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湖州词人闵如霖考略*

2010-08-15潘明福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吉士礼部翰林院

潘明福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明湖州词人闵如霖考略*

潘明福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闵如霖乃明代湖州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为人宽厚,历官清华,一生三典文衡,一主武举,奖掖人才颇多。依据相关典籍,勾勒闵如霖的生平事迹,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了解这位明代湖州著名文人。

湖州;词人;闵如霖;生平

闵如霖是明代湖州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三典文衡,一主武举,屡居要职,政绩卓越。对于明代如此重要的一位人物,其生平仕履的具体情况,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梳理。有感于此,笔者不揣谫陋,依据相关典籍,对闵如霖的生平、仕履情况作一番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钩稽和梳理,以期更好地了解闵如霖其人其文。

其一,闵如霖,字师望,号午塘(或云“午堂”),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家居乌程晟舍。

《(乾隆)乌程县志》卷六“人物·明”载:“闵如霖,字师望,号午塘,家乌程晟舍里。”《皇明词林人物考》卷八“闵师望”条载:“闵公名如霖,字师望,乌程人。”明朱大韶所编《皇明名臣墓铭·兑集》载明袁炜撰《南京礼部尚书午塘闵公行状》(以下简称《行状》)云:“公讳如霖,字师望,午塘其号也。公之先为汴人,宋宝庆中有将仕郎某者,避兵乱,徙家乌程之晟舍里。”则闵如霖字师望,号午塘,乌程晟舍人,乃可无疑也。然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四十四“礼部三”载“闵如霖,字师望,号午堂,乌程人。”则闵如霖又有“午堂”之号,抑或“午堂”乃“午塘”之误,然不敢遽断,故录之以存疑。

其二,生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祖闵珵,父闵蕙,皆以如霖显贵,赠封礼部侍郎。

闵如霖生年,《行状》载之甚明:“公之生以弘治癸亥八月二十八日。”“弘治癸亥”即弘治十六年(1503年)。又,《行状》载:“公讳如霖……寿官,公曾祖也。寿官生珵,珵生蕙,蕙生公。珵、蕙皆以公贵,赠礼部侍郎。”据此,闵如霖祖闵珵,父闵蕙,皆因其显贵,得以封赠礼部侍郎。

其三,七岁而孤,受舅氏迫害,归依从父闵芹。

《行状》载:“公考赘于沈,生公七年没,沈淑人(笔者按:即如霖之母,封赠淑人)亦相继谢世。舅氏利公货,谋害之,置毒饮中,公觉,幸不死。乃尽弃,独跳身归闵,依从父检校君芹。”

其四,嘉靖七年(1528年)中举;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及第,改庶吉士。

《浙江通志》卷一百三十八“选举十六·明·举人”项“嘉靖七年戊子科”下录闵如霖之名,名下小注云:“乌程人,壬辰进士。”同书卷一百三十二“选举十·明·进士”项“嘉靖十一年壬辰科林大钦榜”下录有“闵如霖”之名,名下小注云:“乌程人,礼部尚书。”《行状》载:“嘉靖戊子举于乡,壬辰登进士第,改庶吉士。”《(乾隆)乌程县志》卷六亦载如霖“嘉靖壬辰进士。”“嘉靖戊子”即嘉靖七年(1528年),嘉靖壬辰即嘉靖十一年(1532年)。按:闵如霖进士及第,改庶吉士,此中略有曲折。《弇山堂别集》卷八“一岁两考庶吉士”条载:“嘉靖壬辰初,取钱亮、许檖、闵如霖、卫元确……,进呈矣,上阅卷见弥封有不固者,寝之。寻诏复选,得吕怀、范瑟、钱亮……闵如霖……,盖以后选为重也。”同书卷八十二亦载:“(嘉靖十一年)是岁,改庶吉士。已取钱亮、许檖、闵如霖……,上阅卷,见弥封官姓名,疑有私,遂报罢。后复选吕怀、范瑟……闵如霖……,命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顾鼎臣教习。”

其五,嘉靖十三年(1534年),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乌程县志》卷六载闵如霖“(嘉靖)甲午,授编修。”《行状》亦云:“(嘉靖)甲午,授翰林院编修。”“嘉靖甲午”即嘉靖十三年(1534年)。

其六,嘉靖十五年(1536年),奉诏充经筵展书官,校录御文,修《宋史》,并出使诸藩。

《(乾隆)乌程县志》卷六载:“诏使宗藩,馈馀悉不受。”未载闵如霖“使宗藩”之具体时间。考《行状》,有如是之载:“(嘉靖)丙辰,奉诏充经筵展书官,校录御文,并修《宋史》,以大庆斋御书使宗藩诸藩,馈遗悉却不受。”按:“嘉靖丙辰”乃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是时,闵如霖已升南京刑部尚书,且据《行状》所载,闵如霖“校录御文,并修《宋史》”事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已完成,故《行状》系闵如霖“奉诏充经筵展书官,校录御文,并修《宋史》,以大庆斋御书使宗藩诸藩”诸事于“嘉靖丙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必误。考《行状》在闵如霖“奉诏充经筵展书官,校录御文,并修《宋史》,以大庆斋御书使宗藩诸藩”事后,有“(嘉靖)戊戌,为会试同考官”一事,则“校录御文”诸事必在“嘉靖戊戌”(亦即嘉靖十七年,1538年)之前,由此,“丙辰”当为“丙申”之误。

其七,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会试同考官,未几,升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修撰。

《行状》载:“(嘉靖)戊戌,为会试同考官,寻升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修撰。”“嘉靖戊戌”即嘉靖十七年(1538年)。

其八,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主应天乡试;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主武举事。

《行状》云:“(嘉靖)癸卯,主应天乡试。(嘉靖)甲辰,复主武举试事。”张萱《西园闻见录》卷四十四“礼部三”亦载:“闵如霖……嘉靖癸卯,主应天乡试。既撤棘,有狂生某者,诣公自言,公令诵其文,诵未毕,公即抽所落卷示之,议弹甚悉,其人愧服而去。”“嘉靖癸卯”即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嘉靖甲辰”即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又,《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二“科试考二”亦载:“(嘉靖)二十二年癸卯……命翰林院侍读华察、右春坊右中允闵如霖主应天试。”

其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任左春坊左谕德,奉诏纂修会典。

《皇明词林人物考》卷八“闵师望”条载闵如霖“转谕德,奉敕纂修会典。”《明分省人物考》卷四十六“浙江湖州府”下“闵如霖”项亦载“寻转谕德,奉敕纂修会典。”皆未言如霖“转谕德”、“修会典”之具体时间。然《行状》言之颇详:“(嘉靖)乙巳,以校录御文并修《宋史》书成,升左春坊左谕德,复奉诏纂修会典。”明言闵如霖任左春坊左谕德、纂修会典的时间为嘉靖乙巳,亦即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

其十,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任侍讲学士(或云侍读学士、讲读学士),署翰林院事。嘉靖三十年(1551年),升太常寺卿,掌国子监祭酒事。

明雷礼《国朝列卿纪》卷一百五十九“国子祭酒行实”条载:“闵如霖……嘉靖壬辰进士,二十八年任侍讲学士,署院事。三十年,升太常寺卿,掌国子祭酒事。”《行状》云:“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寻升太常寺卿,掌国子监祭酒事。”未言具体时间。又,《弇山堂别集》卷四十六“讲读学士表”载:“闵如霖……嘉靖二十八年任讲学。”同书卷六十三“国子祭酒年表”项载:“闵如霖,浙江乌程人。由进士三十年常卿,掌监事。”则闵如霖任学士、太常卿及国子祭酒之时间甚明,惟《国朝列卿纪》云其为“侍讲学士”、《行状》云其为“侍读学士”、《弇山堂别集》言其为“讲读学士”,略有不同,未详孰是。

其十一,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拜礼部右侍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转礼部左侍郎,并以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之身份,主教庶吉士。

《行状》载:“(嘉靖)壬子,拜礼部右侍郎,转左。(嘉靖)癸丑,裕、景二府婚礼成,上嘉劳……。是年,上选天下进士若干人为庶(吉)士,特命公以侍郎兼翰林学士,往主教事。”“嘉靖壬子”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嘉靖癸丑”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按:《行状》载如霖转礼部左侍郎于“拜礼部右侍郎”之后,未明言具体时间,似承前与“拜礼部右侍郎”同为“嘉靖壬子”(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实则不确。考《弇山堂别集》卷五十六“卿贰表”下“礼部左右侍郎”项,有如是之载:“闵如霖,浙江乌程人。由进士(嘉靖)三十一年任右,三十二年转左。”知闵如霖由礼部右侍郎转礼部左侍郎乃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弇山堂别集》卷四十六“学士”项载:“闵如霖,浙江乌程人。嘉靖三十二年,以礼左侍任迁,吏左侍仍兼任。”同书卷八十三载:“三十二年癸丑,命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翰林院侍讲、学士敖铣为考试官,取中曹大章等廷试,赐陈谨、曹大章、温应禄及第。是岁,特开科凡四百人,改进士张四维、王希烈、姜宝、万浩、南轩、孙铤、吴可行、梁梦龙、孙应鳌、晁东吴、孙九功、冯华、陆泰、马自强、李贵、赵祖鹏、吕旻、方万有、胡汝嘉、徐师曾、王文炳、姚弘谟、张巽言、王学颜、郭敬言、李蓘、蒋淳、王咏为庶吉士,命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程文德、礼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闵如霖教习。”所载闵如霖任翰林学士及“主教庶吉士”之具体时间与《行状》所载相同,皆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然《明分省人物考》卷四十六“浙江湖州府”下“闵如霖”条载:“(嘉靖)壬子,以礼部侍郎兼学士,主教庶吉士。”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八十《闵如霖小传》及《皇明词林人物考》卷八“闵师望”条亦皆载:“(嘉靖)壬子,以礼部侍郎兼学士,主教庶吉士,与多士商论国家大故,使知辅养所急。”皆系闵如霖“以礼部侍郎兼学士,主教庶吉士”事于“嘉靖壬子”,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误。

其十二,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任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

《皇明词林人物考》卷八“闵师望”条及《明分省人物考》卷四十六“浙江湖州府”下“闵如霖”条皆载闵如霖“主教庶吉士”后“寻改吏部,掌詹事府。”未明言“改吏部”之具体时间。然《行状》载之甚明:“(嘉靖)癸丑……特命公以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明年,改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事,供内撰文。”“嘉靖癸丑”(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之“明年”即为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又,《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二载:“三十三年秋七月,命驸马都尉邬景和、安平伯方承裕、吏部尚书李默、礼部尚书王用宾、左都督陆炳、吏部左侍郎程文德、礼部左侍郎闵如霖、吏部右侍郎郭朴、吴山,并直西内,撰玄文。”知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七月,闵如霖仍在礼部左侍郎任上,其任吏部左侍郎当在是年七月以后。

其十三,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任南京礼部尚书;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致仕。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九“南京礼部尚书表”项载:“闵如霖,浙江乌程人。嘉靖壬辰进士,三十五年任,三十六年致仕。”《行状》云:“(嘉靖)丙辰,升南京礼部尚书。明年,公上疏自陈,乞罢甚力,有诏许致仕,归。”《(乾隆)乌程县志》卷六记载相类。“嘉靖丙辰”即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其十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享年五十七,赠太子少保;卒后,葬长兴水口山。

《行状》载:“(闵如霖)其卒以嘉靖己未七月初四日,享年五十有七。”“嘉靖己未”即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皇明词林人物考》卷八“闵师望”条载:“历官清华,应制敏捷,心虚神郎,遇事能断,赠太子少保。”《明分省人物考》卷四十六“浙江湖州府”下“闵如霖”条所载相同。《(嘉庆)长兴县志》卷十一“陵墓·明”载:“礼部尚书闵如霖墓,在水口山。”

其十五,闵如霖为人宽厚,历官清华,三典文衡,一主武举,得人甚多。

《明分省人物考》卷四十六“浙江湖州府”下“闵如霖”条载:“如霖宽大宏博,三典文衡,一主武举,较阅精审,咸称得人。”《(乾隆)乌程县志》卷六《闵如霖传》亦载:“(如霖)宽大温博,与人交,不为畛域,然亦未尝苟同于人。历官清华不一,践繁剧而遇事能断,在明诸老往往以疑事质之,斟酌损益,咸当上心。三典文衡,较阅精审。掌国学,严身率物,不为苛细,六馆之士德之。”

其十六,著有《午塘集》(或云《午塘先生集》)十六卷,另有《闵午塘诗集》七卷别行。

明董斯张《吴兴备志》卷二十二“经籍征第十八”载:“闵如霖《午塘集》十六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亦载:“闵如霖《午塘集》十六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收录有十六卷的《午塘先生集》,包括“诗”七卷(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歌行、五言排律合一卷,五言律诗二卷,七言律诗三卷,七言绝句一卷),“序”三卷,“记”一卷,“墓志铭”二卷,“行状”、“祭文”合一卷,“书”二卷。又,《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有“《闵午塘诗集》七卷”,《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六“经籍考·集·诗集下·明”载:“闵如霖《午塘诗集》七卷”,《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艺文略·文类·第十二上》亦载:“《闵午塘诗集》七卷”,知闵如霖另有七卷本诗集别行。

[1]明·朱大韶.皇明名臣墓铭[M]//明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91.

[2]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明·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M]//明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91.

[4]明·雷礼.国朝列卿纪[M]//明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91.

[5]明·凌迪知.万姓统谱[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明·张萱.西园闻见录[M]//明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91.

[7]明·过庭训.明分省人物考[M]//明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91.

[8]明·董斯张.吴兴备志[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9]明·闵如霖.午塘先生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二年闵道孚等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

[10]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1]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瞿凤起,潘景郑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2]清·罗愫,杭世骏.(乾隆)乌程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清乾隆十一年刊本).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3.

[13]清·邢澍等修,钱大昕等纂.(嘉庆)长兴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清嘉庆十年刊本).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Abstract:M ing Rulin was a famous statesman and man of letters in the M ing Dynasty.He was generous to people and clean in being an official.In his life,he was diligent and strict w ith him self,but aw arded and p romoted many talents.This article,based on some histo rical w ritings,discusses M in Rulin’s life,w hich contributes to getting to know this famous Huzhou man of letters in the M ing Dynasty in a mo re complete and deep-going way.

Key words:Huzhou;poet;M in Rulin;life

[责任编辑 陈义报]

A Study of M in Rulin,a Huzhou Poet,in the M ing Dynasty

PAN M ing-fu
(School of Literature,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

G256.3

A

1009-1734(2010)05-0029-04

2010-08-02

湖州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明清湖州词人考论”成果之一。

潘明福,讲师,武汉大学2010级博士研究生,从事词学和地方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吉士礼部翰林院
元代礼部尚书任职考略
《黑图档》所见盛京礼部祭祀管理的职能
方复 《苏东坡重返翰林院》
金朝礼部宗教管理方式刍议
从《旧京词林志》看明代南京翰林院地位的下降
元朝宫廷音乐考论
明代翰林院在高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明代的庶吉士教习官
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义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