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科研创新素质的自我培养

2010-08-15化全县汤建伟侯翠红

河南化工 2010年17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研究生素质

化全县,汤建伟,刘 咏,侯翠红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河南郑州 45OOO1)

研究生科研创新素质的自我培养

化全县,汤建伟,刘 咏,侯翠红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河南郑州 45OOO1)

科研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研究生的自我培养是提升科研创新素质的主导和内在动力。本文从知识体系的构建、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及实践技能的提升探索了实现研究生自我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研究生;科研创新;知识体系;创新思维;实践技能

1 前言

研究生教育是以本科高等教育为基础的最高层次学历教育,是培养具有研究、开发和实践技能特征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基地和首要途径[1]。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快速增长,2OO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达47.5万人,比1994年高出13.8倍。而导师队伍的扩充比例远低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变化,导致研究生与导师数量比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表明,世界著名大学的平均师生比为5.7,而我国则为8.4,高出前者 47.4%[2]。

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人才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质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是科研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科学技术的竞争,关键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是开发创新能力的竞争。在强化导师资源的同时,研究生进行自我培养是提升其科研创新素质的重要条件,因此,本文从知识体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阐述了研究生科研创新素质的自我提高,旨为探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途径和对策。

2 知识体系

合理而健全的知识体系是科研创新素质的基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渐进式的,人类发展的今天,许多科学问题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后人需要继承而后更进一步。知识体系大致分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前者是后者创新的源泉,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当前科学技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继承性和综合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表现的突出,学科间的界限也日趋模糊,并且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呈指数增长,陈旧周期成倍缩短。

研究生在基础理论上应达到广而博的要求,不但掌握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并熟知相关专业和学科的丰厚知识,形成宽厚复合的知识体系。而专业知识则需要达到高、精、尖,不但熟知专业领域的前因后果,更要追踪和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只有吸收和消化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3]。

知识的获取主要为课堂传授和自学两种途径。研究教育生基础理论主要集中在与研究息息相关的课程,诸如统计、试验设计、仪器分析等,专业知识则侧重于相关科学技术的前沿性研究内容和成果。课堂授课一般内容多,速度快。由于高等学校之间本科教育定位不同,课程体系设置参差不齐,加之生活和工作经历不同,刚入学的研究生知识体系有所差异,在交叉学科的研究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除课堂上认真听讲和做好笔记外,需要根据自我情况课后认真巩固,温故而知新,必要时需查阅更多的资料,这就突出了自学的必需性。当研究生进入课题时,需要追踪研究领域的渊源和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地接触到难解甚至全新的知识模块,“知不足方学而不断”,自学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凸显其重要性。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就已经把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作为创新人才的标准之一。研究生不但要端正学习态度,更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断获取知识的方法。

当今信息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研究生应适应时代发展,掌握从网络海洋中获取知识的能力,熟知与所从事研究领域息息相关的网络站点,诸如提供中文信息的知网、维普、万方等,外文信息的Elsevier、Springer、EI、ISI等大型科学研究信息网,以及涵盖科学研究信息的大型综合信息搜索引擎Google、Baidu等。

3 科研创新思维

研究生仅有对已有知识的接受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未知领域的思考和开拓的能力,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五大素质(扎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实践能力)之一。英国心理学家G.Wallas把创新过程分为准备、酝酿、明朗和验证四个必经阶段,或者机会确认、思想形成、问题求解、问题解决、实施和扩散六个时段,在验证或实施期前的所有阶段可以认为是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因此,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的核心、思想基础和原动力,是评判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没有创新思维的支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科研创新思维是后天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有赖于研究生自身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其培养过程中需要多读、多思和多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是科研创新思维的基础,博观而能约取,厚积而能薄发。知识淀积单薄,缺乏独特的视角,就不可能对事物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诠释,更无法谈及思维创新。科研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综合,发现问题则是创新的起点,“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又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只有善思才能对新的事物、现象、思想、方法、观点等保持敏感性和思考。因此,发现问题是科研创新思维的引擎,在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对科学研究具有高度的热忱,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需要经过无以计数的试验过程,其往往以寂寞而伴陪,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充满热爱和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之中,做到锲而不舍,始终如一,不以挫折而气馁,不以成功而狂颠。

4 实践能力

科研实践能力的高低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源于实践,实践蕴涵创新,是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实践是创新思维的验证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施过程。没有实践的验证,创新只能是海市蜃楼,永远滞留于空想。纸上得到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实践的过程是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因此,研究生要尽可能的多想办法、多辟途径争取实践锻炼的机会。

首先,掌握包括分析测试操作和计算机应用在内的基本实践技能。分析测试操作技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手段,应熟练掌握化学分析方法及其操作过程,娴熟应用常规分析仪器和了解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如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计算机是现代科学研究必不可缺的工具,研究生在精通office软件的基础上,应掌握一定的统计分析软件,诸如ORIGIN、SPSS、SAS、MATLAB 等,专业软件如 XRD、IR等图谱解析软件,ASPEN、PRO!、CHEMCAD等流程模拟软件,以及图形处理软件如CAD、PHOTOSHOP等,有时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自主学习其他软件。

其次,积极参与导师(团队)的科学研究项目。研究课题一般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科研项目主要来自于国家和地区政府资助,如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73、863以及地方的科技攻关、基础研究项目等等。纵向类课题面向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主要解决的是国家、地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关键科学问题,立题依据充分,起点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易跟踪到前沿性科学问题,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一览众山小”的水平。横向科研项目主要源自于产学研的合作,企业委托学校或者与学校共同进行项目研发。产学研课题立项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面向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或关键技术问题,目标明确,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企业乐于提供与研究相关所需的试验材料、仪器和设备,能够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实质性的便利。

再次,积极主动申请创新项目。国家、地区和学校均有面向研究生层次的创新研究项目,研究生应自主尝试撰写课题申报书,自我组织,自我申请,充分开掘创新潜力。

第四,善于利用学科平台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学科平台整合了教学和科研资源,拥有装备齐全的分析仪器和环境良好的实验室,以及科研经验丰富的人员。研究生可根据导师(团队)课题、自我申请课题或者得到学科平台申请的创新思路进入学科平台开展研究。最后,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快,通过交流和沟通,掌握研究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技术,熟悉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学术交流的形式多样,课题组内的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学术名人或专家的学术报告,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等等。通过学术交流,不但可以获得知识理论的更新,而且可以领略分析和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的迥然,在科学研究中有时被难点、疑点所困惑,只缘身在此山中,学术交流中报告人的一席话,能够达到醍醐灌顶、豁然明朗的作用。

5 结束语

创新能力是硕士研究生必备的科研素质,是评判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科研创新素质要具备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以及落实创新的实践技能。科研创新素质的培养导师为外因,研究生的自我培养是主导的内在驱动力。因此,研究生应从知识体系、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等方面进行自我培养和提升。

[1]杨 颉.关于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OO1,6:1OO-1O2.

[2]张国栋,吴 松,刘念才.世界著名大学师均研究生数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OO6,8:13-16.

[3]皮天祥.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与研究生素质[J].高等建筑教育,2OO4,13(3):41-44.

G316

B

1OO3-3467(2O1O)17-OO6O-O3

2O1O-O7-23

化全县(1974- ),男,博士,硕导,从事绿色化学工艺与植物营养学研究,E-mail:huaqx@zzu.edu.cn。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研究生素质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