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福寿螺的认识和防治

2010-08-15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卵块福寿螺秧田

福寿螺作为食品渐渐淡出人们的餐桌,但近年来在我省部分稻田却已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并有快速蔓延危害之势。2004年福寿螺仅在新津县安西镇新漕村100亩左右的藕田和稻田发生危害,而2010年我们的调查发现,福寿螺已在新津县约1/3的村镇有所分布,危害田块已达水稻种植面积的10%以上。福寿螺咬食秧苗的嫩叶嫩茎,造成秧田大面积缺苗、移栽田大量缺窝、稻丛分蘖减少、甚至全田毁灭,致使多次补苗。因此,加强对福寿螺的有效控制已迫在眉睫。但是,因福寿螺是外来物种,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多,故本文就福寿螺的来源、形态及生物学方面的特性做一简单介绍,同时提出几种有效防治稻田福寿螺危害的措施,供广大农业工作者参考。

一、福寿螺的来源及危害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但由于养殖过度和口感的因素,同时2006年北京集中出现因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而发生广州管圆线虫病,致使福寿螺在餐饮行业彻底受到冷落,大量福寿螺被弃养,很快从养殖基地扩散到农田及周边灌溉网络,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的正常生产。福寿螺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水稻秧田期和插秧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

二、福寿螺的形态特征

福寿螺属于软体动物,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组成。福寿螺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具一螺旋状的螺壳,贝壳大、壳薄脆易破,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但多为深黄褐色,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螺壳右旋、螺旋部不发达,螺层一般为6层,第一螺层比田螺大而且扁,形似苹果,故得名苹果螺。螺口为卵圆形,覆有角质厣保护。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1只眼点。螺体左边具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螺贝壳厚,壳高7cm;幼螺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卵圆形,直径2mm,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初产时粉红色至鲜红色。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每个卵块有数10粒至上千粒不等的卵粒。

三、福寿螺的生活生殖特点

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稻茎叶上,或浮于水面。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福寿螺抗逆性强,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土中度过6~8个月。一旦发生洪水或灌溉时,它们又能再次活跃起来。

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喜食农作物,如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实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初孵幼螺以细萍、浮游生物或腐殖质为主。饥饿状态下,成螺也会残食幼螺和螺卵。

福寿螺为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交配通常是白天在水中进行,时间长达3~5小时,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cm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产卵结束后,雌螺掉入水中。间隔3~5天后,进行第二次产卵,1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受精卵发育成仔螺后破膜而出,掉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发育3~4个月后性成熟。

四、福寿螺的控制措施

福寿螺的控制应重点抓好越冬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福寿螺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应以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及人工捕螺摘卵、养鸭食螺为主。若达到防治指标,应马上进行药物防治。

1.消灭越冬螺源 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中的福寿螺,并带离稻田集中杀灭后挖坑深埋。

2.阻断福寿螺随水传播 在福寿螺发生较重的区域,可在稻田进水口处安装尼龙纱网(油菜籽大小的孔),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纱网装于进水口内侧,以木框或铁丝框固定,使其超过水面20cm。

3.人工捕杀螺及其卵块 在4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福寿螺春季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田间、沟渠边的卵块,带离稻田喂养鸭子或将卵块压碎。水稻栽前摘除卵块一定要到位,彻底清除干净,可以大量减少越冬螺产卵后第二代螺的危害。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的习性,于早晨和下午人工拾螺。

4.人工诱集卵块 稻田淹水后,在稻田中插30~100cm高的竹片(或木条、油菜秸秆),引诱福寿螺在竹片(或木条、秸秆)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1次卵块并进行销毁。数量以每亩插50~80根竹片(木条、秸秆)为宜,靠近田边适当多插,以方便卵块摘除。

5.稻田养鸭灭螺 利用鸭子喜食幼螺的习惯,在稻田放养鸭子。放养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每天早晨和下午5~6时各放养1次鸭群(每亩15~30只)到稻田和水渠中啄食幼螺,以降低螺的数量,减少为害。

6.科学用药 当稻田平均有螺2~3头/m2、田边有卵块1~2个/m2时,应马上防治。目前防治福寿螺的主要药剂有6%密达杀螺颗粒剂、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等。施用药剂分两次进行,即在秧苗2叶1心和移栽两个时期施药。在重发生田块,移栽24小时以内施药后,10天后发现田间仍有较高螺量,应马上进行新一轮的施药,以保证防治效果。

施药方法如下:密达颗粒剂直接撒施或拌细土撒施;其余3种杀螺药物在秧田期对水喷雾,水稻移栽后采取毒土法,即每亩1包商品制剂与5~10kg细土或细沙混合均匀,再撒施到稻田中去。

施用化学农药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①施药时田间最佳水深1~3cm,并保持水层7天。②施药后24小时以内下大雨就需要补施1次。③严格剂量使用,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以免引起水稻药害。④杀螺剂对鱼类有毒,施药后7天不可将田水排入鱼塘,也禁止放养鸭子。

猜你喜欢

卵块福寿螺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一种估算草地贪夜蛾卵块中卵粒数量的简易方法
感怀
草地贪夜蛾覆毛卵块与绒茧蜂茧块的识别特征
稻田里的福寿螺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
石门县福寿螺分布和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的根结大小与线虫各虫态数量间的关系
中国南方不同品系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