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2010-08-28谢维宁姚民武黄腊平彭红兵李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21期
关键词:凉血灌肠肝炎

谢维宁 姚民武 黄腊平 彭红兵 李烨

重型肝炎属中医“瘟黄”、急黄,等范畴,病情复杂而严重,是肝炎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类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而其中凝血功能紊乱是慢性肝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外源性补充凝血因子如输注血浆等来改善,但常受制于医疗费用昂贵、血制品紧缺等因素,尚缺乏经济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旨在研究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中药内服及灌肠对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以探讨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均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科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符合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和分型标准。治疗组30例,男27例(90%),女3例(10%);年龄25~68岁,平均(41.36 ±10.17)岁;住院(24.51±6.14)d,合并腹水者3例,肝性脑病者1例;对照组30例,男24例(80%),女5例(16.67%);年龄23~69岁,平均(39.96 ±9.85)岁;住院(23.67±7.34)天,合并有腹水者2例,肝性脑病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辨证分型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重型肝炎(乙型)诊断;②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者:入院治疗前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14.5 s、纤维蛋白原浓度(Fib)<2.0 g/L,伴有或不伴有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③年龄18~75岁。

1.3 排除病例标准 ①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不全伴凝血功能紊乱者。如其他病毒性肝炎,肝脏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瘀积性疾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或毒物所致肝病、脂肪性肝病、肝脏遗传性疾病、肝脏血管性疾病发展而成的肝功能不全;②重叠其他嗜肝病毒感染者;③入院时发生DIC及溶血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西医药综合治疗(护肝、利胆、退黄、抗感染)及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及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充分休息。未进行人工肝、肝移植等治疗手段;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1)口服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中药:基本方以甘露消毒丹合犀角地黄汤加减(茵陈 15 g,栀子15 g,生地15 g,茜草15 g,大黄10 g,黄芩 10 g,滑石 20 g,薏苡仁 15 g,石菖蒲 15 g,赤芍 15 g,丹参15 g,蒲公英15 g);热重于湿者,加车前草、虎杖,白花蛇舌草;湿重于热者,加藿香、鸡骨草,车前子;瘀象明显者,重用赤芍80 g,益母草,红花;痰浊征象者,加胆南星,竹茹,天竺黄;气阴亏虚者,加女贞子、黄芪、太子参;气滞湿阻者 ,加广木香、佛手、猪苓。1剂/d,水煎分2次服用,早晚各服1次每次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后服下,2周为一疗程,依据病情服用个疗程。(2)中药保留灌肠:主要药物:生大黄、乌梅、蒲公英、栀子,赤芍,红花,垂盘草,白背叶,枳实,生甘草,1剂/d,煎取 200 ml,高位保留灌肠 1 h,1 次/d。

2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2.1 血清学指标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胆碱酯酶。由本院中心实验室统一检测,试剂购自上海生物医学研究所。

2.2 疗效标准 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PT缩短,Fib回升,PLT回升或不下降,无出血事件发生(四项同时具备为有效);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PT无改善或更差,Fib无改善或更差,PLT下降,有出血事件发生(四项但见一项为无效)。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做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所有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3 结果

3.1 本次研究效果分析 在本次研究所观察的60例患者,3例患者失去联系(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共29例患者,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2.41%;对照组共28例患者,有效例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5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比较(±s)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PT PLT Fib TB CHE治疗组 治疗前 23.43±4.67 68.56±21.29 1.32±0.73 136.35±84.54 1937.65±462.54治疗后 16.53±8.43#* 69.94±23.67 1.83±0.63#* 51.56±17.53#* 2342.37±529.78#*对照组 治疗前 22..52±6.31 70.53±37.53 1.37±0.48 129.73±95.48 1892.53±573.62治疗后 18.93±9.93# 68.42±42.14 1.40±0.23# 106.93±52.57#1870.33±696.76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PT、Fib、PLT、TB、CHE等指标基线水平一致,两组治疗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肝病病情程度一致。治疗后,两组PT、Fib、TB水平有着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 PT、Fib、TB、CHE改善有着显著性差异,提示中药内服及灌肠对重症肝炎PT、Fib、TB、CHE 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见表2。

4 讨论

重型肝炎是肝炎最严重的类型,因感染病毒或其他病因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失调,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造成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病情进展快,短期内出现肝、肾等多脏器衰竭,病死率极高。

目前,现代医学对重型肝炎的治疗多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配合人工肝,肝移植。即使如此疗效仍远不能令人满意,且费用高昂,副作用较多。因此,有必要探索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根据文献及我们临床发现,中医药在治疗重症肝炎中有着良好的效果,相比现代医学,中医重视整体调节,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的调节作用。

中医无“重症肝炎”的病名,可归属中医“急黄”、“血证”、“鼓胀”等范畴,晚期又与“昏迷”、“关格”等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其病机为由湿热疫毒瘀阻,肝失疏泄,胆汁运行不循常道而外溢。由于湿热之邪随其在气分、血分,逆上或凝聚于胸腹三焦,可见毒热炽盛,瘀血发黄,热入心包,湿浊上扰清明,毒热迫血妄行或血运失统而出血随时因出血、昏迷、感染它疾而死亡。其中“瘀热互搏”为其病理基础[1],主要表现为肝胆热毒炽盛、湿毒壅盛,毒瘀胶着,肝体肝用俱损,脾肾气阴或阴阳两伤[2];针对其基本病机,我们采取中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为主要治则。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结合中药灌肠取得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功能,降低黄疸水平,改善患者肝脏合成能力,一般认为凉血活血法通过以下途径改善凝血功能:①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肝脏供血供氧,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增殖,使有效肝细胞增多[3~5];②抑制免疫反应,减轻HBV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对肝细胞的损害,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4,6,7];③对抗内毒素血症、炎症因子、减轻对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8~10]。

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疗效,中药灌入结肠后,即可在局部发挥通腑排毒作用,又可经结肠系膜吸收,通过直肠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进入门静脉,不经胃酸及消化酶破坏,直达肝脏并进入体循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可以较好的改善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紊乱、降低黄疸水平,提高肝脏合成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且经济有效,有助于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1]陶夏平,周仲瑛,姚乃礼.重型肝炎瘀热相搏证治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51-52.

[2]李秀惠.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思路与方法.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1-4.

[3]蒋立会,刘亚文,吴欣,等.丹参注射液对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国热带医学,2006,6:500.

[4]刘国强.温病卫气营血证候动物实验研究.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27-149.

[5]龚婕宁,魏凯峰,卞慧敏,等.养阴生津、凉血活血方及拆方防治血栓作用的机理研究.中成药,2003,25:1012-1014.

[6]李筠.重用茜草、希芡草治疗慢性肝炎高gama-球蛋白血症.中医杂志,1993,34:603-604.

[7]叶红军,王秀敏.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临床肝胆病杂志,1995,11:144.

[8]蒲晓东.内毒素血症中医病机及治法探讨.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90-1191.

[9]徐丽君,陆付耳,王开富,等.3种温病治法制剂对家兔内毒素血症治疗效果的比较.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132-134.

[10]王尔宁,黄争荣,江明,等.益气养阴解毒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27-30.

猜你喜欢

凉血灌肠肝炎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世界肝炎日》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