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例的护理体会

2010-08-15全清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气胸胸膜病灶

全清华,李 敏

(江汉油田总医院五七分院外科,湖北 潜江 433124)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例的护理体会

全清华,李 敏

(江汉油田总医院五七分院外科,湖北 潜江 433124)

病变;肺/诊断;肺穿刺;活组织检查;CT导引;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X线胸片及CT胸部检查经常发现肺肿块或肺结节影,特别是CT检查对肺内结节或肿块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部分结节或肿块仍因缺乏影像的特征性表现而无法得到确诊;痰检只有少数可得到病理结果,但阳性率低,偶然性高;而纤维支气管镜适合于支气管内病变的检查如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对于周围型病变无能为力,故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肿块和结节尤其是对于周围型病变的确诊具有独特的优势[1]。近年来本院对无法确定的病例进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然而因许多患者心理恐惧不愿接受该项检查,但是如果医护人员术前工作到位,部分患者愿意接受此项检查。现将本科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12月在我科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36岁~65岁。患者均有术前X线胸部摄片或CT检查资料,部分患者具痰查资料,但均未见明确诊断。病灶大小1.5~6.5cm,平均2.9cm,穿刺针为TEMNO弹簧芯状切割式活检针,CT扫描机为Marconi UutraZ螺旋CT机,扫描层距和层厚根据病灶大小而定,穿刺活检部位薄层扫描。

1.2 穿刺方法 根据病灶的位置采取适当体位,多选择仰卧位、俯卧位,偶尔采取侧卧位。常规CT扫描后选择最佳穿刺层面,确定肺内病灶相对应的体表穿刺点,同时测量进针的深度和角度。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利多卡因)。进针时嘱患者憋气,以免造成穿刺针的移位,影响穿刺效果。穿刺针自体表穿刺点刺入,按设定的方向和深度迅速穿透胸膜刺向病灶。再行CT扫描,观察针尖和病灶的关系,确定针尖到达病灶后进行活检。活检完成后复查CT,观察有无气胸和出血的发生,并采取穿刺部位向下的限制性体位,观察20min,确认患者无异常时,才可让其离开CT室。

2 结果

本组12例穿刺均成功,其中腺癌5例,鳞癌3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肺癌1例,结核球1例,炎性假瘤1例。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本手术可在门诊进行,且手术部位为重要脏器,患者往往有恐惧、焦虑心理,争取患者的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2],术前应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了解和排除可能影响手术的有关问题。对患者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讲解手术的操作过程及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如何配合手术,并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和疑虑。因患者对该项操作不了解,本组术前6例认为穿刺后会影响肺功能,甚至怀疑会损伤其他脏器,且不了解穿刺的目的、手术过程及如何配合等;担心病理类型者3例,害怕疼痛者3例,害怕术后出血者2例,担心咳嗽加重者2例,担心经济费用者1例。此时,我们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了解患者病情特点、心理状况,根据其文化层次、接受能力,通过图表、小册子、书籍等形式,向患者宣传有关肺部结节或肿块的相关知识,说明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必要性、简要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讲明该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发症少,是比较安全的手术;通过病理检查帮助确定疾病的性质,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治疗方案、估计病情的预后,鼓励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排除思想顾虑,以取得合作。介绍科室情况和成功经验,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增强信心。经过采取上述宣教措施,这些患者均能不同程度摒弃心理负担,为手术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本组12例都能以较平稳的心态接受穿刺术。2)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老年患者和身体虚弱者尤为重要)以及凝血机制等常规检查。患者来院后安排在CT候诊厅休息等待,确定患者身份,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营造融洽的氛围,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前1d对患者进行呼吸-屏气训练,达到穿刺时能恰当控制呼吸。手术前开通静脉通道以备用,准备必要的抢救器械和药物,如吸引器、简易呼吸囊、呼吸兴奋剂、升压药、止血药等。对穿刺前仍精神高度紧张和恐惧者,术前10min可肌肉注射1支安定或鲁米那钠,咳嗽较频者可使用镇咳药[3],如可待因等。

3.2 术中护理 1)加强监护: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头晕、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刺激性咳嗽、咯血甚至晕厥等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停止穿刺,让患者平卧,必要时吸氧,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mg~0.5mg。2)指导患者配合手术:取得患者积极配合是穿刺成功的关键。有些患者由于紧张恐惧临时拒绝穿刺,护理人员应耐心开导,并指导患者配合。在穿刺时让患者注意屏气,体位应保持与定位时一致,控制咳嗽,必要时术前给予止咳剂,以免影响操作;若有不适或痰要咳出,让患者用手势示意。本组1例患者咳嗽剧烈、又怕痛,术前半小时口服磷酸可待因片30mg,咳嗽缓解,穿刺顺利进行,患者未感到穿刺疼痛。3)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在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消毒、铺巾、麻醉,协助医生选择穿刺点、进针方向及深度,并做好穿刺标本的处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做到反应敏捷,随时果断处理意外情况。

3.3 术后护理

3.3.1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询问患者有无异常感觉,如胸闷、憋气及疼痛情况,测量呼吸、脉搏、血压无异常后,将患者推入CT候诊厅休息。交待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体位变化,避免剧烈咳嗽,控制呼吸幅度等;嘱患者如有异常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同时了解患者手术中的感觉,解答患者问题,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20min后无并发症的患者可离开,告知患者术后可有胸部微痛、痰中带血等症状,24h内要避免剧烈活动和咳嗽,如出现呼吸困难、憋气、心慌、咯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随诊 1~3d,观察有无发热等感染征象。

3.3.2 并发症的护理 1)胸膜刺激症状:由穿刺针刺激胸膜引起,表现为疼痛、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心慌、大汗淋漓等。本组4例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停止穿刺,给予吸氧。一般情况平稳后重新局部麻醉,特别是壁层胸膜的麻醉,以减少穿刺时对胸膜的刺激,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术。2)气胸:肺压缩程度较轻时,患者一般无症状;肺压缩50%以上时,患者有憋气、心慌、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本组 2例出现气胸症状后停止操作,让患者取患侧卧位,给予吸氧、CT扫描了解病情,自穿刺部位抽气以缓解症状,必要时做胸腔闭式引流。其中1例肺组织压缩50%以上,经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后恢复,另1例无明显症状。3)出血:咳痰带血较为常见,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发生咯血时可适当给予止血药和抗感染治疗。胸腔内出血属较严重的并发症,一般情况下少见。发生胸腔内出血时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应用止血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本组发生咯血2例,多为术后痰中带血。其中1例咯血约6ml,给予止血、抗感染后治愈,其他未经特殊处理即停止咯血。4)误吸、支气管栓塞和窒息:由大量出血进入到支气管所致,发生几率极低。主要表现为咯血和呼吸困难,应及时吸出血块,保持气道畅通,维持生命体征。

4 讨论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目前胸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但气胸和胸膜刺激征是此项手术的较严重并发症,须加以重视和预防。术中如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烦躁、血压下降,CT扫描显示气胸征,应立即停止穿刺,积极抢救。重视手术过程,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和医生配合护理、术后的后续护理等与手术的成功密不可分[4]。全面了解和掌握手术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护理价值。

[1]余平平,万光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3):136-137.

[2]李丽亚.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护理配合[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2):82-83.

[3]朱桂捍,史凤莲.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65例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8-9.

[4]周璇.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的护理配合[J].哈尔滨医药,2005,25(4):71-72.

R814.42;R446.8

A

1008-4118(2010)02-0054-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0.02.30

2010-03-21

猜你喜欢

气胸胸膜病灶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4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引流术后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