唯心主义日益加深的社会原因。斯克里亚宾的这种思想情感,全都体现在他的晚年创作中。作品有:交响诗《狂喜之诗》(1907),《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1910),第5-10钢琴奏鸣曲(1907,1912,1912,1913,1913,1913)等。

斯克里亚宾的创作具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创作在风格上前后有很大的反差,早期类似肖邦,中后期既有瓦格纳式的狂热宣泄,又有德彪西式的细腻静穆;他的钢琴曲由一系列象征性的简短主题动机组成;他在和声上独创了由增四度、减四度、纯四度叠置的“神秘和弦”。

“神秘和弦”作为作品的调性中心,实际上走向了无调性(例如交响诗《普罗米修斯》);他作品中的节奏复杂多变,织体密集丰富,配乐浓艳辉煌;他曾设想创作一种“神秘剧”将音乐、戏剧、舞蹈、美术、诗歌结合,甚至用当时发明的七色光键盘配合音乐,把色彩投射到天幕上,产生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效果。

斯克里亚宾的创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这意味着俄罗斯音乐和西欧音乐一样,已步入现代主义阶段。普列汉诺夫说到:“他的音乐具有宏伟的气魄。这种音乐乃是我们革命时代在一位唯心主义者和神秘主义者的热情和世界观中的反映。”他还进一步指出:“斯克里亚宾用音符体现了他的时代。而一旦消失的时代在大艺术家的创作中获得自己的体现,它具有经久不衰的意义并变得不会消失。“斯克里亚宾的的交响诗《狂喜之诗》具有代表性。他在国外得知俄国爆发革命后,激动地从报刊上注视事态的发展,并在内心酝酿用音乐去反映它。具普列汉诺娃说:“早就离开俄罗斯的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在全身心的埋头于自己的新的音乐作品,他带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关注英勇的革命的革命斗争,一面表露对革命者的同情。”在具体谈到《狂喜之夜》时,她写道:“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告诉我们,这音乐是被革命,是被俄罗斯人民在为之斗争的理想吹拂出来的,因此他决定把‘起来,挺起身,工农大众的口号作为交响诗的题词。”的确,这部作品再鲜明不过地代表了斯克里亚宾音乐的性质和它的意义。

猜你喜欢

钢琴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纸钢琴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钢琴上的诙谐曲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