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报纸质版发展前景*

2010-08-15王爱萍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校报网络版师生

王爱萍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处,陕西 西安 710068)

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关注校园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学校对外形象、塑造学校文化和品牌的重要窗口。

很多学校的校报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学校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进入信息时代后,各种校内新闻网、电台、电视台的建立,使得校报的发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报纸的印刷、发行甚至阅读形式都随着网络的普及开始显现出种种问题。作为校园原始信息内容的提供者,如何能够始终确立自己在高校媒体中的主导地位呢?传统报纸与高科技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是突破校报在网络时代发展瓶颈的唯一出路。由此可见,校报上网 (又名网络校报)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势所趋。

一、传统纸质校报存在的普遍问题

1、版式模式化,内容程式化。

高校的纸质校报大多有相对固定的版式,电大系统的校报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一版为要闻版,主要刊发本学校近期党政领导的重大活动、会议报道;二版为综合新闻版,延续一版的校内新闻,着重刊发校内各部门活动、各专业学科动态、各学科教学科研的新信息;三版形式多样,有的为论文版,有的称校园生活版,主要刊登有关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小言论、小论文,还有学习经验介绍、课程学习指点等;四版为文艺副刊,集中刊发师生的原创文学作品。因受版面数量和所处位置限制,高校校报普遍存在信息含量少、版式固定化、内容程式化、报道范围窄、趣味性差等问题,而且受报纸环境的制约,在可读性方面与其他社会报纸不可相比。

2、出报周期长,时效性不强。

高校校报作为新闻纸,应该具备受众面广、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然而,当前高校校报普遍还不“新”。据资料统计,目前全国1000余家高校校报中,周刊占5.1%,旬报占12.6%,半月报接近50%,双旬报和月报占31%,季报和不定期出版的占2%。就全国电大系统来说,出版周期为月报的占绝大多数。出版周期长必然导致时效性不强,新闻传播不及时,很多新闻在见报之前就成了“旧闻”,其新闻价值和新闻影响力大大削弱。加上版数所限,校报所能传播的信息量严重不足。在网络以海量信息为受众提供大量信息的时代,校报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新”度方面处于极度弱势,必然导致报纸吸引力降低,可读性不强,难以吸引师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3、办报条件差,编辑记者队伍建设不完善。

虽然有一部分高校已成立独立建制的编辑部或报社,有的还建立了新闻中心。但从我国高校校报发展的普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校报办报条件差,编辑记者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构成高校校报发展的瓶颈。以《陕西电大报》为例,由于校报《陕西电大报》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为同一个编辑部,共有3名专职编辑人员,这3名编辑人员既要负责校报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又要负责学报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不光要承担校报的策划、选题、采写、组稿、编稿、组版、校对、发行、计算并发放稿费等全部事务,还要负责学报的策划、选题、组稿、编稿、组版、校对、发行、计算并发放稿费等事务,一人担当记者、编辑、编务等多重角色,学习新闻理论和钻研新闻业务的时间极其有限,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加上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极少,使得业务水平的提高也受到限制。而无记者证、无广告收入,又从另一方面制约了校报编辑记者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4、办报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受众需求。

高校校报,包括电大校报,服务的对象和读者群为高校师生员工、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和关心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人士,这一相对集中的读者群本身所具有高素质、高品位、高层次的特点,他们文化层次高,思维敏捷活跃,接收能力强,知识面广,所以对报纸的质量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对信息量的需求面更广、量更大,对新闻的规范更严,对报纸的影响、作用期望更高。但目前校报由于办报宗旨所限,普遍存在内容单调枯燥、信息含量小、领导活动多、会议消息多、工作动态多、可读性不强等问题,校报首先要反映的是本校的各种消息,导致报道范围狭小、信息源和新闻源少,反映的新闻事实不够宽泛,加之校报的版面小,每期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有限。长期下来,校报办报质量没有大的提升,办报水平不见明显提高,相对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5、校园四大媒体并存,网络和社会媒体对校报构成冲击。

时下,校园广播、电视日益发展壮大,网络也在大学校园里快速崛起。高校校报在高校内一元主导的新闻传播格局已被打破,校园广播、有线电视、校园新闻网一起分享校报的主流媒体地位。除了要应对学校内部校园媒体的激烈竞争外,各类社会媒体也纷纷入侵校园,争抢师生们的“眼球”,对校报形成强力冲击。尤其是以网络教育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广播电视大学,师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更多,而网络上大量的社会新闻和各种信息令人目不暇接,校园网也以适时发布信息的方式,及时报道了校内新闻,让师生尽早了解了校园内发生的各种新闻事件。相比之下,出版周期较长的纸质校报,在和其他媒体的时效性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重视校报媒体阵地,发展校报网络版

互联网开辟了媒体的新纪元。作为高科技新兴媒体的网络,正以其时效性、互动性、图文并茂等特点,对传统媒体构成极大冲击。网络的运行也打破了校报在高校内一元主体构成的新闻传播格局,各高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学校的新闻、动态、事件等都以第一时间出现在校园网上。同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院系、学生社团都可在自办的网站或主页上传播新闻。除此之外,社会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网络媒体也在争抢师生们的“眼球”。校报如果不及时利用网络媒体使自身得到发展壮大,其阵地必定会被其他媒体所占领。

高校校报要应对网络媒体的强大竞争,必须主动上网,实施“报网结合、互补互利”的发展战略。校报上网不但新闻快、时效性强,还能及时更新、下载,许可利用一些资料做链接报道,实现新闻报道的立体化;同时在网上可设置许多针对校园、贴近师生的专栏,以弥补校报信息少、速度慢、沟通难、影响小的不足。目前校报上网主要有电子版和网络版两种形式。校报电子版,一般是将校报的内容原封不动搬到网上,这是校报上网的初级阶段;校报网络版,即开发专门的校报网站。除报纸内容外,还可发挥网络的优势,设置网上投稿、文章检索、校报BBS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功能。尤其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的广播电视大学师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网络,师生在教学和学习的间隙可以随时浏览校报网络版上有关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最新信息,了解学校近期发生的重大活动、院系和学生社团的系列活动等,扩大校报的影响力。

如今,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重视网络化对校报的意义,纷纷搭建了本校的“校报网络版”,实际上是校报网页化。和传统纸质校报相比,校报网络版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

1、传播速度迅速,传播面广。

网络有实时传输的特性,且可以同步保存,这样就具备了电视、广播时效性强的优势,同时,又克服了其转瞬即逝的弱点,便于师生适时查阅,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校报网络版与印刷版相比,省去了排版、制作胶片、印刷、发行等程序,直接在电脑上制作后便可送上网络投入传播,这其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校报的传播范围也扩展为无限传播,无论是本校的学生,还是学校教师与领导,无论是毕业的校友,还是准备考入本校的中学学生,无论是中国学生的家长,还是海外想留学中国的外国朋友,都能够及时进入了解阅读各位校报编辑制作出版的校报。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传播对于信息捕捉、更新的速度之快是其他任何媒体无法比拟的,这恰好为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方便,师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适应其创新欲望。

2、信息纵横拓展,新闻报道有深度。

纸质新闻报道,要想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只能以静态的图片、专访、述评等形式,在文字上下功夫。而校报网络版在对新闻进行处理时,则有着广阔的自由空间,它既可以传送文字、图像和声音,形成一种动态的立体传播效果,使报道达到相应的深度,又可以通过超级链接,提供大量背景资料,包括有关文件档案和地图、报道中涉及的主要新闻人物小传及相关新闻和不同观点等,使报道达到理想的广度,使受众全方位了解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这种纸质媒体无法比拟的拓展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媒介特性,恰好迎合了师生对信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需求欲望。

3、网络媒体的交互性缩短了授与受的距离。

网络媒体有别于其他媒体的本质特征就是他的交互性、互动性,校报网络版也是如此。这使得他与读者之间距离缩短随时进行交流成为可能。比如对有关事件的评论,读者可以在线参与;对有关报道的反馈,读者可以随时发一封电子邮件;读者还可以注册登录,对校报进行点评,或和编辑记者进行实时讨论。此外,网络信息全天候的驻留性,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的信息内容和时间自主选择,这也极大地方便了校报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大大激活了热心读者积极参与的互动欲望。

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校报的发展面临挑战,同时也为校报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高校校报要走出困境,得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在报网融合上下工夫。校报上网不但新闻快,时效性强,还能及时下载,并可利用一些资料做链接报道,同时在网上可设置许多针对校园、贴近师生的专栏,以弥补校报信息少、速度慢、沟通难、影响小的不足,开辟出一片新天地。目前全国大多数的校报已经有了校报网络版,还有“中国高校报网”和“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集中展示高校校报风采,读者可以通过各校报网页和“中国高校报网”、“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点击浏览学校新闻。创办校报网络版也是包括《陕西电大报》在内的其他尚未上网校报的发展目标。

[1]惠继荣.利用“第四媒体”谋求发展空间——浅论高校校报的网络版 [J].新闻世界,2002,(10).

[2]张岚.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J].新闻记者,2004,(8).

[3]吴斌.关于高校报网融合方式的探讨 [J].青年记者,2009,(5).

猜你喜欢

校报网络版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校报生存浅议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麻辣师生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网络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竞争危机和发展对策
大英百科全书“要绝版”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