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灵动的评价呵护个性生成

2010-08-15福州市岳峰中心小学董锦菁

海峡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思维评价老师

福州市岳峰中心小学 董锦菁

新课标实施以来,个性生成成了一个“高频词”,这反映了当今教学改革对课堂动态个性生成的关注,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生成,已经成为共识,然而,生成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当,可以上出一节出彩的好课,播下创造的种子;处理不当,会陷于尴尬之地,熄灭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苗,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究竟如何呵护学生的个性生成呢?教师灵动的评价点燃希望之光。

学生的个性生成是随机的、多变的,但当我们把各种各样的个性生成收集起来罗列在一起时,便不难发现,个性中有共性,它们有各自的相似点,可以进行分类。呵护每一类个性生成的评价策略也是相似的,只要我们判断个性生成的类型,就可以面对生成,游刃有余了。

1 推波助澜,呵护正确的个性生成

回顾我们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课堂个性生成对于教师来说多数是“正中下怀”的,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下,学生学得主动,说得到位,面对着这样的个性生成,教师是否就心中窃喜,无需应对了呢?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个性生成需要教师用评价来推波助澜。

体态肯定是一种评价策略。对学生的评价须发挥体态语言的功效,有时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轻抚,一个大拇指,都会给学生极大的满足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画龙点睛不失为一种评价好方法。小学生形象逻辑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在课堂对话中,学生的发言往往少了一些概括和升华。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来一两句点睛式评点,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激情鼓励式的评价最能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回答予以高度评价,充分赞赏,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动机。如上《检阅》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说说博莱克内心的想法,一位学生侃侃而谈,说得十分精彩。老师不禁激情评价:“将来你一定是位出色的心理学家,瞧,你对博莱克的心理可真是体察入微啊!”小小一句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品尝成功的欢愉,也许还会在他心里埋下理想的种子。

渲染煽情评价可不是演员的专利,有时为了引学生入情入境,需要教师用语言渲染,拨动学生的心弦。比如教学生古诗《春日》时,让学生说说诗歌所描绘的春景,学生尽情描绘后,教师趁热打铁,用优美的语言礼赞春光,进一步激起学生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2 理解宽容,纠正错误的个性生成

课堂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的误区,面对这些错误生成,我们首先要抱着理解宽容的态度,“人非草木,孰能无过”,有了这种平和理解的心态,就能不心急,不抱怨,既缓解了学生的焦虑,又助老师从容评价。

有错就要纠正,最高效的纠正就是教师直接纠正式的评价。纠正时要注意语气,不能用一种不耐烦甚至愤怒的态度,那样只能适得其反。师生间如果形成了上下级关系,没有平等亲密的交流,就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因而压抑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导致教学效率降低。

纠正错误还可以用转移目标式评价,把球“踢”给其他学生,发挥其他同学的才智,纠正错误,班级里形成同学学习上平等互助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教师构建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时对错误型生成我们不能急于给学生一个正确答案,而要引导学生自己顿悟,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展示学习过程,这时引导自悟型评价非常管用。如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江畔独步寻花》一诗时,学生质疑:有什么花?一时众说纷纭,一位学生说有水仙花,显然这是错误的,这时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揣摩诗歌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学生马上恍然大悟。如果是水仙又如何有枝呢?既纠正了错误,又明白了读书思考要联系上下文。

3 打破沉默,应对冷场型个性生成

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有思维卡壳的时候,这时候课堂上便会出现令人尴尬的沉默,这就是冷场型生成。在崇尚对话式课堂教学中,不怕说错话,就怕不说话,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独角戏可就没劲了。怎么办?

3.1 读书等待,此时无声胜有声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思维需要时间保证,课堂的冷场是正常的,因为学生需要思考,心急的是老师,老师总是把一秒的等待当作一年一样漫长,于是自乱阵脚。其实不妨舒缓一下情绪,让学生再读读书,不给压力地思索一番,耐心等待,一定会柳暗花明,重现活跃的课堂氛围。

3.2 耐心讲解,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时学生真的卡壳了,左思右想,还是不明就里,这时教师就要耐心讲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倘若学生都能自己弄懂学会,那还需要老师做什么?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不要接受学习的方式,其实,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所限,因为学习内容的特点,小学生还是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因此教师讲解谜团,引领学生拨开迷雾,依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3.3 分解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学生思维受阻,教师还应考虑是否因为问题太难或不够明确的缘故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应对。所以教师还可以通过分解问题,使问题变得具体明确,减缓坡度,便于思维,以增加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形容枯槁”的意思时,用了分解问题法来应对冷场型生成。他让学生先讨论“形”、“容”、“枯槁”各自的意思,再教学生把它们组合起来解释,词语的理解变得自然轻松,还学到了基本的解词法。

4 随机应变,呵护另类的个性生成

这种个性生成是最令教师头疼的生成,它们逾越常规,甚至匪夷所思。但它们又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最能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素养和教学机智。

4.1 捕捉放大,精彩生成别错过

有的学生极富创见,发表的见解出人意料又极为精彩,教师千万不能错失良机,要好好捕捉这瞬间即逝的精彩个性生成,帮助学生加深感悟,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比如,一位教师在上《燕子专列》一课时,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谁冒着严寒寻找燕子?”学生想到可能有老人,可能有政府官员等等,这时一个学生说:“猎人也出来寻找燕子救护燕子了!”这个想法很特别,因为猎人是打猎的,怎么会来参加解救燕子呢?这就是另类型生成,乍一看,好像不合逻辑,细一想,却是个绝妙的回答,在瑞士政府的爱心感召下,连铁石心肠的猎人也加入了这爱心行列,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呀!这时教师就要敏锐地捕捉它,让学生阐述理由,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瑞士政府的仁义之举,瑞士人民的浓浓爱心。

4.2 淡化缩小,偏题生成莫死磕

有时候,很多另类型个性生成着实另类,你说东,他偏往西,和我们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这种个性生成切不可和他死缠烂打,而要淡化缩小,一语带过,既保护学生的独创性,又能巧妙、自然、迅速地言归正传。

一位孩子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看法:“我不喜欢乌鸦,小石子扔进水里水就脏了,还喝?!”真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怎么办?一位老师运用了淡化缩小法进行应对:“你真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不过当时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只找着了这瓶水,所以只能先解渴再说了。”多好的淡化处理、一语带过呀,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理解,又避免了因他的个性感悟误导其他学生,偏离教学目标。

4.3 顺势引导,价值取向不背离

学生提出了另类的看法,虽是个性解读,却存在价值取向的偏离,这时是非要引导,可是“强扭的瓜不甜”,只有顺应学生的思维往下走,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才能心服口服。

举个教例:教学《太阳》一课时,老师问学生喜欢太阳吗?学生说不喜欢,然后列举了太阳的诸多“罪状”。老师顺势说:“那干脆不要太阳了!”学生哗然:“那可不行!”一讨论大家发现太阳还是蛮可爱的,缺了它地球还真不转了。顺势引导,学生自然而然改变了想法。

4.4 暂时搁置,笑而不答非下策

还有些其他类型个性生成是没有多少意义或是教师一时无法应对的,教师不妨暂时搁置它,来个冷处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常采用“常打问号”的策略,让学生质疑,其中难免无关痛痒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叫圆明园,为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不是四天,问题虽然幼稚,但学生的勤学好问是值得珍视的,我们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又不能浪费宝贵的40分钟,那么,不妨微笑地来个冷处理吧。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个性生成。个性生成,展示学生的心灵世界;个性生成,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之一就是要体验丰富的评价内涵,拥有高超的评价技巧,方能以呵护为主题,用灵动的评价奏出天籁之音。

猜你喜欢

思维评价老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