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警森林部队在应急处置森林火灾中的作用

2010-08-15冯乃祥李晨光陈明龙

森林防火 2010年4期
关键词:区局大兴安岭地区火险

冯乃祥,李晨光,陈明龙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防火办,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1 概述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位于祖国最北部,总面积835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657.8万hm2,森林覆盖率79.83%,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之一,松花江、嫩江源头,是松嫩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大兴安岭林区地处大兴安岭山脉北段东部,平均海拔600~1 000 m,横穿林区的伊勒呼里山为大兴安岭的主要山脉。本林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2.8℃,无霜期90~110 d,年平均降水量为471.5 mm,且呈逐年减少趋势,春秋两个防火期内5级以上大风天气在30 d以上,受贝加尔湖气旋和蒙古气旋暖区影响,每年春季特别是5月份都呈高温、干旱的气候特征,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全区各县、区、林业局均为国家一类火险区。

森林火灾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危机事件之一,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发展蔓延迅速,应急处置极为困难等特点,是破坏森林资源安全、威胁人类生存环境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目前全球森林火灾过火总面积达3亿~4亿hm2,烧毁大约90亿t的植物生长量。近年来,美国、希腊、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相继发生森林大火,特别是2010年夏季俄罗斯森林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在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已成为影响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之一。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5·6”大火,过火面积101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70万hm2,烧毁贮木场原木85万m3,烧毁各种设备2 488台;烧毁桥梁、涵洞67座,总长1 340 m;烧毁铁路专用线9.2 km;损坏通信线路483 km;输变电线路284 km;大火殃及1个县城3个镇;烧毁粮食325万斤;房屋61.4万m2;直接经济损失达5.2亿元;受灾群众10 807户,56 092人,193人在大火中丧生,226人被烧伤。据测算,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9.13亿元,而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是难以用经济价值来计算。据不完全统计,大兴安岭地区1965年至2009年,共发生各类森林火灾1 590起,年均35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947起,年均21起;较大森林火灾375起,年均8.3起;重大森林火灾212起,年均4.7起;特别重大森林火灾56起,年均1.2起。自1987年“5·6”大火后,大兴安岭地区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地委、行署、林业集团公司率领全区人民认真汲取火灾教训,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林区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治本措施,加大防火投入力度,全面加强森林火灾系统工程建设,森林防火事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区现有扑火总兵力23 280人,其中森林部队1 550人,专业森林消防队5 600人,半专业森林消防队5 600人,后备森林消防队10 300人,公安消防部队230人。全区设有195座防火瞭望塔、83个防火检查站和128个管护外站,2个航空护林站,1个移动航站,基本形成了太空有卫星监测、空中飞机观察、高山瞭望、地面巡护“四位一体”的监测体系。建立了以各县区局址为中心的8个超短波通信网络,配备了83部超短波中继台,535个超短波车载台和1 341个超短波手持机,同时,全区配备有14台超短波移动式通信指挥车,初步形成了畅通的超短波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8%。各专业队、半专业队都配备足额齐全的风力灭火机、水枪、油锯、GPS、通信设备等专业扑火机具和越野运兵保障车辆,同时配备有推土机、消防水车、拖挂车等大型车辆。目前,全区有各类防火车辆1 164混合台,各种机具38 622件(套),设地级防火物资储备库1个,县级分指储备库12个,储备一定数量的常规扑火机具、物资,确保扑救较大森林火灾时应急调用。

2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特点及应急处置森林火灾现状

大兴安岭地区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责任重大。由于该区是我国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特殊,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类型使之成为森林火灾多发区,而且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扑救十分困难,极易酿成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特殊的气候特点。该区受贝加尔湖气旋和蒙古气旋暖区影响,每年5月份都呈高温、干燥的气候特征,无论气候条件是否有利,都要经历这个高火险时段,地面迅速升温,蒸发量为降水量的6倍,植被干燥易燃;该区又经常处在强暖脊控制下,大风天数多,高火险时段持续时间长,极易引发森林火灾。近几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5月下旬开始,干雷暴活动频繁,往往发生大范围干雷暴天气,引发大范围雷击火,遇有大风天气,极易酿成大灾。二是森林防护作用减弱。该区的森林主要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而且由于连年采伐,火灾频发,林分密度变小,森林质量下降,阳性植物生长茂盛,林内湿度降低,涵养水分能力减弱,森林的耐火性差,防护作用减弱,极易发生较大森林火灾。三是林内通风条件较好。由于森林质量的下降,林分密度变小,林内的空气对流变快,通风条件极好。1987年—1999年春季该区5级风以上天气仅为5~7天,而2000年—2009年5级风以上的大风天气增至近40天,一旦发生林火,势必加快林火的蔓延速度,增加林火的强度,从而导致较大的森林火灾。四是可燃物载量逐年增多。由于多年来的主伐、抚育伐生产,林内积累了大量的采伐剩余物,特别是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封山育林全面启动,林内杂草、灌木丛生,枯枝落叶等增厚,可燃物载量平均达30~50 t/hm2,具备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的客观条件。五是可燃物含水率极低。由于该区的无霜期年均仅有80 d左右,造成林草干枯、休眠时间延长,从而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和干草,特别是由于该区气候特点,春防前期均干旱少雨,林内可燃物严重缺水,处于有火即着的状态,给防火工作造成巨大的压力。六是林道密度低。路网密度低是我区小火发展成大火的直接原因。该区林道密度仅为1.68 m/hm2,在呼中自然保护区、漠河富克山施业区、南瓮河施业区和韩家园局施业区等地发生山火时,由于没有路,扑火队伍不能及时到达火场,贻误扑火战机。同时,因各县区局采伐任务下调,运材路年久失修,水毁问题严重,给扑救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七是火烧迹地火险隐患重重。该区火烧迹地面积大,仅松岭区、十八站林业局的火烧迹地面积就达306 782 hm2。火烧区内烧死木蓄积量大,枯立木、倒木多,火灾发生后烧死的小径木存留在火烧区,进行火烧木生产时,采伐剩余物又大都存留在火烧区内,而且火烧迹地内灌木杂草丛生,林下地被物、腐殖质较厚,一旦火烧迹地内发生火情,极易形成地下火或高强度的树冠火,极难控制。

3 密切协同、联合作战,充分发挥森林部队扑火尖刀兵作用

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于1966年3月组建,负担着大兴安岭地区4区(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3县(呼玛、塔河、漠河)10个林业局(松岭、新林、塔河、呼中、阿木尔、图强、西林吉、十八站、韩家园、加格达奇)835万hm2防护区域的扑救任务。44年来,出动兵力743 067人次,共扑救火灾1 194起,其中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53起,年平均扑火27起。

3.1 组织指挥

武警森林支队在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执行各项森林防火任务。武警森林支队支队长任地防指副总指挥,驻防在县区局的森林部队最高军事主官任驻防地县区局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消防支队支队长任地区森防指成员,各消防大队大队长任驻防县区局森防指成员。

3.2 兵力布防

防火期内,森林部队除正常在驻地执行各项森林防火任务外,要根据地防指统一部署派出队伍在大子阳山、青林、富克山等高火险区域靠前布防。

(1)春秋两防期间,大子阳山、青林两个执勤点,森林部队正常进驻,每个执勤点兵力编制100人。

(2)呼中自然保护区、漠河富克山执勤点,根据森林火险等级由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安排驻地森林部队适时进驻。每个执勤点兵力编制30~50人。

(3)地防指根据全区各县区局气候及森林火险等级差异合理使用森林部队兵力,将驻防在森林火险等级尚处于较低时段区域的森林部队临时性派驻到高火险区域,实行靠前驻防,待原驻地进入高火险时段后撤回原驻地布防。

(4)有森林部队靠前驻防的县区局森防指,要在生活及通信保障等方面予以驻防部队大力支持和关心,在部队进驻前应完成相关保障工作。

3.3 灭火作战

3.3.1 兵力调动

(1)火情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调动武警森林部队,把重点火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交给武警森林部队扑救,充分发挥其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2)有森林部队驻防的县区局(含靠前驻防的执勤部队),在本辖区发生森林火灾时,当地县区局森防指可直接调动驻地森林部队以及在本辖区内靠前布防的森林部队,接到扑火命令的森林部队应立即执行,同时向支队作战值班室报告。

(3)没有森林部队驻防的区局或发生火灾单位需调用本施业区外森林部队增援扑救时,由火灾发生地县区局森防指向地防指提出调兵申请,由地防指命令森林支队作战值班室调动相关部队参战。

(4)调动森林部队参加灭火作战时,应坚持“集中成建制”的原则,在保持参战部队建制完整的基础上,尽量将森林部队集中部署。

3.3.2 指挥程序

(1)在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中,森林支队及各大队在地防指和各县区局森防指的直接指挥下参加扑火作战。参战各级军事主官为本级指挥所成员,最高领导为总前指副指挥。火场前指统一指挥全体参战人员实施扑救,向部队下达任务时,扑火总前指向参与总前指工作的武警森林部队指挥员下达,部队内部实施垂直指挥,组织指挥参战森林部队实施扑火作战。根据森林部队《前指工作规则》规定:两个以上大队在同一火场作战或某一方向需加强指挥时,支队应当设立前指。支队前指接受火场前指指挥。

(2)地防指领导深入火线指挥扑火作战,遇有特殊情况,调动火线附近森林部队执行扑救任务时,森林部队可边执行命令,边向支队前指报告。

(3)参加扑救森火灾的消防部队在火场前指(分指)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扑火作业。

3.3.3 火场扑救

(1)根据地防指或火场前指命令,森林部队独立扑救一个火场或一个作战区域时,由部队建立独立指挥系统,进行扑打作业。林火扑灭后,原则上武警森林部队不担负看守火场任务,林火发生地县区局森防指应尽快组织队伍接管火场,以便于森林部队撤出休整,确保森林部队机动性和战斗力。

(2)森林部队与地方扑火队在同一火场作战,地方扑火队配属部队清理看守火场时,地方扑火队带队领导应与森林部队火线作战的最高指挥员共同指挥,森林部队须在沿火线扑救向内达到5 m无明火时方可移交地方扑火队进行清理看守,确保火线不复燃。当森林部队负责的火线明火全部扑灭并移交地方扑火队清理看守后,双方要签订交接书,同时向火场前指报告交接情况;无转场扑救任务时,森林部队按前指命令撤至指定位置作为预备队。

(3)森林部队要充分利用现行装备大力开展以水灭火作业,在灭火作战实施以水灭火作业时,如火场附近缺少水源,由地防指协调火场附近县区局调用消防车辆提供灭火水源保障。

(4)实施机降灭火时,按参战部队总人数以中队为单位组织机降,可根据现地地形和火场发展态势合理选择机降点,每个机降点最少投放一个中队以上兵力,两个机降点之间距离不宜过大,以便于森林部队火场管理和执行机动灭火任务。

3.3.4 火场通信

在灭火作战中,参战森林部队、消防部队大队以上作战单位必须携带地方使用的150兆对讲机,确保火场前指与参战部队的通信联络畅通并随时向前指汇报火场情况,同时保持与火线友邻地方扑火队伍联系沟通。

4 后勤保障

参加扑火作战的森林部队、消防部队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油料保障采取自我保障与地方保障相结合的方法。部队向火场摩托化开进时油料自行保障,到达火场后及返程途中不足的油料由地方保障。参战部队在扑救森林火灾时,3 d内给养以自我保障为主,地方保障为辅;3 d后由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保障。参战部队的扑火费用按《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扑救林火费用补偿标准的通知》(大林集财【2008】22号)执行。

猜你喜欢

区局大兴安岭地区火险
驻马店市高森林火险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大兴安岭地区草丛沼泽土壤呼吸速率特征研究
逆行 用生命守护生命——记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驰援孝感的勇士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发展路径初探
本期新闻图片
——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
武汉市武昌区国家税务局征纳活动掠影
武汉市洪山区地方税务局征纳活动掠影
防火迟到
京津冀森林草原火灾遥感监测及火险预报系统建设
武汉市洪山区国家税务局征纳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