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樟古村落

2010-08-15王永球

山西建筑 2010年16期
关键词:松阳县古村落

王永球

1 简介

横樟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南部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文物古迹保存较多,类别较齐全。坛庙祠堂、家塾书院、宅第民居、水碓作坊、牌坊、古道古桥等,都记录了该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民信仰儒、佛、道三教,观音殿、社公殿至今保存完整,香火不绝。该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共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丰富,是一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

2 环境与沿革

2.1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横樟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南部山区,坐落在海拔1 198 m的留明山下,四面环山,海拔237 m。村庄处在东坑中段小谷地,地势北高南低,发源于留明山的东坑婉转穿行村中,村南老鹞岩如一列屏障镇守村庄水口。古村落布列在东坑两岸,呈块状布局,古村落保存完整,历史建筑原汁原味,现在全村268户,858人。无论旧时还是现在交通均十分便捷。历史上,横樟村采矿冶炼,制香(敬神用)作坊和商贸活动较发达。现代经济粮林并举,以林为主。包氏子孙恪守耕读传家,秀者为士,朴者为农为工为商之道。为官者清正廉明,为农工商者,勤俭节财,为富举义,乐善好施,造福乡邻。崇文重教的家风、村风孕育出传统村落形态,生动地展现着传统乡村生活体系。

2.2 历史沿革

横樟村村民大多姓包,尊南宋绍熙癸丑(绍熙四年,1193年)科进士,大理寺右评事包仁为迁松始祖。包仁致士后,从浙江兰溪乡头迁至松阳蛤湖,其11世孙包继昱于明末从蛤湖迁横樟肇基。此前横樟村以张潘两姓村民为主,后来潘姓迁往3.5 km外的山徐。目前,村中张姓不足100人。据1996年新编《松阳县志》载,横樟村自明代至20世纪60年代均为乡治驻地,明清时期为移风乡;民国初沿用旧制,民国 19年(1930年)为归正乡;民国33年(1944年)改为留茗乡;解放后,1950年改为横樟乡;1958年,成立红星公社横樟大队;次年改为石仓公社横樟管理区;1961年,改为横樟人民公社;1964年,归并给石仓人民公社;现属大东坝镇。

3 空间形态与建筑格局

横樟村坐落在东坑中段小谷地,四面环山,空间形态呈山环水抱之势,充分体现了传统聚落择地筑基的理想格局。横樟古村落街道,村道呈不规则走向,这里布列着明末至民国所建的宗祠、书院、香火堂、观音殿、社公殿、水碓作坊、民居古建筑、商业店铺近20余座。民国时期有旅舍、南货店、香烛店等店号十几家。村庄外围保存完整的历史遗存有古道、古桥、牌坊、古银矿洞等。

横樟村现存历史建筑,清代为多,古民居毗邻而建,建筑立面依旧,泥墙青瓦,硬山顶封火马头墙,中轴线上对称布局是其共有特点,平面布局均为三合院或四合院式二层木结构楼房,梁架结构保持原貌。门座、倒座、厅堂、楼房的雕刻装饰艺术五彩纷呈,各具特色。装饰种类有木雕、石雕、砖雕、彩绘、墨书墨画、卵石拼花等。雕刻工艺有镂雕、圆雕、浮雕、剔底凸起、平面阴线刻等。雕刻题材有狮子滚绣球、鹿回头、双凤朝阳等祥禽瑞兽,八仙、财神等人物神像,读书论道的人物故事,松柏长青、桃李芬芳、卷草花卉等吉祥花果、四季花卉,琴棋书画,楹联匾额等精致儒雅装饰,其造型庄重严谨、古色古香、如意吉祥。

4 传统文化与工艺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版《松阳县志》载,“宋辟举包佑之掌处州银铁冶场事”。横樟村周边的马料湾、枫树湾、后畲等地山上有银矿分布,宋代至明代曾有较大规模的开采。目前已知古矿洞有10余处,其中,枫树湾有3处矿工题刻:山涧岩壁上刻“请口休妻入口时容/易出时难/淳熙十三年(1186年)汤入舍记”;1号洞题刻“时/成化四年(1468年)二月/恨”;4号洞口题刻“正德七年”(1512年)。古矿洞遗址、古冶炼遗址,摩崖题刻和职官记载为研究处州采矿冶炼工业提供史料。

横樟村传统制香(敬神用香)工艺。制香是家庭作坊生产,其工序和工艺如下:首先,在夏秋之交采集香气浓郁的山苍子树叶晒干,送水碓研磨成粉备用;其次,将秋冬之交采摘的油茶子壳晒干,送水碓磨粉备用;第三,剖削各种规格的毛竹签作香杆;第四,将山苍子树叶粉一份,油茶籽壳粉两份,加水兑匀,用毛竹签粘香料滚压成型晒干,制香成品完成。

横樟不仅会制香,敬神进香礼仪文化积淀也很深厚。除夕新年,四时八节祭祀活动依然隆重,祭祀礼仪保持原汁原味。春播插田(插秧)首日要举行开秧门仪式。户主要准备丰盛的菜肴招待雇工和客人,吃插田饭的人越多越好,多一人吃,秋后会多收一担谷。秋天稻谷收成后,要举行尝新米仪式,用新米饭祭祀社公、土地、祖宗,保佑来年有更好的收成。每年冬闲时节要进行闹冬活动,请人戏班或傀儡戏班演出,称闹冬戏,酬神娱神又自娱。新年扎制37节大板龙于正月初八开始在本村及周边各村舞演,正月十五日至县城舞演,正月十六日收灯,新年活动结束,人人投入新一年的生产活动。

横樟名胜有四景,包仁25世孙邑禀生包庭芝作诗赞之。景之一,西岭青松。诗赞:“物表亭亭百尺松,经年经世高峰。冬心吝许竹梅订,春色羞争桃李浓。气壮山河光夏社,枝欺冰雪傲秋容。行人莫恃依栖便,鳞甲修成即化成。”景之二,三台拱秀。诗赞:“天外山峰似飞来,地方灵秀拱三台。门前佳气葱葱郁,帐下贵人叠叠开。壁立千寻应列宿,雨过午夜送春雷。蓬莱此去无多路,一色春岚不染埃。”景之三,古松月夜。诗赞:“依傍古松静结庐,渊明宅外树扶疏。三更兔魄时惊鹤,百岁龙鳞不类鱼。影射林间闲对酒,光分楼隙夜观书,难忘最是中秋夜,老干枝头舞玉蜍。”景之四,屏南横翠。诗赞:“东南气象倍光昌,叠障层峦护一方。春水波浪资砥柱,比天星斗射光芒。群峰翠滴社公雨,数笏横斜孝子岗。闲向溪桥翘首望,诗情尽意霎时忙。”

横樟村民信仰儒、佛、道三教,旧时,在家塾内供孔夫子像,让儒童顶礼膜拜。观音殿、社公殿至今保存完整,香火不绝。

横樟包氏秉承先祖遗训,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灿烂的传统文化孕育出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形态,生动地展现着传统乡村生活体系。

5 结语

横樟村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在步行肩挑的年代,横樟村处在松阳到龙泉,乃至福建的交通干线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朝历代都把横樟作为乡治驻地。横樟包氏子孙遵循耕读传家,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横樟村工贸也较发达。在历史上横樟村是松阳南部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包氏宗祠内书香气浓郁,与包仁同年进士,授健康军节度判官,浙江永康人陈亮题的“翰墨流芳”匾高悬厅堂。包氏子孙奖读措施写入祠规,分等奖励。族内子孙入泮者,赏给花红洋银一元;补廪者赏给洋银二元;拔贡优贡者赏给洋银二十元;入泮后进省考试每名给资付洋银二元;中试者赏给洋银三十元;中进士赏给洋银六十元;鼎甲则赏给洋银一百元,出士后照数捐廉入祠。

横樟古村落的古道、古桥、坛庙祠堂、民居、商铺、牌坊摩崖,矿冶遗址基本保持原貌,不仅立面依旧,其梁架结构,装修雕刻艺术构件也基本保持原有特色,显示出文物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印记。人文景观与周边山峦、坑流、农田、林地等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村庄格局风貌保持原真性,是研究古村落发展变迁的实物例证。

[1] 松阳县志[Z].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

[2] 松阳县志[Z].民国十五年(1962年).

[3] 松阳县志[Z].1996.

[4] 松阳县民政局.松阳县民政志[Z].1993.

[5] 松阳县交通志[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6] 横樟包氏宗谱[Z].民国十四年(1925年).

[7] 山徐潘氏宗祠[Z].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猜你喜欢

松阳县古村落
妈妈的“双减”
捉蟋蟀
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初探
松阳:民生实事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宅基地上的“暖心工程”——松阳县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