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然选择

2010-08-15寇改红于新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4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经济

□文/寇改红 于新茹

“低碳经济”作为时下人们热议的一个新话题,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同时也是股市上资金热烈追捧的一个板块。今年“两会”期间,关于低碳经济的提案受到高度关注,据悉名为“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已被列为会议“一号提案”。

一、低碳经济的起源及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起源。“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英国布朗首相于2007年11月阐述英国的主张是,努力维持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这就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10~15年内达到峰值,到2050年则消减一半。为此,需要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经济模式,确保未来20年全球22万亿美元的新能源投资,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碳排放量的降低,应对全球变暖。

面对当前高碳排放所带来的问题,各国科学家及政府高度关注,2009年12月7日至18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在遏制全球变暖的问题上作出表率,无疑鼓舞世界士气。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何谓低碳经济?首先需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界定。如果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来说的,那么它是一种经济形态,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创造的GDP或附加值比较高;二是社会人文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比较高。查阅各种资料,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我们给低碳经济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创新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

(一)全球性的气候、能源和经济问题。目前,人类面临两个最大的问题:气候问题和能源问题。气候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当量浓度达到400PPM(百万分之一),如果到了450PPM,全球温度会上升2℃,北冰洋的冰层就会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英国科学家讲人类拯救地球的时间只有7年,气候问题成为关系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解决之道就是发展低碳经济,用市场化的办法,使高碳经济为低碳经济买单。

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说明此前的高碳经济(煤炭、钢铁、有色等)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如果全世界人民都像美国人那样去买大房子和大排放量汽车,那么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地球毁灭。

我们经历的这个人类历史上第六大超级熊市也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简单的经济崛起之路,按照高耗能、高消耗、高排放的老路发展下去是不可持续的。新经济体的崛起必须开创新的经济发展道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崛起的必然之路。

(二)发展低碳经济符合我国的国情。中国走发展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中国应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十分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做负责的大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好处。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其益处多多:有助于节约能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从而巩固能源安全;可缓解当地的污染物并保护当地环境的完整性;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可推动发展创新和先进的技术,增加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发展低碳经济与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契合,这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为中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重要抓手。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人类的发展是不断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的过程,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面对经济困难和危机的时候,人类总能通过科技进步的办法突破资源约束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所以,经济萧条期最容易爆发科技革命。最近,各国都在探讨对高碳行业和企业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通过排放许可权交易补贴低碳和零排放的清洁能源,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解决气候问题的目的。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要有适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的相关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学研中还难以承担科技创新主体的重任,在这个过渡阶段开展有效的扶持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比如,政府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变目前单一的减税和免税模式为实行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等国际上通用的方式,调动企业加快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源向循环经济领域配置。我们还应该有相应的政策补贴。所有技术的研发、运用,都会经历从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转化过程,如果我们给予补贴,就会加速降低成本的过程。对一些暂时不具备商业竞争力,而社会成本又比较低的能源和技术进行补贴,会使它们更迅速地成长,走向市场竞争。

(二)要建立一套清晰的低碳产业发展技术序列。在具体的低碳排放产业体系构成中,需对涉及的行业做出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技术规范指标。目前,我国在低碳技术选择上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估和规划,要实现低碳发展,就应该先确立国家清洁能源战略和技术路线图。应该从众多的低碳技术中选择符合国情和发展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尽快制定低碳技术重点发展战略规划,列入“十二五”科技发展计划及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计划。设立低碳技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立多种形式低碳技术产学研联盟,大力培育和发展低碳经济产业。总之,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低碳技术规范,将对我国的低碳产业体系形成和发展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提高能源效率。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间非常大。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先进的技术有,最落后的技术也有。像钢铁行业,中国有一些领先技术,例如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水平比较低,但小炼钢和落后技术则能耗高、排放多。这就意味着要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中国在钢材、水泥、化工、机械等领域投资力度非常大,“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淘汰小火电、小水泥、小造纸,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即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应制定更多的措施去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四)企业应勇担责任,紧紧抓住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战略机遇,调结构促转型、节能减碳促发展。中国的各行各业正在积极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加入到“节能减排”的行列中来,比如有的企业通过降低能耗实现低碳目标;有的通过无线解决方案促进城市更有效地管理;有的则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促进其他行业部门实施减排项目……。某种角度而言,它们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成果或许会成为后来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示范效应。联想、皇明等名牌企业的做法,具有示范作用。

(五)从消费者行为来看,需要在全社会树立低碳理念,推行低碳生活准则。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往往把着眼点放在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上,而相对忽视公民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参与,公众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还不能跟上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不仅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在公民中倡导低碳生活,共同打造低碳社会。必须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宣传等,引导公众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跟上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让“低碳”概念热起来,并长期热下去。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来加速低碳经济建设进程,至关重要。

总之,走“低碳经济”之路是一条长期而曲折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各方面一起努力,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新型的“低碳经济”国家。

[1]李剑峰.关注哥本哈根会议的长期效应.证券时报,2009.12.

[2]杜吟.从名牌企业实践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中国质量报,2010.3.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能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