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阆中市马铃薯高产创建亩产3000公斤栽培技术

2010-08-15李长江任洪银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阆中市切块晚疫病

□李长江 任洪银

2010年,阆中市农业局在河溪镇河家坝村建设净作马铃薯高产创建核心攻关田105亩。该局科技人员根据马铃薯核心攻关田实际情况,把马铃薯的“选用良种、轮作换茬、规范作垄、切块消毒、高产播期、‘920’浸种、化学除草、地膜覆盖、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用水、病虫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先进适用技术集成配套,宣传推广到户,综合应用落实到105亩马铃薯核心攻关田的每个地块,获得了好收成。2010年5月14日,阆中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高产创建核心示范片马铃薯产量进行田间现场收挖实产,专家组严格按照“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测产验收方法(试行)”,对核心攻关田分高、中、低产三种类型田块进行抽样实收产量。实产结果:105亩核心攻关田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2307.0kg。其中,何家坝村12社科技示范户孙尚月,示范面积1.1亩,总产3622.63kg,亩产达到 3293.3kg,创阆中市马铃薯亩产新记录。该户1.1亩马铃薯,在短短的130天就收挖,同时按2.2元/kg批发给商贩,收入7245元,实现了增收。现将105亩马铃薯核心攻关田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选择适宜高产种植的土壤

选择肥力中等以上,土层深厚,土质沙壤或壤土,排、灌水方便,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以上的土壤种植。

二、选择品种

选用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我市高产创建核心攻关田选用川芋10号、川凉薯1号,所选种薯为芽眼充实,无病虫害,单薯重30~50g的小整薯(150g以上的大薯应切块并作消毒处理)。

三、切块和消毒

种植前将重50g以上种薯切块、消毒。125g以上的大薯从中部横切下,顶端部分纵切为2~4块,每个切块具1~2个芽眼,并且都连结有顶端部位;基部部分切为2~3块。100g左右的种薯切成3块,50g左右不切块,每个带芽薯块应保证重量30g左右。切块前要用棉球蘸75%酒精对刀口进行消毒,大马铃薯种切块后应用草木灰抹切口或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使薯块及切口均匀接受喷雾,形成保护膜,待切口愈合后浸种、播种。

四、“920”浸种

对未萌发的春种薯只浸种不催芽,小块种薯用1g“920”对水100kg配成的溶液浸种15分钟(“920”对水前须用酒精稀释);大薯切成块后,用 0.5g“920”对水100kg配成的溶液浸种10分钟。浸种后,捞起晾干待播,也可随浸种随播种。

五、轮作换茬

马铃薯属茄科作物,忌连作,也不能与茄子、番茄、西红柿、烟草等茄科作物连作,宜与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作物轮作。马铃薯根系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因此应选耕作层深厚疏松,排水性强的壤土和沙壤土,深耕整细,起垄种植。

六、规范作垄

马铃薯垄作栽培是获得优质高产关键技术之一,需确保作垄质量。具体作法:在施足底肥后作垄,按83cm宽起垄,垄高15cm,垄面宽60cm。

七、高产播期

阆中市105亩春马铃薯核心攻关田示范片高产播期为1月1~5日。

八、播种密度

根据阆中市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方式等合理安排种植密度。该示范片种植密度为净作每亩6000窝以上。播种时在垄面牵绳定距挖窝播种(挖窝后用人畜粪水浸窝后播种),每垄2行,行距30cm,株距25cm,播种后用垄沟细土盖种,盖种厚度5~6cm。

九、除草覆膜

播种盖土后,亩用50%乙草胺100~150ml对水40kg喷雾除杂草。喷施除草剂后,依垄覆膜,亩用80cm宽的超微膜2~3kg,并将膜四周用细土盖严,真正做到不透风,无破损,膜面无遮光物,使之起到保温、防寒、透光的作用。出苗后应及时引苗出膜,膜破口四周用细土压实,以利保温促苗快长。

十、测土配方施肥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生育期短,生长迅速,需肥较多,应根据测定的土壤肥力状况,按3000kg/亩产量指标施肥。基肥结合整地施用,在施肥技术上要求重施底肥,施足有机肥,磷钾肥作底肥,底肥所用氮素肥料应占总施氮肥的70%以上。可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kg、尿素 10kg、过磷酸钙 30kg、硫酸钾20kg作底肥(腐熟农家肥在耕地前撒施,再耕耙整平起垄,化肥挖窝后集中施在窝内一侧),并用2000kg左右人畜粪水浸窝后播种。追肥宜早不宜迟,氮肥追施不当会引起植株徒长,降低马铃薯产量,故要视苗情长势追施氮肥。弱苗适当多施,壮苗少施,旺苗不施,以促进壮苗早发。齐苗后施1次以氮肥为主的促苗肥,亩施尿素5kg、人畜粪水1500kg。当苗高10~15cm时,每亩追施人畜粪水2000kg。植株封行或开花后不宜再进行追肥。结薯期叶面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间隔7天以上喷施第二次。马铃薯为忌氯作物,不得施用任何含氯肥料。

十一、科学用水

生育前期防干旱,后期防渍水,整个生育期保持土壤均匀湿润,生长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苗期植株小,需水量少,若土壤不干可以不灌水。现蕾期是马铃薯茎叶生长的旺盛期,若遇干旱应及时灌水。开花前后植株对水分需求大,更应注意防干旱。在块茎形成的关键期,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适宜土壤持水量为50%~60%。结薯期若遇雨季则应及时浅中耕松土、理垄沟排水,千方百计防涝排渍。若土壤持水量超过60%,且干湿交替,不但影响产量,而且会形成畸形薯,影响品质,降低商品率。

十二、病虫害防治

1.晚疫病 我市马铃薯主要病害为晚疫病,需及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属真菌病害,最适发病温度是20~24℃,相对湿度80%以上,病菌随气流和流水传播蔓延。药剂对晚疫病只有预防和控制作用,没有治愈功能。该病对我市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防治:①种薯消毒。播种前除去烂薯、病薯,大薯切块后用甲霜灵锰锌或雷多米尔等药液喷湿所播种薯即可,加强种薯消毒,切断晚疫病初侵染源,减少“中心病株”的发生,能有效提高马铃薯的抗病性。②少氮增磷、钾。生产上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在马铃薯植株生长的中后期少施氮肥,可增强植株的抗病性。③合理密植。适宜的高产密度加上垄作栽培,垄沟通顺,确保了田间通风透光,可促进病叶迅速干燥,抑制田间病害的蔓延。④药剂防治。在马铃薯80%出苗之后,即晚疫病尚未出现之前开始使用甲霜灵锰锌等杀菌剂药液喷雾,进行预防性防治。现蕾期若遇阴雨连绵应及时用药预防。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刻拔除销毁,并选用75%百菌清、25%甲霜灵、72%克露等600倍液喷雾防治。几种药交替使用,隔7~10天防治1次,连喷2~3次。

2.虫害 马铃薯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蚜虫等。播种前亩用3%辛硫磷3kg拌细土30kg作成毒土撒施,防治地下害虫。齐苗后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十三、适时收获贮藏

马铃薯成熟期的明显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发黄干枯脱落,全株茎、叶褪绿变黄,此时标志马铃薯成熟,应及时收获(一般在5月中、下旬收挖)。采用割秧收获法,在收获前7~10天割秧,地表不能有渍水,保持土壤干燥,使薯皮进一步木栓化,且薯块水分降低,不易破损。应选择晴朗天气挖薯。收获后及时分级,去掉烂、病、破损薯,迅速包装外销或在10~15℃温度条件下避光贮藏。

(通联:①四川省阆中市农业局637400 ②阆中市千佛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阆中市切块晚疫病
阆中市:线上线下促就业 示范引领助创业
阆中市抓紧抓实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比萨切块
阆中市:劳资专管员培训会召开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