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2010-08-15付永平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校园网新建规划

付永平

(安康学院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付永平

(安康学院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从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出发,结合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认为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采用跨越式建设模式更为有利,并提出了该类院校信息化建设方案与步骤.

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建设模式

1 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9年至 2009年 4月 14日,教育部先后批准建立了 238所普通本科院校,占全国 770所普通本科院校的 31%[1][2].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是从专科学校升格或者是办学力量较弱的几所学校合并而成.升本以来,这些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有高校都接入了 Internet,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 100M甚至 1 000M,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逐渐丰富.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完成,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水平较低,应用系统数量少,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管理体制及管理水平等仍然带有一定的专科特点,信息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这类院校普遍对如何实现数字化校园、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 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研究

高校信息化建设一般包括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环境建设是基础和前提,资源建设是核心和灵魂,组织建设是保障[3].根据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连续发展的米歇 (Mische)模型[4],高校信息化建设可分为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单项应用系统建设阶段、应用系统集成建设阶段、学校综合资源信息系统建设阶段.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多数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校园网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但网络覆盖率还比较低,多数学校学生公寓未接入校园网.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比较贫乏,业务系统数量少,应用系统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一卡通”系统和无纸化办公系统多数尚未建设,信息化程度低.

在上述条件下,如何实现学校综合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最终建成信息高度集成共享的虚拟大学呢?各校的建设模式大致可分为如下二种:

模式一,渐进式建设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依次进入单项应用系统建设阶段和各部门应用系统集成建设阶段,最终完成学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和虚拟校园建设.

该模式的特点是:先局部,后整体;先建急需的资源及应用系统,逐渐扩大应用规模和范围,当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把各部门及院系的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字化校园和虚拟大学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该模式的优点是以应用为导向,逐次投资建设,资金压力较小.缺点是投资建设缺乏规划性,建设周期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系统越来越多,资源共享越来越困难,集成难度逐渐加大.有些系统因无法集成或集成成本过高遭淘汰,造成重复投资建设.即使花大量时间与资金完成多个信息系统的集成,往往由于系统结构复杂,数据多层交换,速度慢,稳定性差,可维护性差.不少“老牌”高校信息化建设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模式二,跨越式建设模式.从信息资源规划 (IRP)的基本理念出发,统一规划,先建全校性的基础平台,然后基于基础平台一次性或分批建设各部门级应用系统,最终实现数字化校园和虚拟大学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该模式跳过信息化建设第二阶段的单项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第三阶段部门级应用系统整合,直接建设学院综合信息系统.其优点是建设周期短,数据共享程度高,能有效避免重复投资,维护容易,可扩充性好.缺点是投资较集中.

3 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方案及步骤

从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出发,结合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学校发展规划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借鉴其它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充分考虑到投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着科学规划、技术先进、可扩展、可升级的基本原则,既要避免规划不到位造成的日后功能限制,也要避免规划失误造成的功能闲置.总的原则是:建好队伍,搞好规划,订好标准,分步实施.

3.1 重视信息化机构及队伍建设.高校应首先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从组织上和人力上保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及实施.

3.2 规划及标准的制订.重点做好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信息编码标准,及时制订数字校园总体设计规范、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规范、应用规范、用户管理规范等.

3.3 规划的分步实施.规划的实施建设分如下几步: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应优先实施.实现骨干网络千兆或万兆,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网络节点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职工宿舍及学生公寓.这是网络应用的前提,是“通路工程”.

重点建设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的生活.当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后,及时建设基于校园网的学习资源库、网络课程、网上图书馆、网上课件资源库等平台,应当是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工作.

数字化校园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在完成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后,应采用跨越式建设模式,自顶向下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实施.具体来讲,就是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一套信息编码标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访问入口的信息门户平台、数据共享平台、集成接口的业务构建平台,统一认证授权平台).开发一系列应用系统,集成部分原有系统,建立一个集教务、教学、图书、人事、财务、科研、档案、后勤、基建等为一体的、数据共享的、业务互通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和共享.最终实现电子校务 (信息发布平台、办公自动化、数据中心、集成的信息系统)、教育资源 (网上教学、数字图书馆等)、虚拟社区 (后勤服务、校园一卡通等)、网络服务与网络安全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这样做不仅可节约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而且可提高校园网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 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不要沿用“老牌”本科院校渐进式建设模式,而应针对本校实际,采用跨越式建设模式,尽快缩小与“老牌”本科院校信息化水平的差距,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1]于从文,丁建军.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九次研讨会召开[EB/OL].中国新闻网,2009-12-1.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zcdt/news/2009/12-01/1994126.shtml.

[2]教育部.2009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EB/OL].中国教育部网站,2009-05-14.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28/info1242788474781628.htm.

[3]张光慧.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建设的基本内涵[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5-6-15.

[4]仲秋雁,刘晓东.基于 I RP的数字校园建设系统集成及重建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网络,2009,(1).

Study on theM odes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Newly Established Un iversity

FU Yong-ping

(The Center of I n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Ankang Un iversity,Ankang,Shaanxi725000,Ch in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notation and modelof the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We hold the leap-forward construction model is advantageous to infor 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y and propose the scheme and steps of infor 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is kind of university.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y;infor matization construction;leap-forward construction mode

G640

A

1672-9021(2010)02-0054-03

付永平 (1965-),男,陕西子长人,安康学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教育信息化.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SGH0902127)

2010-04-15

[责任编辑普梅笑 ]

猜你喜欢

校园网新建规划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