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让IT应用服务“随需而变”

2010-08-21郭清顺何海涛

中国教育网络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资源用户

文/郭清顺 何海涛

中山大学:

云服务是互联网应用的新的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云服务依托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提高互联网应用服务支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实现“应需而变”(On Demand)和改善用户的信息化体验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穷魅力。基于对云服务发展的展望和判断,中山大学信息化未来发展将坚持基于云服务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式技术路线和运营模式。

开发“云”基础设施服务

1. 提供虚拟网络云服务

建设支持端到端QoS和安全的“下一代校园网”的网络“云”平台,利用其良好的开放性和高性能,兼容种类繁多的终端设备和通信协议,针对数字化校园一些业务的特定需求提供虚拟网络环境,使其安全、稳定、高速地运行在一张网上。

尤其要实现有线无线认证统一,支持各种通信终端的无缝快速移动,支持丰富多样的终端接入技术。提供无线漫游服务,通过单一账户实现在“无线网络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无线网络接入服务。

2. 提供弹性计算云服务

利用虚拟化技术整合计算资源,建立弹性计算云,为师生和单位提供灵活、易用、安全的动态调配的基础设施服务(IaaS)。

建立弹性计算云集群。购置一批高性能的PC服务器,安装Eucalyptus或Nimbus开源云计算系统软件,组成弹性计算云集群,为师生和单位提供虚拟化的计算服务。

建立弹性计算应用实验和测试环境。基于新建的弹性计算云集群,建立弹性计算应用测试环境,并与有关教育管理和教学支撑应用软件开发单位合作开展传统软件向云计算软件迁移实验和测试。

建立弹性计算示范应用。基于新建的弹性计算云集群平台,建立若干数字教学、数字科研、数字管理和数字生活典型弹性计算示范应用,并引导用户在弹性计算云服务之上搭建自己的应用。

3. 提供科研计算云服务

完善全校共享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结合校内的实际需求,以及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地区节点的建设要求,推动高性能与网格计算服务平台3期建设,新增一个计算力不低于20万亿次,存储不低于50TB的绿色高效高性能计算集群;协助和推动院系及科研团队建设好面对专业应用的专业计算平台建设。

探讨全校性公共计算平台与院系、科研团队的专业应用计算平台的协同服务机制。通过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全校性公共计算平台与院系、科研团队的专业计算平台有机连接,从而实现两种平台的互补与协同服务。

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运维制度与指标体系,确保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重点在关键系统的常规操作、应急操作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流程和指引;重大异常情况的应急预案;主机系统、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考量指标体系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

建设高性能与网格计算综合服务门户。与IT帮助台有机结合,从而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提高设备服务效率。

4.提供存储云服务

建立存储云服务,允许用户将个人或单位数据存储在云计算中心,并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方便地访问这些数据。

建设私有机构存储云。购置通用和专用存储设备,建立面向校内单位的机构存储云服务,提供存储网络、网络存储、网络文件服务等存储服务,满足数据可用性、可靠性、性能、备份和数据一致性等数据维护的多种要求。另外,通过建立机构存储云服务,真正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集中存放,改善由于分散独立购置存储资源造成的资源浪费、数据安全性差等问题,充分发挥云计算中心对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应用的支撑作用。

建设公有个人存储云。积极与个人存储服务供应商合作,在公用云服务之上为中山大学广大师生员工定制的支持统一认证登录和多终端访问的个人存储云服务,满足个人用户“永不丢失数据、随时随地查看”的期望。

5. 提供课室终端虚拟桌面云服务

较大辐度降低课室电脑终端管理、运维、更换和升级成本,有效提高教师使用课室的满意度和课室管理效率。

构建基于云的校园多媒体云终端虚拟桌面环境,提供各取所需的课室终端虚拟桌面云服务。

6.提供人文学科的虚拟实验室服务

建设一个面向经济与管理的可开设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与专业综合性实验的虚拟实验室平台。使其成为创业学院的模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能力。基地建设将包括创业实践室、模拟体验室、市场商务室、沙盘推演室等。

中山大学云应用开发平台

中山大学云应用开发平台包含三个部分:

一个基础。包含几乎所有应用都会用到的平台软件、各种支撑功能(如标准的库与存储,以及基本操作系统等)。包括下层操作系统和本地支持,提供可扩展的开发环境、托管服务环境和服务管理环境,为开发者提供托管的、可扩展的、按需应用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提供了云平台管理和动态分配资源的控制手段。

一组基础服务。包含应用经常要用到的基本服务,如远程访问控制服务、集成服务、消息服务及身份管理服务等,支持Internet规模访问。这组基础服务为云应用提供了分布式的基础架构服务,能够使自有应用与云应用之间进行安全联接和信息传递,使得在云应用和现有应用或服务之间的联接及跨语言、跨平台、跨不同标准协议的互操作变得更加容易,并且与云提供商或系统平台无关。

一套应用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面向服务化,这些应用提供的功能可为新应用所使用,是云应用开发平台的一部分,如套装基础软件(SAP、Oracle Applications等)等。

增强“云”平台服务

首先,构建面向不同类终端、不同业务的统一通信和协作平台。

在多业务支持的校园上构建统一通信和协作平台。用户随时随地使用电话、传真、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以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媒体形式进行无缝通信,实现高效、迅速的沟通和交流,极大的提升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的效率;并构建统一通信和协作中间件,为学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医疗服务等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标准接口服务。

基于统一通信平台,重点建设四项应用。建设基于数据融合的统一消息系统,整合即时通信、传真、短消息、电子邮件等各种通讯方式;构建基于VoIP的语音通讯系统,实现IP固话、移动电话、PC软电话的无缝融合,并能实现有线网、无线网、VPN等不同类型网络的接入;构建基于数据、语音、视频融合的视频会议系统,并将视频会议延伸至每位用户的桌面。

在构建可信服务平台方面,加强PKI公钥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面向教学与办公服务的应用虚拟化平台、构建满足业务发布质量要求的内容分发平台。

在扩展服务应用领域方面,要构建和提供对内、对外服务的资源云,扩展教学资源的覆盖面。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和相关部门合作,重点推动医科和语言类学科的学习资源建设;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全面信息整合,扩展资源的覆盖面,提高文化资源的信息传播和利用效果;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资源平台。包括基于微博的学习社区、学习资源、移动社区、讲座直播。实现随时随地、自由个性化学习和交流;建设基于高校联盟的资源云。以中山大学为龙头,利用学校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联盟国内若干重点高校合作建设公有资源云。

丰富“云”软件服务

1. 深化信息环境下的“教”与“学”应用

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教育与学习服务,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智慧支撑资源,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为学生开展互动、自主学习提供方便。

建设中山大学“课程地图”。全校学习地图将是学生的学习导航工具,旨在提供学生‘修课指引’,让学生能够依据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兴趣,按地图从学校开设的通识及专业课程中,了解院系的课程规划与未来职业生涯选择的关联,规划出大学四年/五年最佳的修课学习路径,藉以有系统性、目标性地完成学业生涯。

构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社区。建设学生自主学习社区,提供包括学习工具、UC通讯、学习资源、学者、专家在内的社区环境,将资源和应用程序都整合在“云”端,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和应用程序自由的创建虚拟社区,构建自己的虚拟学习环境,跟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其他学习者一起进行协作学习。学习者可以充分发挥其特长,展示其个性,自由地交流。

2. 推进“随需而变”的应用服务

打造基于云服务的信息资源利用新模式。在云架构网络信息服务环境中,对用户需求(包括用户的个性多元需求与领域共性需求)开展需求建模工程(信息服务柔性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最终形成被用户所理解并可直接应用的可定制化资源;提供虚拟的、丰富的、按需即取的数据池、软件组件池、用户服务目录与索引、云计算搜索引擎等,形成“软件生产通过云数据中心实现服务的发布,实现信息资源的柔性聚合与演化,最终组合的信息资源为用户个性化的、方便的感知和应用”的过程。

3. 建设面向个人的个性化信息空间

基于服务的概念,建立融合协同、移动工作与知识管理的,面向教师、学生的个性化信息聚合与服务的信息空间。

完善面向学生的“5D空间”。完善5D空间建设,为5D空间建立资源服务目录和应用服务目录,并提供订制;提供自助服务;提供可视、行业、热点播报等各类专业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即时通讯(从PC到PC、PC到手机、手机到手机)、短信订阅、邮件订阅、个人信息中心、SNS搜索等个性化服务。

建设面向教工、校友和面向社会服务的“云空间”。为高校教师、校友和社会用户提供个性化应用的平台和空间,也叫云服务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为教师、校友和社会用户提供便捷的个性化订制操作,实现个性化的信息聚合,服务订制,为个人提供快捷方便的访问路径等。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创建、实时交流与通讯,实现协同学习和科研,建立个人的信息与知识中心,以及社会服务等应用。

4. 建设基于云服务的集成平台与门户

依据云服务的理念,建立面向教师、学生、校友、社会用户的个性化信息聚合与服务的集成平台与门户,提供协同科研、知识管理和个性化信息服务。

基于云服务的集成平台与门户是搭建在“云”基础设施服务(虚拟网络云服务、弹性计算云服务、科研计算云服务和存储云服务)和“云”平台服务(统一通信和协作平台、PKI公钥基础设施、资源云和云应用基础开发平台)上的、提供“云”信息服务的统一集成平台,是教师、学生、校友、社会用户的个性化应用服务门户,提供“随需而变”的应用服务。

该集成平台对内整合数字化校园的各种资源、信息和服务,对外可按需抓取各类信息与服务资源,为教师、学生、校友和社会用户提供便捷的个性化订制操作,实现个性化的信息聚合与服务订制,提供个性化内容创建、实时交流与通讯和个人信息中心等服务,为各类用户打造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

根据权限分类,不同用户可进入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应用集成门户:面向教师——教师云空间;面向学生——5D空间;面向校友——校友云空间;面向社会——社会服务云空间。

猜你喜欢

个性化资源用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