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及其转化
——从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内容重复现象谈起

2010-08-15包双叶陈锡喜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中学马克思主义

包双叶,陈锡喜

(华东师范大学 社科部,上海 200241)

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及其转化
——从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内容重复现象谈起

包双叶,陈锡喜

(华东师范大学 社科部,上海 200241)

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内容重复现象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此,见仁见智、纵说纷纭。而事实上,引起内容重复现象的原因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保持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部分内容的重复现象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和部分教师对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认识的偏差,不仅引起了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而且还衍生出了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由此可见,在实现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无缝衔接的同时,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是避免教材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实现教育深化的关键。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

思想政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基本精神;转化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简称“05方案”)。该方案颁布以来,各高校积极贯彻和深入实践“05方案”精神,积累起一系列成功经验。但与此同时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困惑。其中就包括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重复现象,对此,人们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新教材体系存在的瑕疵;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教材编写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困境。而事实上,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及其有效转化的问题,才能真正认识和解决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的重复现象以及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

一、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内容重复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与此前根据“98方案”编写的大学思想政治教材一样,根据“05方案”编写的教材也存在着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内容重复这一现象。突出表现在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关于“商品和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等内容存在明显重复和相互裹挟现象。

举例来说,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关于“商品和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章节内容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和裹挟现象,与高中二年级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关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等章节内容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高中二年级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实现、坚持集体主义取向等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同样存在大量重叠和交叉现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与高三年级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关于“我国的国家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以及“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等章节内容也存在着大量重复现象。

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重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这种重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认同感。”[1]78如何实现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在内容上的有效衔接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严峻课题。

学术界纷纷从“解决教材内容重复问题的重要性”、“重复的原因”、“重复的解决之道”等诸多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阐述。一种观点认为,为了保持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部分内容的系统性重复和结构性重复在所难免,任何埋怨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内容重复问题,这才是积极的态度和最佳也是惟一的选择。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普遍认为,可以采取四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那些内容比较详细的部分,在大学的课程教学中就要尽量少讲,对于那些中学课程没有涉及的部分就要详细讲解。其次,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那些已经进行过一般介绍的部分,在大学的课程教学中就要尽量减少一般性的描述,而是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再次,对于那些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与大学教材的重复部分,应该采取讨论法或研究型学习的方法。最后,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参与讲授。[2]81

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在部分章节上存在着严重且不必要的内容重复现象。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其中的“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律”等章节内容在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和教学中就已经进行过详细的阐述,学生对这些内容耳熟能详。因此,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只不过是对中学所学内容的回忆,没什么新鲜的内容。这种重复枯燥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对这些课程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抵触心理。[3]106

二、引起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内容重复现象的原因分析

毋庸置疑,为了保持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部分内容的重复现象在所难免。但是,除了这一类必要的内容重复之外,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和部分教师对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认识的偏差,不仅引起了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而且还衍生出了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

首先,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是引致教材内容重复现象的首要因素。道德哲学研究发现,个体的道德成长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连续过程,即道德发展具有严格先后顺序,除严重身心缺陷外,发展总是依序向前移动,从不后退,但也绝不跨越阶段。较高阶段把较低阶段作为组成部分包含进来,并在较高的水平上重新整合。德育犹如智育一样,其目的是促进各阶段的发展。因此,学校不仅要重视研究不同阶段德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要认真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防止出现脱节、倒挂、重复和交叉的现象。[4]83我国大、中、小学各个阶段都有比较明确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等,且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是,由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各自为政,各自制定德育纲要和教学大纲,对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没有给予充分考虑,各阶段在具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彼此缺少沟通交流,因而出现了脱节、倒挂和重复的现象。就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而言,他们一般都有较长时间没有接触过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不了解当前中学教学情况。虽然知道大概的科目,但对具体的知识点、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明确,只按照大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来组织教学,没有认真思考大学与中学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精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联系与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达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高度,使得学生在上思想政治课时感到“似曾相识”,与中学阶段所学课程差别不大。目前,大学与中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不同程度脱节、交叉和重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简称《意见》)对科学设置从小学到大学各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作了明确规定,强调“科学构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合理确定课程的设置及课程标准,是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的重点。”《意见》为统筹规划和调整从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政治课”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次,部分教师对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认识的偏差,是引起教材内容重复的主要原因。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理性、基础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厚重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是由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构成的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该课程教材具有理论的系统性、知识的全面性、表述的简洁性等特点,是思想性和理论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如何将抽象的教材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是教师面临的首要的难题之一。一些教师往往本末倒置,在处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他们片面夸大教学形式的重要性,认为生动性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关键,甚至颠倒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关系,错误地认为生动的教学形式不仅应该是评判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而且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最终目标。而事实上,这种认识已经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形式和内容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形式和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容和形式不仅相互区别而且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侧面,都是二者的统一体。内容是形式的基础,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教学形式仅仅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桥梁和通道。如果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如何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方面,而没有在理论本身上下功夫,就会使得一堂课即使看上去热热闹闹,甚至轰轰烈烈,但是却没有达到用理论本身吸引和掌握大学生的目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中学政治课阶段,因此,避免教材内容的重复,确保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深刻性,即教学中所涉及问题的针对性以及所展现理论的深刻性。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那样,“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9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解决了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和部分教师对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认识的偏差问题,在实现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无缝衔接的同时,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才是避免教材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实现教育深化的关键。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

三、在准确把握新教材体系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

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在保证教材内容稳定性的前提下,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是避免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实现教育深化、教育有效性的关键。而教材是课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所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首要前提。但是对此,目前存在两种错误看法。一种观点是,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体系是在中央文件的指导下确定和编写的,教师的任务就是“照本宣科”,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空间极其有限,主要突破口仅限于教学方法上的“花样翻新”。另一种观点是,教师应该完全脱离教材,能讲什么就讲什么,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学生喜欢听什么就讲什么。而事实上,以上两种错误观点分别代表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两种错误方向。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应该照本宣科,也不应该脱离教材,而是应该在抓住教材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

首先,准确把握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和要求。《意见》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基本规律,明确提出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阶段的德育目标和要求。《意见》指出,高中阶段的德育要求是,“普通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着重讲解哲学基本常识和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法律常识,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和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高中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意见》对大学阶段的要求是:“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基本理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较《意见》对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提出的不同要求,可以发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等领域的常识。它立足于中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中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通过例证来告诉学生应当怎么做,使学生“知其然”。而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内容上侧重于系统理论的学习和思考,其自身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它注重帮助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由“知其然”上升为“知其所以然”。这一特点要求教师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及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从问题出发,适应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坚持注重逻辑的严谨性和彰显问题意识的统一,依靠理性的力量教育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处理好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关系,才能避免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实现教育深化和教育有效性。

其次,深刻把握新教材的整体性这一特点。“05方案”致力于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于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与人生中的问题,而不是把学生淹没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海洋中。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而言,该教材从三个方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一是在导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作出集中概括,使学生一开卷就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大致的整体性理解;二是在导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作了综合的介绍,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基本过程;三是全书系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除此之外,该教材的每部分内容的设计上都从整体出发,体现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使学生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新教材的整体性特征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指明了方向,即这门课程教学体系的安排应该摆脱“理论拼盘式”的教学体系,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体系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确实存在着部分内容重复的现象,但这并不表明二者完全相同,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有不同的侧重点,从宏观的结构框架到每一章节的主题,以及以主题为核心展开和阐述的不同层次的观点和理论。因此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中,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突出重点,把握主题,避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讲授,对于那些中学时已经掌握了得,教材中讲清楚的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阅读或提示性地略讲。那么如何才能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整体的框架结构和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在的逻辑关系。“要给学生明确交代教材体系无法直接表达出来的理论体系内在的层次性和结构的逻辑性,包括它们之间的起承转合,而不是完全撇开理论体系,或只是停留在教材有几章几节几个问题的一般介绍上,以使大学生既从结构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又能了解所要讲授的重点问题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便于学生触类旁通地理解重点问题。”[6]10另一方面,要从微观上突出每一章节内容的主题和重点理论。依据“贵在精到”的原则,通过综合考虑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论在每一章节所占比例和理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来对理论作出取舍,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的落脚点。

最后,“05方案”对新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包括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要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据,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导向性、思想性、逻辑性,同时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考虑他们当下的所思所虑、考虑他们的接受心理和思维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比较关注国际国内的一些大事记和社会热点问题,但由于所知有限,存在较为模糊的认识,或不能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直面社会现实,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新闻,关注社会和校园的热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认识实际,把理论教学和时事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可知,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大学思想政治教材的基本精神,才能推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才能最终解决由于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和部分教师对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认识偏差所引起的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以及随之衍生出来的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深化和教学有效性的终极目标。

[1]艾四林.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体系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乃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部分重复及其解决之道[J]. 高教论坛. 2008,(3).

[3]杨端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康学院学报. 2009,(6).

[4]戴胜利.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陈锡喜. 强化理论思维能力培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J]. 思想理论教育,2009,(5).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Teaching System and its Transformation:Mentions from the Dub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aterials in Universities and High Schools

BAO Shuang-ye, CHEN Xi-xi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problem of overlapping conten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xtbooks, which can be found in both universities and high schools, the opinions about this phenomenon remain vari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from two main aspects: on the one hand, the overlapping, to some extent, is unavoidabl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ystemic integrity of the Marxism; on the other hand, those unnecessary overlapping content of both curriculum and textbook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disconne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high school as well as the misunderstandings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at exist in certain teacher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chang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and high school into a continuum unit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teaching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extbook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teaching system; basic spirit; transformation

book=110,ebook=117

G641

A

1673-2030(2010)02-011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09年度一般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任务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项目编号:09JDSZK023)。

2010-06-10

包双叶(1979—),女,内蒙古通辽人,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博士研究生;陈锡喜(1949—),男,安徽含山人,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中学马克思主义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多解中学创新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