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对策

2010-08-15洪厚成刘自逵

湖南畜牧兽医 2010年6期
关键词:体病病猪红细胞

洪厚成,刘自逵

(1.湖南省平江县三阳畜牧兽医水产站,湖南 平江410400;2.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附红细胞体病由附红细胞体在血液中寄生而引起的传染疾病,已报道的发病动物有兔、猪、牛、羊、鸡、犬、猫和人等,其危害极大。我县历次疾病普查中没有记载,近几年来,该病时有发生,且呈越来越严重爆发和流行趋势,农村兽医技术人员对该病缺乏足够认识,猪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治疗难度加大,将会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该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测及药物治疗试验,在借鉴他人经验及有关专家帮助的基础上,2004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共收治病猪5 767例,治愈3 496例,治愈率90.2%,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发生,现总结归纳如下,供同行参考并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1 流行情况

2004年6月,我县伍市镇发生首例附红细胞体病感染以来,其后在全县大部分乡镇都有此病发生的报告。据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12月31日全县累计有42个小型规模养猪场和232个养猪农户的5 767头猪发病,尤以从外地购进仔猪饲养的猪发病死亡更为严重,发病率高的达100%,死亡率高的达90%以上。且部份猪为混合感染,病情更为复杂,治疗效果更不理想。

2 流行特点

2.1 易感对象

一般多发于高热、多雨且吸血昆虫繁衍生季节,猪场中各年龄、各品种猪均易感染。我县大多发生在6~9月份,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有的呈隐性感染,成为传染源。常与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病等混合感染。

2.2 传播方式与传染源

病原主要为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及吸血昆虫媒介等方式传播。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潜伏期7天左右。

3 临床症状

不同年龄的猪感染本病后,临床症状表现差异较大;若有混合感染,临床表现更为复杂。

3.1 哺乳仔猪

7~10日龄哺乳仔猪易多发。发病时体温升高,身体发抖,腹泻;眼结膜苍白或泛黄;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腥臭;病程短,死亡率高,大部分仔猪临死前有四肢抽搐或划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幸存仔猪康复后易成僵猪。

3.2 断奶仔猪

大约在转入保育猪舍后3~5天发病,以40~60日龄的仔猪为主。病猪精神萎顿,喜卧、嗜睡,扎堆,体温高达40.5~42.5℃。有的猪身体皮肤呈浅紫红色,尤以腹部及腹下部显著;有的猪皮肤呈土黄色;病程较长的、体质较差的猪皮肤苍白;眼结膜发炎,有多量的分泌物,严重时因眼睑粘连而无法睁眼;个别耳部发绀,少数猪后肢内侧及腹部有出血斑点;有的猪步态不稳;有的猪发病1周左右会出现急性死亡,死亡时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出血严重。

3.3 生长肥育猪

病猪发病突然,表现为目光呆滞,眼睑水肿,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四肢无力,站立不稳。体温高达40℃以上,稽留不退。被毛无光泽,全身皮肤发红,耳背呈青紫色,严重的皮肤毛孔有铁锈样出血。排出浓茶色尿或血尿,排便困难,粪便呈羊屎样,粪球表面可见潜血和粘膜。

3.4 能繁母猪

发病时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喜卧,全身皮肤发红。中后期,有的猪皮肤黄染或苍白;怀孕母猪有流产、早产和产死胎的现象,临产母猪的流产率和早产率高;有的母猪产弱仔,仔猪成活率低。

3.5 公猪

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精子活力下降等症状。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可见皮下水肿,血液稀薄,粘膜、腹腔内的脂肪、肝脏等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黄染。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肺脏水肿;心包积液;脾肿大有坏死点或坏死灶;肝脏肿大变脆,呈土黄色;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胆汁浓稠;肾脏肿大变脆有出血点或表现为贫血,腹水增多。全身肌肉色泽变淡;胃粘膜表面有散在出血斑;肠壁变薄,粘膜出血。

5 实验室检测诊断

5.1 鲜血压片镜检

取1滴病猪血样滴于载玻片上,与1滴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加盖玻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若镜检发现红细胞变形,血浆中有活动的原点状病原体,则判定血样为阳性。

5.2 染色血片镜检

取1滴病死猪血液于载玻片上推片,采用姬姆染色镜检。在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菠萝样,在红细胞表面及边缘上有呈各种形式分布的、强折光性发亮的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小体。“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附红细胞)一样镶嵌在一轮淡蓝色宝石(红细胞)上”。再以瑞氏染色,可见虫体呈紫蓝色,则判定血样为阳性。

6 综合预防措施

根据流行学特点、发病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可以诊断此病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由于本病以前发病较少,基层兽医对其认识不足,发病后常采用大剂量多次使用多种抗生素、磺胺类药和安乃近、安基比林等退热药治疗,往往稍有效果却又反复,疗效很不理想,药费花了不少,病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6.1 隔离

对病猪或疑似病猪采取隔离饲养和治疗,发现一头隔离一头。

6.2 消毒

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平时7~15天消毒一次,周边有疫情时5~10天消毒一次,本场有疫情时,每一日消毒一次,猪场出入处设消毒池。

6.3 生物安全

杀灭蚊、蝇、猪虱及螨,减少吸血昆虫导致的本病传播。

6.4 减少应激

(1)防止猪群打斗、咬尾。

(2)免疫接种切忌多种疫苗同时接种。

(3)不饲喂霉变饲料,不突然更换饲料。

(4)栏舍环境通风透气,不宜过热或过冷。

6.5 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猪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疫苗的接种工作;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以选择进行免疫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乙脑等疫苗。

6.6 消灭传染源,死亡猪及时作无害化处理。

6.7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场引种是防止本病从发生的最有效办法。

7 治疗方法

7.1 全场猪用药物预防治疗药拌料或饮水。

(1)在每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800g和阿散酸130g,饲喂4周为一疗程。

(2)将附红净拌料饲喂或添加到病猪饮水中,附红净在100kg饲料添加100g;在饮水中添加剂量为 0.5g/L,连用 5~7 日。

7.2 高热不退不食的猪用血虫净(剂量按10~15mg/kg体重使用)配5%生理盐水100~500mL静脉滴注或推注,每天一次,连用3天。

7.3 内外出血严重的猪用止血敏2~6mL肌注,及牲血素VB12等。

7.4 精神不振的可使用樟脑或安纳加等强心药;清热解毒降体温以复方柴胡等中药制剂为佳;增强肌体抵抗能力可以肌注黄芪多糖+VC。

7.5 有继发感染的用安苄青霉素或先锋6号+鱼腥草,以上剂量参照说明书使用。

7.6 有疑似猪瘟感染的按2~3头份剂量紧急接种猪瘟疫苗。

7.7 中草药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原则。

中药方:黄连 30g,黄芩 40g,黄柏 40g,栀子50g,石膏 60g,淡竹叶 30g,生地 30g,金银花 30g,大青叶 30g,甘草 10g,此为 100~200kg 猪剂量,每日一剂,连用3天。

草药方:车前草30g,金银花30g,野菊花40g,夏枯草80g,千里光50g,板地锦 50g,三棵针 50g,玉米须40g,叶下珠20g,益母草50g,白花蛇舌草30g,海金砂 20g,鱼腥草 30g,芭蕉 100g,煎水饮或混稀饭喂病猪,此为100kg猪用量,1剂/日,连用3~5天。

8 小结与讨论

8.1 对于该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药物对初期前几天猪疗效显著,对患病3天以上症状明显的猪只,治愈率下降。

8.2 猪附红细胞体极易产生耐药性,单纯使用一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使用药物治疗时,要及时更换药物,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

8.3 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好疫苗的猪群,治疗更有明确目标。上述治疗方案治疗及时的治愈率在90%以上。 □

[1]律祥君,崔金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免疫学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6):22~23.

[2]董梅,张守发,崔成都.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理学观察[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3,(1):11~13.

[3]姬国政,魏海峰,刘志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J].中国兽医杂志,2003,39(6):52~54.

[4]李金祥,王静 .猪附红细胞体病[J].河北畜牧兽医,2005,21(8):18.

[5]吴交明,江新明,曾跃中.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J].湖南农业,2007,(9):7.

猜你喜欢

体病病猪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
一例猪弓形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