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教育是建筑人员本质安全的基石

2010-08-15张书廷

山西建筑 2010年14期
关键词:伤亡事故施工人员事故

张书廷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行业,通过对近几年的事故认真分析不难发现,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造成的事故在各类事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其形势不容乐观。究其根源,笔者认为工地生产安全教育不到位,方法手段不恰当,是导致问题的关键所在。

1 建筑工地施工人员现状

生产安全涉及施工生产诸多要素,贯穿着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工地生产“脏、乱、差”和“三违”现象长期以来之所以“存”而不“亡”,很大程度上是人自身的内在原因在作崇。首先,建筑工地中的建筑工人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地区,他们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他们大多只知道凭自己经验办事,而很少遵守操作规程,有的认为根本无所谓,即便是发现操作有危险,他们大多依然会存在侥幸心理而我行我素。这些现状无疑给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埋下重大安全隐患;其次,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规范操作的素质差。有的特种作业工对自己工作岗位中的一些基本操作规程不清楚,例如有的塔吊操作工不懂什么是“十不吊”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吊则吊”。还有的对一些基本的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技术措施一窍不通,例如有的电工不懂什么是保护接零,对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根本不懂,这些都是工地发生安全事故的本质根源;最后,有些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素质低,这是最让人担忧的。他们有的根本不懂安全管理,有的安全管理人员不管安全工作,或者有的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技能知识培训,也在安全生产工作领域中担当主要管理职务,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诸如“盲目施工”“瞎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等违章现象。

2 建筑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内在本质原因

众所周知,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事故发生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在伤亡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的因素占有特殊的位置,人是事故的受伤害者,但往往人又是事故的肇事者,人的不安全行为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从当前发生许多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也表明,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因此,只要有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就会造成隐患,就可能演变成事故。而在事故致因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相对就次之,因为在施工安全生产过程中,有时即使存在着(如无保护措施的机械设备、未进行保护接零的用电设备等)物的不安全状态,但如果施工人员能够及早地意识到,大多伤亡事故还是可以避免的。而且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也往往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

目前建筑工人大多来自经济落后省份,由于这些省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导致一些地区教育还比较落后,致使很多人因经济原因失学或初中都未毕业就及早走入社会进入工地。由于他们缺乏基本知识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因而在生产劳动中极易产生不安全行为或因为不懂操作而造成机械、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从而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此外,一些特种工及施工管理人员由于素质差,存在诸如管理能力缺乏、思想麻木、控制不力、对存在的危险估计错误等自身缺陷,也常导致一些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3 解决问题的关键——安全教育

首先,安全教育能提高施工人员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安全教育工作是建筑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安全教育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素质、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教育不仅能增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和广大工人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安全工作的责任感,而且能使他们提高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法律法制意识。安全工作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与灵魂,搞好安全工作关键在于人,安全工作强调以人为本,人的安全素质的高低,安全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直接决定了建筑企业的安全工作的成败。如果施工人员特别是企业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对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对违章违纪不狠抓,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害国家。

其次,通过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就能使民工或施工管理人员自身不足得到及时弥补,自身存在缺点得到改善。建筑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教育和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就能使广大职工掌握各种伤害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和掌握安全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科学知识,减少人失误,控制自身的不安全行为,使广大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上真正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转变,从而达到搞好工地安全生产,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健康的目的。

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多,包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思想意识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和典型事故教育等。不同的群体或在不同的阶段,安全教育的内容应有所侧重,只能集中精力找出相应对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不可能面面俱到。2)安全教育的题材要有趣味性。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是很重要的,目前有许多企业的安全教育干涩无味,“你在会上讲,我在台下睡”“左耳听右耳冒”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能引起职工的重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性、趣味性不足,老生常谈无新意。安全管理人员要把讲名言、典型事故、小经验、小常识等作为安全教育的特殊形式渗透到职工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娱乐中去,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3)安全教育的事例要有典型性。安全教育少不了列举事故案例。但要改变案例讲远不谈近、说别人不讲自己、只谈大不说小、一个案例讲几年等做法。要根据安全教育的需要选择有代表性、能引起建企人员警醒的事故案例,同时也要防止将安全教育变成事故案例课的喧宾夺主的做法。4)安全教育的形式要有灵活性。安全教育要形式多样化,切忌老是开会。要因地制宜,采用观看幻灯片、黑板报、事故现场会、班前交底、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深入浅出、工人喜闻乐见教育形式。5)安全教育要突出全员参与。目前绝大多数施工企业是由企业组织安全员负责教育。在施教时应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陈规,让企业员工唱主角,既当学生又做教师,畅所欲言,或组织先进员工谈经验、讲体会,介绍安全操作、防护、自救和他救的技术及剖析事故案例等,起到经验大家学、教训全员吸取,取长补短、互相提高的作用。6)安全教育的手段要有多样性。安全教育主要有正面灌输和侧面引导两种方法,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可实行现场教育与操作训练同步的方法与手段进行。对安全教育知识教育,采用讲授、观看幻灯片、电影片等方法是有效的,但对于安全技能教育来说,就必须通过现场的实际工作进行教育。通过视听教育即使能有效的传授安全生产有关知识,“理解而知道了”,但并不是“会”。安全技能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从“知”到“会”的安全操作,是安全教育最重要的阶段。安全技能只有通过受教育者亲身实践才能掌握,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不断地摸索而熟能生巧,逐渐掌握安全技能。

总之,在建筑企业中,目前一些施工人员素质低下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正是因为这样现状的存在,导致了各种不安全行为的出现,是造成施工生产中各种伤亡事故经常发生的本质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或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对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挂在嘴边,更应该在实际工作中确确实实得到落实和体现,而且必须“时时抓,事事抓”。因为有安全才有生产,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更没有发展。

[1] 王利芳.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8,34(32):198-199.

猜你喜欢

伤亡事故施工人员事故
学中文
清管收球作业伤亡事故模型及安全等级模糊综合评价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浅谈电力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浅谈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工程施工活动中人身伤亡事故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