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系统优化研究

2010-08-24郑霞忠徐忠媛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4期
关键词:连锁品类库存

郑霞忠,徐忠媛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443002)

一、引言

中小型连锁超市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中小型连锁超市主要指具有以下特征的连锁超市:(1)基础薄弱,门店数目较少并且位于二三线城市;(2)整体经营水平低,配送能力差;(3)高新科技与现代化技术应用较少。2006年,商务部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1]建立和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旨在形成以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以乡镇配送中心为骨干、以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连锁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此外,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家电下乡的指示精神,财政部、商务部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财政补贴促进家电下乡的政策思路。家电下乡不仅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改变长期形成的以单一供给结构面向差别很大的城乡二元结构状况,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政策为中小型连锁超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系统存在配送商品不对路,配送成本高,统一配送比例低;非正式的采购组织导致采购工作绩效无法保证,采购理念落后;库存控制能力差,缺货现象严重;专业人才缺乏,运作不规范;市场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中小型连锁超市管理层往往不能从供应链角度出发考虑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过分强调销售和利润,对物流成本的杠杆作用重视不够。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小型连锁超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对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系统相关研究概述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优化的焦点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考虑,一切目标都要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国外学者班纳吉(Snehamay Banerjee)[2]认为,在单一供应商、多个客户的供应网络中,面对客户较为零散、相互独立的订单需求,特别是库存循环末期或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来自多个客户的订单发生时,可将部分订单运输作为一种措施来减少这种零散需求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设计了两种相对简单的部分运输控制技术。道格拉斯·托马斯(Douglas J.Thomas)[3]认为,供应链条件下分销商面对价格敏感的需求时,采取合同承诺的方式以固定发货量和固定配送频率送货,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单位成本。我国学者关志民研究了连锁企业的二级库存系统优化问题。马德良提出了一个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ment Lnventory,VMI)系统下的整合库存与运输决策的分析模型,并考虑了一个中心仓库满足来自n个地理位置不同的零售商的一组随机需求的情况。

目前有关物流系统优化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供应链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把一些成熟、先进的理论及技术应用到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系统中去。

三、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系统优化

针对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建立如图1所示的模型来优化其物流系统。然后再重点阐述如何对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系统进行优化。

1.采购管理优化

从供应链的视角看,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是供应链上下游节点企业之间实现无缝连接、形成战略联盟与互惠合作的关键,对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采购管理方面,由于采购组织不完善,使得采购工作缺失,如非正式的采购组织导致采购工作绩效无法保证,采购理念落后,主要表现为短期行为多,集中采购比例低;供应商管理得不到重视,使得中小型连锁超市与其供应商矛盾重重;对商品的管理不科学,致使在淘汰一批滞销品的同时又会引进一批新的商品。本文针对采购管理的现状,认为优化方案应考虑采购组织、供应商管理、品类管理等三个方面。

(1)健全采购组织

基于对中小型连锁超市采购组织存在问题的分析,可通过设立正式的采购组织,实现采购工作的专业化,统一规划商品采购工作,明确人员职责与权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应加强与供应商的业务联系,并将与采购密切相关的品类管理、陈列管理、补货管理及物流配送纳入采购部门管理。调整后的采购管理应包括如图2所示的工作内容。

(2)科学管理供应商

科学管理供应商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即供应商评价与考核、科学维护供应商关系。

供应商评价的目的在于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这是一个对供应商规模实力、资信质量进行认证的过程。对新供应商进行评价的标准就是准入制度。要制定可行的供应商评价标准,就必须对商品进行分类,详细了解不同区域资源市场的状况,认真考查供应商的整体实力。所制定的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全面性、简明性、科学性、可比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3)实施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所追求的是,将恰当的商品、以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展示给消费者,确保商品物流运作的有效性。[4]中小型连锁超市实施品类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竞争优势、经营的品类、品类角色、品类策略、商品的优化组合、陈列、定价和促销、新品种引进等。品类管理流程包括八个步骤,即品类定义、品类角色、品类评估、品类评分、品类策略、品类战术、品类计划实施与品类回顾。品类管理已经成为国内零售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小型连锁超市实施品类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并使自己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主要场所。

2.库存管理优化

在库存管理方面,可通过自动建议补货,解决中小型连锁超市订购时的盲目性和经验主义;可采用ABC(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以下简称ABC)分类法管理库存,使工作人员能够抓住库存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可通过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以下简称VMI),充分发挥供应商的专业管理优势,实现双赢。

图1 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系统优化模型

图2 采购管理的工作内容

(1)应用自动建议补货

库存管理中的订购预测是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其预测的准确性将影响到其他各个环节的效率,对成本高低具有直接影响。为改变中小型连锁超市订购决策的盲目性,应实施电脑自动建议补货。

自动建议补货包括订单自动产生(以补货预测公式为基础)、人工修正(考虑促销、新产品等因素)与订单整合(最小订单量、经济批量、满载等)三个环节。

考虑到各类商品所具有的不同特性与销售稳定性,可利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对需求情况进行估算。对于需求比较平稳的商品,可通过简单的平均计算法确定需求,比如把最近两周的日平均销售量作为需求就可以了。而对于季节性波动较大的食品类商品,如果仍然以日平均销售量作为依据,就有可能导致预测结果误差很大,这时可采用三次指数非线性平滑预测方法,该方法是在三次平滑预测基础上修正而来的,是物流预测中一种十分有效的预测模型,它所需要的数据量小,精度高,适合短期预测,同时能够反映商品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针对食品、饮料及一些生活必需品,这些商品的需求受季节的影响很大。

(2)库存ABC分类管理

ABC分类法又称重点管理法或ABC分析法。它主要针对某种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经济现象,通过分析找出主次,分类排队,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管理。[5]中小型连锁超市库存商品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而企业由于各方面资源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库存商品都同样重视,因此应将企业有限的资源用到需要重点管理的库存上,根据库存商品重要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利用ABC分类管理法,能促使中小型连锁超市工作人员关注重点商品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

(3)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6]

在VMI伙伴关系中,买方负责将产品消耗和需求等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卖方,而卖方要对买方的库存负责。这意味着要由卖方来对买方的库存水平进行监管,并决定在什么时间、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以多大的批量去补充买方的库存,甚至承担买方的库存成本,直到产品在买方出售。

中小型连锁超市实施VMI模式的收益主要有:

第一,供应商对商品管理的专业性,使得中小型连锁超市在库存管理成本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机会。

第二,实施VMI模式后,由于供应商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连锁超市的销售和库存信息,从而可以更好地改善其需求预测计划,并作出更为快捷、准确的反应,使供货提前期大大缩短,使供应链变得更加敏捷、更有柔性、更具竞争力。

第三,实施VMI模式后,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和成本,共同分享利益,有利于双方长期、稳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稳定供应链上下游关系,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3.配送系统优化

配送系统是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配送系统的运营效率、降低配送系统的成本是物流系统优化所要考虑的重点。可利用作业成本法对配送系统进行成本分析,发现主要的作业成本动因,找出优化的关键点,并针对关键点进行持续优化改进。

(1)利用作业成本法分析配送系统成本

应用作业成本法对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成本进行分析的步骤为:

第一步,确认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系统所涉及的资源。

第二步,界定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系统所涉及的作业,不同的物流环节所涉及的作业不同。

第三步,确认资源动因,并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也可按照资源动因来衡量每项作业消耗资源的程度,然后再进行分摊。

第四步,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

利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动因与成本分配状况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哪些资源是需要减少的,哪些资源是需要重新配置的,并最终确定如何改进和降低作业成本。中小型连锁超市利用作业成本法对配送系统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可促使管理人员细致入微地观察企业运营及成本发生情况,利用关键点分析改进并优化流程,从而达到优化连锁超市配送系统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与缩减成本的目标。

(2)越库配送的成本优化

越库配送的作业方式非常独特,但并不复杂,而且效率极高。它指的是,配送中心的一端是卸货月台,另一端是装货月台,进货时把货物从卸货月台卸下,经过分拣、打包后,把货物直接装车出货,并不经过入库储存作业,可降低成本,加速流通。这里考虑连锁超市的一个配送中心,基于作业成本法,分析商品从供应商经越库配送至门店的物流活动成本构成,根据经典经济订货批量的思想,计算比较经济的订货批量和订货批次。门店在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析时,假定通过越库配送的商品需求量稳定,商品可以在配送中心进行短暂的停留,各个商品的单位成本率根据配送中心历史上的实际成本与对特定作业的统计分析得出。该问题是一个整数组合优化问题,目标函数非线性,因此应用遗传算法计算该问题的近似解。

四、结论

本文在我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背景下,指出了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存在的问题,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系统优化模型,对采购管理系统、库存系统、配送系统的优化进行了详细阐述。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武装中小型连锁超市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只有重视开拓新的物流模式,才能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商务部.我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初步形成[D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07-12/06/content_7212216.htm,2009-10-23.

[2]Snehamay Banerjee,Avijit Banerjee,Jonathan Burton,William Bistline.Controlled Partial Shipments in Two-echelon Supply Chain Networks:A Simulation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4,71(1):91-100.

[3]Douglas J.Thomas,Steven T.Hackman.A Committed Delivery Strategy with Fixed Frequency and Quantity[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148(2):363-373.

[4]吴子瑛.零售业品类管理的发展战术及业务计划[J].特区经济,2005(2):21-22.

[5]郭晓顺.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适用性研究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477-480.

[6]贺政纲.采购联盟若干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35-37.

猜你喜欢

连锁品类库存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房地产去库存中的金融支持探究
干不过老大,就创造一个品类成为老大——通过GUNNAR聊聊自建品类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别指望农民工当去库存的“接盘侠”
有壹手——重新定义快修连锁
上海联新:台资的连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