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自我价值判断与选择心理

2010-09-02黄茂金

关键词:学位研究生专家

黄茂金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自我价值判断与选择心理

黄茂金

分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的几种心理表现,阐述论文评审专家心理与评审行为价值选择的过程,结合研究生学位授予的本质要求,提出评审专家的自我价值判断与合理选择。

学位论文;评审专家;自我价值;选择心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学术论文作出了明确要求,即要求申请人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衡量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显著标志是学位论文的质量,从目前来看,学位论文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还是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替代的[1]。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普遍实行了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制度,通过同行专家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和学术委员会的论文答辩情况来衡量申请人是否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这项制度的实施客观上解决了学位论文质量鉴定的形式问题,却始终难以妥善解决论文评审结果与论文实际水平的差异性问题,也就是说专家评价与学位论文的真实水平之间难以达到准确的体现。这种差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位授予的公正性。而事实上,影响评审专家对学位论文评价结果的非学术因素很多且很不确定[2],学位授予单位也无法从刚性要求上对评审专家进行约束,所以,要使评审结果与论文真实水平更加趋于吻哈,评审专家的素养素质和自觉自律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过程是评审专家的素养与素质的综合反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反映了专家对论文评审工作的价值判断,即对论文质量判定行为的价值观选择。心理学理论表明,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不同的心理作出不同的行为[3]。评审专家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实际上就是对论文评审的不同心理反映,心理决定了评审专家的价值取向,从而决定了论文的评审结果。

一、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的几种心理表现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是一项严肃、严谨的脑力劳动,评审专家承担着对作者劳动成果评价定性和自身学术水平充分体现的双重心理压力。同时,随着我国研究生数量的增多,许多评审专家可能要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对多篇论文进行评审,这无疑又增加了评审专家的劳动强度和心理负担。这种心理环境使评审专家产生了不同的评审心理。

(一)学风维护心理

这种评审心理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正常心理反应,也是负责任评审专家的心迹使然。对待一篇学术论文,无论从科学精神还是从职业道德上讲,评审专家都应该积极维护端正的学术风气,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评审。这种心理综合反映了评审专家的职业素养和推进学术科学发展的决心。学风维护心理主要体现在专家对论文剽窃和抄袭的态度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对学术新观点的认可方面。

(二)从众评价心理

这种评审心理的产生有一定社会背景,主要是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学生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下降,但研究生培养情况又与培养单位的声誉紧密关联。同时,评审专家又基本上是具有学位授予权单位的人员,他们生怕对送审单位的论文评价不好影响本单位的论文评审。这个事实上的矛盾使各培养单位之间无形中达成了彼此默契和相互照顾,评审专家有意无意中降低了评审要求,甚至有些还网开一面一律放行。表现在评审意见上往往是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有些尽管讲出了缺点,却是轻描淡写;也有把缺点讲透的,但最终结论还是“可提交答辩”。

(三)同行排斥心理

这种评审心理反映的是评审专家的学术心胸问题。每一篇学位论文都归属相应的学科领域,在同一学科领域的不同学术观点之间存在认识冲突当属正常,但当被评审的论文观点与评审专家观点相左或不完全一致时,却常常产生排斥心理,即所谓的“同行相轻”。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评审专家对学位论文的评价带着个人感情成份,较缺乏公正性。表现在评审结果上要么是完全否定,要么持怀疑态度,给出不能提交答辩的结论。

(四)同行保护心理

它与同行排斥相反,是对同一学科领域的学位论文采取宽容态度的评审心理,但却反映的不是学术心胸问题,而是学术“派别”问题。当一些评审专家碰到与自己学科领域相近或相同的学位论文时,特别是与自己的学术观点不谋而合的时候,尽管作者的学术观点存在着争议,评审专家也会毫不犹豫地采取宽容态度,即所谓的“同行相亲”现象。这种心理并不常见,但在专家评审过程中却客观存在,特别是一些新的且人才较缺乏的学科领域的评审专家较易产生这种心理。

(五)同情心理

这种评审心理在年纪较长的专家中相对可能产生。它往往是对质量较差的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尤其在下结论的时候容易出现。形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因素不在论文本身,而是当前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在左右一些“善良”的专家们,比如“本科生就业难许多学生硬着头皮考研有些还考好几年”、“三年研究生生涯不容易,论文过不了无法就业”、“写论文也挺辛苦,能够完成也算不易”等等。这种心理在好些评审专家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表现在论文评审结论上往往是论文质量并不好也放一马得以通过。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评审表现。

(六)气盛心理

这种评审心理较可能出现在刚任的评审专家中,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评审专家对当前的研究生论文写作风气不看好,觉得应该反映出维护学术威信的勇气,因此评审时格外严格,尤其在论文学术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时候,可能更会从严把握,有时尽管论文质量尚可,但论文评价却并不那么好。气盛心理其实并不是真实维护学术进步的正常心理,而是评审专家对当前学术风气的贬评在某位学生的学位论文评审上的反映,具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

二、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的自我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心理表达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包括了专家对论文的阅读、理解、学术评判和综合评价等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论文的数据、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结构安排、语言表达、术语运用、格式规范以及参考文献采用等信息是影响专家评审的要素;另一方面是社会因素,如托关系走后门等也是影响专家评审的要素。这些要素的综合信息作用于评审专家的心理和思维,通过心理和思维的结合,使评审专家综合作出评价。与此同时,这些综合信息使专家作出心理反应的过程又是专家自我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这个自我价值反映的是专家评审时的自尊维护情况与评审后别人的评价情况。这两种情况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抉择的过程,大致包括专家对评审尺度松紧、语气表达轻重、措词的选择和评审结论判定的把握等。总之,论文评审的过程是专家阅读活动、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综合过程(如图1所示),但影响专家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是心理因素,主要是作者的论文质量、专家的学术水平和他对当前学术风气的态度与学术自觉等。

图1专家对学术论文评审的综合过程

三、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的自我价值判断与正确选择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学术活动,被人们寄以了很高的关注度,也正因为这样,评审专家将更加慎重地考虑自己的评审行为和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就不能不自我评估评审行为的价值问题,这就涉及专家如何对自己的评审行为价值进行选择与定位的问题。随着社会多元思想的深入,人们对行为价值的选项也越来越多元。就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来说,专家可按照科学工作者应有的职业品格来审视一篇论文,也可迎合世俗风气对一些“关系户”的研究生论文心慈手软;可能突出自己个性鄙视不正之风评审时倍加严格,也可能“随大溜”对绝大部分论文放手通过;可能自视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名望对同行论文观点吹毛求疵,也可能持扶持态度对本学科领域的学位论文格外宽容。总之,评审专家在论文评审中必有一个自我价值选择的过程。

(一)正确认识国家在学位授予方面的价值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指出,学位授予条例的宗旨是促进我国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国家在学位授予工作上的价值判断:一是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二是促进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三是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论文评审专家在评审中的自我价值判断要以国家学位授予条例的目标宗旨为前提,在思想意识中明确自己的评审行为不违背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专家的自我价值要建立在国家价值的框架之下,并且不能使两者之间发生冲突。只有这样,才能使专家评审工作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评审专家自我价值体系

论文评审专家的价值判断是多方面的,除了在国家价值的四个大的方面之外,大体还包括对学术观点的评判、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对论文风格的认同、对当前学位论文评审风气的批判或迎合等等,这些都综合体现了一位评审专家的自我价值选择问题。当然,评审专家的自我价值观念不是只在论文评审过程中才产生,它是专家在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工作中逐步认识、判断、选择而积累形成的,所以,要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完善的论文评审价值体系,需要评审专家在平时的学术活动中就树立正确的学术评判观,自觉遵守学术职业道德,自觉抵制不良学术风气,以对学生、对学术、对国家人才培养高度负责态度来确立自己的评审价值观。

(三)严格执行评审要求,真实反映自我价值判断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实行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办法,即论文送审时隐去作者和导师姓名,保密送审专家名单。设置这个制度的初衷应该说很好,严格执行的话可以有效地保证研究生质量,但可惜的是,由于种种“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环境的牵制,使得这个制度形同虚设[4],一些人想尽办法显示或暗示作者或导师姓名,甚至有些还提前知晓专家名单向专家“打招呼”。针对这种情况,评审专家如何作出评审行为价值的选择和如何执行评审要求显得更为关键。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有正气有学术良知的专家,应该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相关要求,坚持自己独立的科学的价值判断,一切以论文的实际水平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评审论文。树立对学术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用学术职业道德端正学风,强化促进科学和学术进步的自觉性,严格执行评审要求,认真做好论文评审工作。

[1]马莉萍.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主要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

[2]王则温,赵张耀.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3).

[3]冯绍群.行为心理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98.

[4]北京晨报.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形同虚设.[EB/OL] [2006-09-15]http://www.chsi.com.cn/kyzx/kydt.html

book=171,ebook=332

G643.6

A

1673-1999(2010)21-0717-03

黄茂金(1975-),女,硕士,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研究生处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2010-09-19

猜你喜欢

学位研究生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请叫我专家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专家面对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