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寅诗歌创作态度辨析

2010-08-15买艳霞

关键词:唐寅诗作态度

买艳霞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

唐寅诗歌创作态度辨析

买艳霞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

关于唐寅诗歌创作的态度,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曾说唐寅:“诗则纵笔疾书,都不经意,以此任达,几于游戏”。此说未免有些失实。细读文献,笔者发现唐寅对待诗歌创作有两种态度。唐寅对待应酬类诗歌创作是比较随意的,而对待非应酬类的诗歌创作的态度则是认真的,而后一种态度才能真正代表唐寅对待诗歌的创作态度。

唐寅;诗歌;创作态度;应酬类诗歌;非应酬类诗歌

对于唐寅的艺术创作态度,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说:“然于画颇自矜贵,不苟作,而诗则纵笔疾书,都不经意,以此任达,几于游戏”。[1]朱彝尊在这里说唐寅作画特别认真,对待诗歌创作却是“都不经意”、“几于游戏”,此说未免有些失实。

细读文献,笔者发现唐寅对待诗歌创作有两种态度。一种如祝允明在《唐子畏墓志并铭》中所说:“其于应世文字诗歌,不甚措意,谓后世知不在是,见我一斑已矣……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贫富,日请门征索文辞诗画,子畏随应之,而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2]375祝允明在这里说唐寅对待“应世文字诗歌”是“不甚措意”的,何谓“应世文字诗歌”,结合下文的“日请门征索文辞诗画”可知这些诗歌多属应酬类作品,不是寄托诗人情志的作品。也就是说,唐寅对待应酬类诗歌创作是不太用心的,是比较随意的。那么,唐寅对于非应酬类的诗歌创作是什么态度呢?祝允明在《唐子畏墓志并铭》中还说:“其诗初喜秾丽,既又仿白氏,务达情性,而语终璀璨,佳者多与古合”。[2]375这里祝氏对唐寅诗作的评价,应该指的是唐寅那些非应酬类的诗歌创作,虽然此处祝氏并未对唐寅对待此类作品的态度作出评价,但却对此类作品给出了很高的赞誉,所谓“语终璀璨”,符合这样评价的作品,当不是不太用心的产物。事实上,在唐寅现存诗歌作品中,精工之作的数量远远大于泛泛之作。唐寅很多诗歌都很讲究用典,典故的运用通常是贴切合适的,而且他的一些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寄托。这说明唐寅对非应酬类的诗歌创作的态度是认真的,而不是随意的。这类诗歌创作才能真正代表唐寅对待诗歌的创作态度。如《桃花庵与希哲诸子同赋》:

傲吏难容俗客陪,对谈惟鹤梦惟梅。

羽衣性野契偏合,纸帐更寒晓未开。

长唳九皋风淅淅,高眠一枕雪皑皑。

满腔清思无人定,付与诗篇细剪裁。[3]52

此诗表达了诗人的孤傲情怀,诗作借对梅、鹤的热爱来表达自己的高洁。而“满腔清思无人定,付与诗篇细剪裁”则明白地说出自己在诗歌创作中寄托了无限情思与感怀,而这种作品是要“细剪裁”的,由此可见唐寅的诗歌创作态度是很认真的。

唐寅的友人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的记载也可证实这一点。《逸老堂诗话》卷上记有:

余访唐子畏於城西之桃花庵别业。子畏作山水小笔,遂题一绝句于其上云:“青藜拄杖寻诗处,多在平桥绿树中。红叶没胫人不到,野棠花落一溪风。”余曰:“诗固佳,但恐‘胫’字押平声未稳。”子畏谓我何据,余曰:“老杜有‘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揜胫’。”子畏跃然曰:“几误矣!”遂改“红叶没鞋人不到”。吁!子畏之服善也如此。与世之强辩饰非者,殆迳庭矣。[4]

这则材料记载了俞弁曾到桃花庵拜访唐寅,适逢唐寅刚作了一幅山水图,并在图上提了一首绝句,这首题画诗中,显然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二人对“胫”字的押韵问题作了探讨,俞弁认为唐寅诗作中用“胫”字押平声韵不是很妥当,唐寅觉得俞弁说得很有道理,他立刻改“胫”字为“鞋”字。“跃然”二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唐寅当时闻谏即改的情状,俞弁不禁感叹唐寅并不是像人们说得那样是一个“强辩饰非”的人,而是一个从善如流的人。还有关于唐寅的一则纪事:

伯虎尝画临江一小亭,众山环之。一人角巾白帢,凭栏远眺,超然有象外意。伯虎题诗其上云:“落日山逾碧,亭孤景自幽。苍江寒更急,客兴自中流。”诗中苍字其左方原点作“沧”。已而更作“苍”字,正可见此老傲睨任达处。[3]605

唐寅把“沧”字改为“苍”字,一字之变,顿现江面苍茫萧疏的景象。而在这样清幽孤寂的景象中,诗人对主人公的歌咏却是“客兴自中流”,一个不随流俗、不改初衷、坚持操守的人物形象跃然而出,诗作可谓寄托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志向。

唐寅在《作诗三法序》中对诗歌的创作还有精辟的论述:

诗有三法,章、句、字也。三者为法,又各有三。章之为法:一日“气韵宏壮”;二曰“意思精到”;三曰“词旨高古”。词以写意,意以达气;气壮则思精,思精则词古,而章句备矣。为句之法,在模写,在锻炼,在剪裁。立议论以序一事,随声容以状一物,因游以写一景。模写之欲如传神,必得其似;锻炼之欲如制药,必极其精;剪裁之欲如缝衣,必称其体,是为句法。而用字之法,实行乎其中。妆点之如舞人,润色之如画工,变化之如神仙。字以成句,句以成章,为诗之法尽矣。吾故曰:诗之为法有三,曰章、句、字;而章句字之法,又各有三也。闲读诗,列章法于其题下;又摘其句,以句法字法标之。尽画虎之用心,而破碎灭裂之罪,不可免矣。观者幸恕其无知,而谅其愚蒙也。[3]229-230

此文虽短小,但结构谨严,层次分明,可见唐寅对待诗歌创作是有自己独到的观点的。开头两句,从宏观上统领全文,提出作诗有三法,分别是章、句、字。接着又分别从章、句、字三个角度论述作诗的方法。章有三法,句有三法,字有三法。从唐寅对章的三法解释来看,他诗论的核心是讲究有感而发,注重情意的抒发,追求诗歌整体意韵的高古。在句有三法中他明确提出句法“在模写,在锻炼,在剪裁”,还把锻炼比喻为制药,要求极其精才行。可见唐寅对作诗锻炼之功的重视。唐寅还认为用字之法是融入于章法和句法之中的,三者是浑融一体的关系。结尾处可见唐寅重视诗歌的整体效果,认为这样分解作诗之法有“破碎灭裂之罪”,但为了更好地解释作诗的方法,也只能这么来作了。

以上例证可知,唐寅对待诗歌创作是很严谨认真的。这种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应该在他的一生中占据主导倾向。如唐寅曾作有《孟尝》:

允矣孟伯周,领牧邻溟渤。

结组驱征车,夙夜恭乃职。

还珠地应教,澍雨天合德。

天地通神明,时世寡察识。

七疏不见用,作息老山泽。

今君守延平,地亦与相值。

所望在励勤,何须添足翼。

千载传循良,去去行努力。[3]345

这首诗写于正德四年(1509),时唐寅的好友朱升之要到延平去任职,唐寅应金陵友人顾璘、王韦、陈沂的约请,以两汉循吏为题,赋诗赠朱升之出守延平府。唐寅选择了东汉循吏孟尝来歌咏。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举茂才,任徐县令。后迁合浦太守。《后汉书·孟尝传》: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首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5]后孟尝以病去官,吏民攀车留之,乃乘民船夜遁。隐处穷泽,以耕佣为生。桓帝时,屡被举荐,终不被任用。年七十,卒于家。由于孟尝的施行教化,一年后珠蚌又迁回。所以后来经常用“珠还合浦”、“还珠”典故来称颂州郡长官理政清明。唐寅选择孟尝来歌咏,表达了对友人执政的期望与鼓励。除了这个典故之外,唐寅还用到了《诗经》之语,也是非常贴切合适。诗篇首句“允矣孟伯周”中的“允矣”,语出《小雅·车攻》:“允矣君子,展矣大成”。[6]在了解了孟尝之业绩后,我们可以发现唐寅此处的用典真是巧妙妥帖,孟尝堪称君子,唐寅用“允矣”来赞叹孟尝,实际就是赞叹孟尝是个君子。对照朱升之要去延平任职一事来看,唐寅此诗写得可谓工稳贴切,既符合友人的倡议,又表达了对朱升之的期望“千载传循良,去去行努力”。诗作写于唐寅40岁时,可为唐寅作诗谨严有度的一个力证。

唐寅“晚年作诗,专用俚语”,不拘格律,不避口语,形成通俗明畅、轻快自然的风貌。但这是否能成为唐寅作诗不认真的例证,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对唐寅俚俗之风的认定,无非是因为他多用口语,诗作类于张打油之类。但细读唐寅诗作,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在那些非常口语化的作品中,唐寅还是能很随意的融入各种典故,使得诗歌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如浅俗的《爱菜词》:

我爱菜,我爱菜。傲珍馐,欺鼎鼐。

多吃也无妨,少吃也无奈。

商山芝也在,西山芝也在。

四皓与夷齐,有菜不肯卖。

颜子居陋巷,孔子阨陈蔡。

饮水与绝粮,无菜也自耐。

菜之味兮不可轻,人无此味将何行?

士知此味事业成,农知此味食廪盈。

技知此味艺业精,商知此味货利增。

但愿人人知此味,此味安能别苍生?

我爱菜,人爱肉。肉多不入贤人腹。

厨中有碗黄齑粥,三生自有清闲福。[3]354-355

此作多采用口语入诗,如“我爱菜”、“多吃也无妨,少吃也无奈”、“有菜不肯卖”、“无菜也自耐”等,都是非常口语化的说法。但诗人的写作也并非随意的,即使是在如此通俗的口语化写作中,唐寅还是巧妙地用了多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菜的热爱。“商山芝也在”,指商山四皓食野菜。“西山芝也在”,指西山夷齐食野菜。颜回穷居陋巷,孔子绝粮陈蔡,诗人在这里虽然是以调侃的笔调来引用诸多贤圣的典故,但目的是为了突出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重要性。诗作以“厨中有碗黄齑粥,三生自有清闲福”收尾,表达了甘于清贫的志士生涯,提升了整首诗的哲理意味。这样的诗作,显然并不能简单地以随意来判断。

我们再来看几首有时间纪年的诗歌:[3]408-409

题画 正德丁丑三月

萧萧竹树度云阴,阴里幽人惬野心。

涧底惊泉干尺雪,想君从此涤尘襟。

丁丑十一月望夕夜宿广福寺前作

曲港疏篱野寺边,兰桥重叙旧姻缘。

一宵折尽平生福,醉抱仙花月下眠。

题画 正德己卯春日

玲珑金镫五花骢,斜把丝鞭弄晚风。

独自醉归湖岸上,桃花万树映人红。

墨牡丹

正德庚辰五月画于学圃堂

谷雨花开春正深,沉香亭北昼阴阴。

太真晓起忘梳洗,云鬓钗钿未及簪。

正德丁丑(1517),唐寅 48岁;正德己卯(1518),唐寅49岁;正德庚辰(1519),唐寅50岁。这些诗作无论从立意到遣词造句,均可看出唐寅是下了工夫的,并非泛泛随意而作。唐寅还有《绝句》十二首,诗前有小序“绝句十二首,皆张打油语也。子言乃谓其能道意中语,故录似之。时正德辛巳九月登高日,书于学圃堂”。[3]411兹选几首诗[3]411-412来看看唐寅口中的打油诗是什么样子:

早起

独立柴门倚瘦筇,鬓丝凉沁豆花风。

曙鸦无数飞旋处,绿树梢头一线红。

南楼

数尽南楼百八钟,残灯犹掩小屏风。

鸡声一片催春晓,都在红霞绿树中。

所见

杏花萧寺日斜时,瞥见娉婷软玉枝。

撮得绣鞋尖上土,搓成药丸救相思。

牡丹

彀雨花开结彩鳌,牙盘排当各争高。

满城借看挑灯去,从此青骢不上槽。

仕女

拂脸金霞解语花,花前行不动裙纱。

香泥浅印鞋莲样,付与芭蕉绿影遮。

正德辛巳是1521年,距唐寅去世的1523年仅有两年,这些诗作应当算是唐寅晚年的作品。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所谓的“张打油”之类的作品,并不是很草率的诗作。如《早起》诗作中,唐寅塑造了一个倚门远眺的诗人形象,唐寅在这里先写出了感官的体验,早起的风有一丝凉意,迎面吹拂过来,唐寅在这里用了“沁”字,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凉风入鬓的触觉感受,这显然是经过仔细推敲的结果。随着诗人的视角望去,眼前就是一幅美妙的画作,晨鸦翔集于天空,远处绿树的梢头正现出初升的朝阳映出的一线红色。诗作给人以静谧优美之感,何来打油诗之说。这样的诗作在唐寅的眼中已经是所谓的“张打油”类了,虽然此说有作者自谦之意味,但亦可见唐寅对诗歌创作的严格要求的认真态度。

综上所述,唐寅对待诗歌创作持两种态度,对应酬类作品是不经意的,但对于非应酬类作品还是很认真的。简单地把唐寅诗歌创作态度归为不经意显然不太合适。

[1][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47.

[2][明]祝允明.怀星堂集:卷十七[M].文津阁四库全书,集421:375.

[3]周道振,张月尊.唐伯虎全集[M].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52.

[4]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G].北京:中华书局1983:1306.

[5][宋]范 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473.

[6][汉]毛 公.毛诗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68.

The Discrimination of Tang Yin’s Attitude towards Poem Creation

MAI Yan-xia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t Communication Colleg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As to Tang Yin’s attitude towards poem creation,Zhu Yizun’s comment was somewhat accurate.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two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poem creation with intensive study of Tang’s works.One was casual attitude which was often adopted in courtesy creations.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scientious attitude was presented in his non-courtesy poems.The latter should be concerned as the essential representation of Tang Yin’s true attitude towards poem creation.

Tang Yin;poem;attitude toward creation;courtesy poems;non-courtesy poems

book=30,ebook=73

I207.22

A

1000-5935(2010)04-0030-04

(责任编辑 魏晓虹)

2010-04-08

买艳霞(1977-),女,回族,河南周口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唐寅诗作态度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兰铁成红楼诗作手稿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别出心裁 自成一格——唐寅《灌木丛筱图》赏析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唐寅绘画专题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