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探讨

2010-08-15胡杨吴龙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21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信息

□文/胡杨 吴龙飞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探讨

□文/胡杨 吴龙飞

本文针对目前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达到提高煤炭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

信息化建设;煤炭企业;实施

根据温家宝《关于制定“十一”规划建议的说明》和国家有关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方针和政策,煤炭工业信息化建设应当充分体现煤炭行业特点,大力推动煤炭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煤炭工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等信息技术(IT)改造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模式,对信息资源集成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为企业的战术层、战略层和决策层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以制定出有利于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决策,从而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将煤矿的井下生产、安全监察、事务处理、销售管理、资金流动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加工成可以方便了解和使用的信息资源,实现生产的优化组合及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煤炭企业若想达到预期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煤炭企业的应变和竞争能力,就必须在煤炭产品的质量、性能、交货期及价格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在市场的大环境下,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加强管理,因此要在管理方法、模式、手段和工具等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为了在市场中赢得更大的竞争力和争取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进行科学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就整个煤炭行业而言,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仍然很难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1、领导对信息化理念认识不够。有些领导对于信息化理念认识不足,从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就能看出来。众所周知,在国内的煤炭企业中,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煤炭企业的经营、生产、市场、销售、采购及财务等各项事务都等着他做决策,很多事情都比信息化重要。

2、信息化与煤炭企业文化相脱节。信息化发展与煤炭企业长远战略和企业文化不符,与企业管理改革、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脱节,没有实现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流程、板块的固化,通过跟踪、分析、反馈、调整等环节,适时把握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动态。实现煤炭企业文化流程标准化、沟通交流的网络化、文化建设可视化,强化员工的互动性、文化建设随时性,就必须提高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效率,规范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的持续行为,促进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3、信息缺乏横向贯通,纵向穿透。信息化管理规范力度不够,系统之间重复建设,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封闭建设,缺乏统筹和信息共享,各自为政,形成兼容性不足的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浪费,如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通信功能而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各系统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不仅制约了整体效益的发挥,也提高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运营成本。

4、信息系统应用性水平不高,造成系统与业务脱节。虽然如单一功能的监控系统(如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束管系统等等)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黑龙江省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控技术已经得到推广,但矿井自动化中的副井提升电控系统、大屏幕系统、工业电视系统、压风机自动控制子系统、通风机监测子系统、矿山救援信息系统等应用水平都不是很高,而实际业务在操作中经常遇到很大的困难。

5、信息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仍然落后于信息系统建设速度。部分煤炭企业盲目相信大的软件公司,而现实中有些大型软件开发公司的开发人员并不了解煤炭生产管理以及业务操作流程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用于现代煤炭企业的信息系统,并且往往开发成本都非常高。也有一些煤炭企业盲目提出建设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认为这个ERP是万能的,而没有注意到市场上很大部分的ERP系统是为制造业开发的,并不适用于采矿业。

6、兼具信息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复合人才不足。由于煤炭行业的艰苦、员工的平均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很难有高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投身进来,煤炭行业专用软硬件研发和服务相对滞后,研发力量薄弱,这种复合型人才的不足直接导致了适合煤矿行业特点和需求的IT专用软硬件产品和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目前比较缺乏,难以满足煤矿企业生产和安全工作的需要,也不适应传统产业改造和企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三、煤炭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煤矿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从单项应用走向系统集成,成为煤矿信息化建设新趋势。

1、加强领导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首先必须让领导了解信息化的优势,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投资的,短期内很难见到收益,不像其他部门有投资就有回报,必须让领导改变这顾虑,这就要从煤炭企业的外围环境和内部环境都要转变,需要加强政府和煤炭管理部门对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煤炭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特别是企业IT部门的信息主管部门,作为公司的“桥梁”,必须和各部门沟通好。

2、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确保信息化建设质量。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能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封闭地实施自己所需要的系统。在规划时一定要注意主次分明、适当取舍、循序渐进、相互协作;同时,还要分从易到难分阶段地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如首先开发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束管系统、物资供应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销售系统、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等主要生产管理系统,然后再开发其他辅助系统,如人事管理系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矿山救援信息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

3、合理确立系统的目标和内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从实际需要和未来出发,确立适度的开发目标和内容,使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系统的开发者对系统建设心中有数,以便有效地安排和部署开发工作,并且在开发过程中逐步确立新的工作方式。由于煤矿信息系统的目标和内容涉及的面很广,开发过程中要考虑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在制定总体规划时,不要搞成计算机选型规划,不要搞成局域网配置与设备的选型规划,不能只依靠网页页面和电子邮件,要真正实现企业内外信息流动、共享和应用。制定规划时,必须把总体资料规划作为主要内容,才能建立起结构稳定、信息丰富、更新及时的共享数据库。总体资料规划的实质,就是运用信息组织技术,将企业多年来所积累的结构不合理、资料冗余混乱的“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的重组,从而极大地减少资料接口,实现高文件资料环境的系统集成;要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就是将“需求分析”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减少信息资源浪费。系统的功能设置科学完备、数据处理正确、操作简便易学,把系统进行分解,系统建设的规模一般较大,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子系统,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系统分解时关键要制定数据的标准性,以确保各个子系统间未来的对接;再就是对开发出来的系统进行评估,包括应用水平评估和效益评估。

4、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保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科技创新也是以人为本的创新。要采取有力措施在稳定原有技术队伍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面授和网上答疑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在职、转岗的知识更新培训,培养各种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发挥其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科研单位、设计院和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逐步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的信息技术自主研发中心,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通过相互兼职和培训的形式,加强不同单位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培养既懂得信息技术又熟悉掌握煤矿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加强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但可以加快煤炭传统产业改造,而且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改造我国传统的煤炭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促使业务流程再造和结构优化,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煤炭企业向工业化进军,提高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顾北矿)

[1]袁伟.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7.

[2]马宝来.浅谈煤炭企业竞争中的信息化建设[J].煤炭经济研究,2009.10.

[3]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R].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1.

[4]李毅.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山东煤炭科技,2009.6.

F27

A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信息化信息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