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0-08-15内乡县公路局袁宗泽

河南科技 2010年17期
关键词:集料摊铺沥青路面

内乡县公路局 袁宗泽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内乡县公路局 袁宗泽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沥青路面早期损害的问题却十分突出。探究这些早期损坏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已经是我国各级道路科技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产生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中,笔者根据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和技术状况,分析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产生早期损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能改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情况。

一、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

1.道路规划和设计过分依靠工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有些道路工作者过分依靠工程技术来处理路线穿越不良地质带所引起的危害,而不是设法避免。例如,地震多发带、地质断层带、岩性不稳定带、软弱土基带和海滨地区等的路基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来避免路面的损坏,导致其在建设阶段的代价昂贵,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处理过的路基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运营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防护措施不科学路段的路基,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从而沥青路面就会过早的出现松散、唧泥、沉陷、坑槽、龟裂、网裂等病害。

2.忽视施工质量。工程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大面积沥青路面早期遭到破坏,与路基的早期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政绩工程的大背景下,各施工单位为了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常常战雨天、抢晴天、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地工作。另外,全国范围内都在进行大规模的道路与机场建设,施工单位时间紧、任务重,在利益的驱动下,个别施工单位在路基施工中的工艺不合理或材料以次充好,导致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下降。

3.行政干预过大。由于公路部门的行政事务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为加快基础建设,不按公路工程施工规律办事,不给项目合理的施工工期和进度,致使许多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然沉降和固结。路基变形较大时,必然会引起沥青路面的变形,进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坏。

4.车辆超载损坏严重。超载车辆对公路沥青路面损坏非常大,这也是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如,某国防公路修筑期间,一辆标定15t的货车停止不前,而其他车辆却能顺利通过。经查询得知,此载货汽车实载80t,因道路不平怕翻车只好停车不走,一辆核定为15t载重的汽车超载65t,它对路面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

二、预防措施

通过对上述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此类情况的出现。

1.加强道路法规建设。在法律上严格限制超载车辆驶入公路,减少路面因超载而带来的各种早期破坏。交通执法部门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执法,大力打击超载运输车辆,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

2.加强道路规划设计。道路规划设计对路面的质量和路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道路规划前,规划设计人员应收集道路沿线详细的地质资料,尽量避免让所选择线路穿越不良地质区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线路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合理性、经济性和道路路基路面长期的稳定性、耐久性。合理设计路面结构,加强沥青路面防水设计,选用合理的基层和底基层结构,选用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含蜡量低、高黏度的优质沥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沥青中掺加各种类型的改性剂,以提高基层性能指标。

3.加强道路施工管理。鉴于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路基施工质量的密切关系,在施工中应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能得到严格的控制,杜绝施工单位和小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早期损坏必然出现。所以,沥青路面施工必须全面按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全过程的每道工序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评定,以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拌和过程中发现“糊料”或“离析”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进行处理;加大马歇尔试验的频率,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稳定度、流值等指标,必要时对混合料进行特殊配合比设计。

(2)保证基层顶面的粗糙度。改善基层材料的级配,增加粗骨料,提高大中粒径集料的含量;控制最佳含水量,改进碾压方法,避免过振过湿,不能使基层顶面形成灰浆硬壳,不能用细料进行压实后找平。

(3)合理洒布透层油、黏层油。在进行各层铺筑前,必须保持顶面清洁。根据近年来施工经验,将透层油配合慢裂型乳化沥青使用的效果较好。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时,应保持稳定的车速和喷洒量,不能流淌和形成油膜,更不能有空白,并立即撒布2m3/1000m2的石屑或粗砂,用8T钢筒式压路机稳压一遍,将多余的浮料扫走。

(4)提高面层摊铺质量。在摊铺混合料时,运距不能过远,摊铺温度应控制在130~150℃为宜,摊铺厚度应均匀,压实设备应配套,速度控制在2m/min左右,碾压遍数不能太少,以免混合料孔隙过大;一般不能进行补料,尤其是对下面几层;基层雨后潮湿未干,不得摊铺,更不得冒雨摊铺;纵向、横向接缝应紧密、平顺,相邻两幅之间重叠的混合料应人工铲走。

(5)提高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提高公路沥青路面水稳定性,可采取以下措施。如,集料与沥青的黏附等级应达到5级,允许沥青膜有移动,但是不能有裸露的石料;必须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检验,要求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5%,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不小于80%;如果集料抗剥离能力不足,可渗入一定剂量的抗剥离剂或石灰,以提高沥青与集料的黏附能力;可采用改性沥青,以提高胶结料的黏附能力。

(6)控制集料含泥量和细集料含量。控制集料含泥量和细集料含量必须从集料加工源头抓起。首先,应选择干净的片块石进行破碎加工,铲运时不能粘有泥土;第二,碎石加工设备必须配备除尘装置,既可防止污染周边环境,又可以控制粉尘含量,将细集料中0.075mm以下的粉尘控制在10%以内;第三,禁止雨天加工和运输集料;第四,拌和场及进场道路必须清洁硬化,防止泥土污染;第五,控制拌和机产量,调整好除尘装置,确保不必要的粉尘能排除干净,不可一味追求拌和机产量而忽视了粉尘含量;第六,集料的下脚料应废弃不用。通过以上措施将粗集料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细集料砂含量达到60%以上。

(7)减少沥青路面的水损坏。减少积水在沥青面层中的滞留时间会减少水损坏的隐患,沥青路面的排水系统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进行设计:一方面,在硬路肩下面设置碎石排水层,必要时可以在超高段底部设计排水盲沟,确保层间水和表面水能迅速排出路面;另一方面,在保证抗车辙能力的条件下,可减少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同时设置完好的层间防水黏结层,防止积水下渗,减少水损坏的隐患。

4.保证工程合理的工期和进度。在公路建设中,业主单位必须给予施工单位合理的工期,必须在路基完工一年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使路基能有碾压和自然沉降过程,杜绝在当年完成的路基上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期,不搞献礼工程。

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由于不可能准确预测到施工过程的一切变化,施工进度计划也只能是概括性的,不可能一次安排好未来施工活动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还应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根据总的施工计划,科学合理地控制施工进度。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一旦出现损坏,维修起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所以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各种损坏应以预防为主。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防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为有效预防损坏发生,必须深入研究各种损坏的形成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置方法,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从而有效地减少早期损坏的出现,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猜你喜欢

集料摊铺沥青路面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环氧水磨石湿法摊铺与干法摊铺的对比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研究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参数分析
单机全幅摊铺在广乐高速LM5标的应用研究
如何让你的摊铺业务获得增长
基于Matlab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TF非接触平衡梁在沥青路面上面层摊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