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饶氏庄园窥看传统民居的“门”文化

2010-08-19郝少波

山西建筑 2010年23期
关键词:庄园民居传统

李 超 郝少波

1 门的释义

门的基本功能自然在于连接内外以通行,此外还有防卫、防风保暖、采光通风、显示地位身份等功能。《门铭》“门之设张,为宅表会。纳善闭邪,击析妨害”。《释名》“门,扪也,为扪幕障卫也;户,护也,所以谨护闭塞也”。因此,门在建筑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而在传统民居中,门不仅具备上述功能,还承载着展示文化、传承文化的作用。

中国传统民居的特征是合院式,而合院式的根本是“门堂之制”,门堂之制的源泉来自儒教的礼法,因此门虽然是表象,但其实是构成民居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与堂几乎对等。从某种角度理解,中国古典建筑又是一种“门”的艺术。以显示权力、地位、财富、文化和社会的象征,门的标志意义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涵义。

“门堂之制”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核心制度,也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礼”的体现。门、堂分设,就是区分内外、上下、尊卑等“礼”的需要。李允先生在《华夏意匠》中就有这样的阐述:“有堂必需另立一门,‘门'随着‘堂'相继而来。‘门'成为建筑物的外表,‘堂'才是房屋的内容。”这就清楚地说明了门的定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教重礼法,礼法则展现秩序,因此中国传统民居的空间秩序几近相同,而门的位置、形式、规模、装饰、功能、色彩等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近来我们在对湖北省丹江口市浪河镇的饶氏庄园进行专项测绘,在饶氏庄园及饶氏老屋中,门都是重彩装点的,可以看出屋主对门的重视。强烈地感受到门文化带给我们的冲击。我们研究传统民居,可以透过“门”这一重要的建筑构件,窥视出凝聚在门上的文化精华。

2 饶氏庄园的空间布局

始建于清末民初的饶氏庄园坐落于丹江口市浪河镇黄龙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选址在海拔700 m的山凹之中,占地1 330 m2,建筑面积1 118 m2,现存房屋40余间。庄园坐西朝东,分南北两院,为偏正结构,其中北院为正院。该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入口南侧的足有四层高的高大碉楼,这在鄂西北传统民居中实为罕见。尽管该庄园仅为两路两进的格局,但是其正院的空间布局还是相当有特色的。

该庄园的正院由大门—前天井院—正门—中厅—后天井院—正房及南北厢房组成,除中厅两层通高外,其余建筑均为两层,显示出当时主人向往的奢华。从前天井院的南侧偏房穿过,可以进入碉楼的一层及附属单层偏房。南院仅一进院落,且无轴线,呈偏心三合院布局,结构简单,装饰简朴,前后排建筑为二层,南边建筑为一层,基本看不出主次建筑,中间天井院较宽大,适合做一些较大型的活动,据说这曾是下人居住的院落。

3 饶氏庄园的门文化解读

饶氏庄园对于门是十分重视的,其处理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变化。从正立面看,为了烘托主入口的门楼的精彩,院落围墙采用防御性很强的马头山墙型实体砖墙砌筑,高达6 m以上,配合两侧的碉楼简洁的砖墙,突显出门楼的特别。山墙为当时南方流行的龙背圆拱式“镬耳墙”,意即独占魁首、发达富贵。云墙上雕有五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左侧四层的炮楼以及饰有雕刻的门洞或门道(右侧四层炮楼还没来得及盖),以利防御和守护庄园,同样显示了庄主不一般的身份和地位(见图1)。

主入口门楼十分精美且十分讲究。这也是以往鄂西北传统民居考察中仅见的孤例。从现状来看,门楼内外、上下各分两个层次,正大门居中,其外设有一道罕见的木栅栏,这只在以前衙门口见过。这对于正门既是装饰,又是保护。尽管中间的平开木栅栏门镶太极图似是后来制作的,但是两侧方形木条扭转45°所形成的栅栏却有着唐宋古韵。

木栅上方为五方镶板,中间贴有三个圆形云状装饰,镶板上方则是木看梁,附有精美深浮雕。左右方形门柱上石刻花卉,门框、门槛为木雕四时如意、五福临门,并辅以花鸟虫鱼,山水胜景。

打开栅门才是厚重的正门门板,与栅门之间为垂花门廊,其间置石鼓一对,形似卧狮守于正门两侧,亦为守门家丁避风雨而设。“门当”与“户对”是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庄园正门采用方形短柱,四个门簪,下方八面雕刻暗八仙。正面雕刻四个字,形同老屋正门门簪四字“食德服畴”和老屋正堂的门簪“履泰恒丰”,可视为庄园主门第身份的重要标志。

群组轴线上三座单体门,每增设一座单体门,就意味着增添一进门庭,亦即为轴线增添一进庭院层次。建筑的“门”代表着一个平面组织的段落或者层次。庭院式建筑对单体门的调度的确达到匠心独运的纯熟境地,“门”成了平面布局中极重要、极活跃的要素,特别是纵深构成的建筑群,在起、转、接各个环节,“门”都承担着重要角色,都有精彩的表现。

4 门的风水朝向

庄园坐西朝东,有“紫气东来”之意。右卧虎山,左腾龙泉,前浸水畈,后依峭岩,于古松翠竹的环映之中,夕阳斜照的氲氤之下愈显静谧、神秘。

建筑,“相、景、观、卜”择地之后,平面布置是经过推算安排的。特别是入口大门,被视为一家之“气口”所在,是考虑的重要内容。正门门前以栅门围护,栅门中央以太极阴阳鱼锁门。建筑正门朝向讲求阴阳,建筑为活人住地为阳,阳对阴,正门应对山谷;坟墓为阴,门对山峰。然而庄园门的朝向对的是东面的山峰,似对着剑锋,门朝向不对,这也是导致传说中风水先生害宅命,庄园主英年早逝无后的主要原因。

5 门的文化内涵

《易经》中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已经不是简单地谈门的实用等功能了,而上升成了哲学命题。开与关之间,关是为了防卫和隐藏,是保守的、被动的;开是为了出入和吐纳,是开放的、主动的。开门的观念使人类的心灵从封闭的自我世界中脱离出来,去接触更为广泛的外在世界;而阖门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心境,这集中体现在中国的隐逸文化之中。

饶家庄园在入口内侧设“门廊”(见图 2),使门与内部空间的过渡更加自然,甚至有的门的内侧装修比外面还要富丽,更显示出人们对于内部环境的重视和一种自省的心态。在门和内部环境的关系中,也反映了“阖与辟”的矛盾统一,门的收束往往造成内部环境在心理上的扩展。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纲常礼仪的影响,汉民族文化中的“门”,除了它的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外,更多地是彰显贫富尊卑和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在社会等级划分方面具有文化标识功能,而在门的数量、规模、颜色、装饰附件等都有具体而微的规定。仅从住宅的大门便可知道居住者的等级地位,故有“门户之别”的说法。

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核心艺术之一,作为儒家“礼制”传统的象征物之一,渗透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精髓以及强烈的民族情趣、地方气息和艺术文化内涵,应在更高层面上得到重视。在现代建筑的创作中,门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造型语汇,应汲取门的传统内涵,使其自在生成于建筑之中,并使整个建筑空间形态得到和谐的升华。

[1]吴裕成.中国的门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3]李 钫,陈纲伦.门的建筑美学意义[J].新建筑,2004(3):41-44.

猜你喜欢

庄园民居传统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慢屋·青麦庄园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民居智库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草莓庄园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