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0-08-15青海省互助县农业机械化学校810500刘生新

河北农机 2010年4期
关键词:补苗薯块块茎

青海省互助县农业机械化学校 810500 刘生新

马铃薯以其营养价值高、耐贮藏而深受人们喜爱。近几年我县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要培育出品质更好、产量更高的优质马铃薯,需采取更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现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良种选择

选择抗病、高产、早熟的脱毒种薯,种薯产地一般在高海拔冷凉地带,如选择适宜青海生长的薯种青薯6号。

2 整地施肥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地势高亢、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以小麦、豆类较好。然后联合整地起130cm大垄,垄底全方位超深松,深翻20~25cm,最好施有机肥,一般施22.5~30.0t/hm2。根据地力和施肥种类适当补充化肥。马铃薯需氮、磷、钾的比例为 5∶2∶11;一般施磷酸二铵 225~300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 300~375kg/hm2,尿素 75~150kg/hm2,以上肥料可全部作为基肥施用。施肥时将1/2肥料撒在地面,翻入土中;剩下的撒在垄沟中,用耥圈覆土,使种肥分离。在现蕾期除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0.3~0.5%)外,一般不再追肥。

3 播种

3.1 选种

种薯选择应具备青薯2号的优良形态,无病虫伤害和严重的机械损伤,没有感染当地的主要病毒病,不宜选择畸形、尖头、裂口、表皮粗糙老化、芽眼凸出等不良性状的块茎。

3.2 沙床催芽

马铃薯在收获后有50~60天的休眠期,播前催芽可提前打破休眠,缩短芽条生长期,利于早出苗,且苗齐、苗壮,比直播增产效果显著。催芽方法:在播前15天左右,将种薯平滩在有散射光的屋内,温度保持在10~15℃,块茎堆放以2~3层为宜,隔几天翻动一次薯堆,使发芽均匀粗壮,催芽不能过长,一般芽长1~2cm,即可切芽播种。

3.3 切块

将种薯从顶部纵切成两至数块,保证每块有1~2个芽眼,重量25g左右,切块时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刀具消毒,防止病毒(菌)传染。

3.4 消毒

薯种切块后用0.2%多菌灵或百菌清 (50kg水加100g药剂)药液喷射消毒,喷湿即可。也可用草木灰涂切口。晾干后进行沙床催芽。

3.5 播种与覆膜培土

做130cm宽的大垄,垄高15cm,小行距40cm,株距24cm。播种后将垄面耧平,盖上地膜,或播种前4~5天盖上地膜,播种时用手铲挖孔播种,在2天内将种植孔用土封住。采取先种后覆膜方式,在出苗后及时划开地膜,将苗引出,防止苗被烫死。当苗长到5~6片叶将地膜撤掉,同时中耕培土。当出齐苗或8成苗时,中耕1次,使土壤疏松透气。4~5片叶时中耕培土1次。现蕾期中耕1次,培土厚3~4cm。封垄前最后1次中耕,尽量向根部多培土。如果出苗前土壤板结,可铲1次,兼有除草的作用。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是:播种时将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薯和其周围土挖掉再补苗。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并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如果没有备用苗,可从田间出苗的垄行间选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块基部掰下多余的苗,进行移植补苗。

4.2 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8~10cm,并结合除草,第1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第2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3次中耕,比第2次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过10cm,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4.3 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1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视植株长势长相而定。开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4.4 浇水

马铃薯较耐旱,仅靠天然降雨即可正常生长,如有浇水条件,视土壤墒情可在播种前造底墒;播种后15~20d视墒情可补水保苗,但浇水后要中耕;开花前一般不浇水仅靠中耕保墒。重点保证花期的水分供应充足,在收获前10d停止浇水。雨后要及时排水,田间积水超过24h,马铃薯即开始腐烂。

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螨虫、蚜虫等。应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早疫病于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晚疫病主要发生在叶柄、茎和块茎上,在叶上主要发生于叶尖和边缘。防治重点是早发现。在连续2d相对湿度大于75%,气温在10℃以上,就有可能发病,发现病株可喷58%瑞毒霉锰锌500~600倍液防治。防治疮痂病可实行5年以上轮作;选用无病种薯,播种时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薯;提倡高畦(垄)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防治环腐病,应选用无病种薯,尽量采用整薯播种;播种前在室内晾种5~6d,不断剔除病薯、烂薯;播种前用50mg/kg的硫酸铜浸泡种薯10s;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除病株。防治软腐病,应避免大水漫灌;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病毒病,应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温干旱,选用无病种薯;发病初期用20%病毒A500倍液喷雾防治。瓢虫用敌敌畏或敌百虫喷雾。防治马铃薯瓢虫可以捕捉或诱杀成虫;人工摘除卵块;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73%的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等防治。螨虫可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等防治。蚜虫主要是桃蚜,可使用50%抗蚜威2 000倍液喷雾,或用2.5%的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等防治。为了获取高产,生产中应用多效唑和膨大素。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50g/hm2对水600kg,在蕾期均匀喷在茎叶上,可抑制植株徒长,增加产量10%~20%。用膨大素150g/hm2对水375kg,在蕾期均匀喷在茎叶上,可增产10%。

6 收获与贮藏

马铃薯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薯皮变硬、比重增大、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此时,选土壤不潮湿、天气晴朗的日子收获,收获的马铃薯晾晒20min装袋。种用块茎应提前5~7d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性。在收获中碰伤的薯块在20℃的环境中晾晒2d后装袋,贮藏期间应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照射。

猜你喜欢

补苗薯块块茎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