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首《江城子》看苏轼的豪气与柔情

2010-08-15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王弗全词密州

杨 毅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辽宁盘锦 124010)

从两首《江城子》看苏轼的豪气与柔情

杨 毅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辽宁盘锦 124010)

苏轼的词风是多样化的,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词作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的数量。两首《江城子》的分析,更深层地展现了一个阳刚阴柔兼具,豪气与柔情并存,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苏轼。

苏轼词;江城子;豪气;柔情

印象中的苏轼是个大气磅礴的男人,能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个笑看人生的智者,可以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个清淡高雅的隐士,领悟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处变不惊,旷达洒脱之士,“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就是其写照。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倾诉自己的人生感慨,抒写多种多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感受,表现了亲人师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多首苏词具有豪放的风格,他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1]67然而,那个以豪放旷达大气著称的苏轼也有着绵绵柔情。东坡的豪放旷达与悠悠深情分别在他的两首《江城子》中体现出来。这两首《江城子》为我们展示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时写的。这首词是苏轼第一首豪放词,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词篇。词中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全词以“狂”字笼罩全篇,抒写了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岁,却言“老夫”,“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地威武!“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凸显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地雄壮!全城的老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2]86这出猎的壮阔场面充分表现了作者壮志满怀的英雄气概。

这首词是苏轼述怀言志的典型作品。苏轼在密州的生活是非常寂寞和失意的。他在《除夜病中赠段屯田》一诗中表现了他在密州除夕夜的生活场景:“欲起强持酒,故交云雨散。萧条灯火冷,寒夜何时旦。倦仆触屏风,饥鼠嗅空案。数朝闭阁卧,霜发秋蓬乱。”又如《蝶恋花·密州上元》中写道:“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赓,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寂寞山城人老也”,苏轼在密州,是寂寞的,没有施展自己才华抱负的用武之地,没有皇帝的理解,不觉要感叹“人老也”,也就只能偶尔“聊发少年狂”,而盼着“何日遣冯唐”了。在这样沉闷的生活里,苏轼却爆发出强烈的理想火花。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壮歌,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表达了对华年早逝而功名未遂的感慨。

苏轼深受儒家“民为邦本”的影响,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仕,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在他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亲民、爱民、忧民、惠民,为民请命,一切为民。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许,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招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重新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者形象地描画,表达自己渴望一展抱负,建功立业,表现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这首词是千古传诵的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感情纵横奔放,充满阳刚之美,借出猎之行抒发兴国安邦之志,更表现了苏轼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和豪气。而这个豪气冲天,充满着报国之志的东坡又有着另一个侧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苏轼梦见爱妻王弗而写下的“悼亡词”。同是《江城子》,这首词一改东坡的一贯豪气,字里行间渗透的不仅仅是深深爱意,绵绵柔情,更让我们感受到悲怆沉痛的思念之情和感天动地的痴情。

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她天资聪颖,知书达理,贤淑端庄,曾对苏轼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王弗生前既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也是文学上的知己,事业上的贤内助。夫妻琴瑟相和,甘苦与共,不幸的是王弗二十六岁就去世了,归葬于家乡的祖茔。写这首词时正是王弗去世十年,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感情纽带却始终存在。[2]84

全词感情深挚,哀情外显,泼墨如水,至情至性,噬心镂骨,充满了凄凄哀伤的调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出了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从心底迸发,为全词定下主调。王弗病故至苏轼做此词时恰好十年,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词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怀想至深,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词中写出了夫妻二人生前相亲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不思量,自难忘”,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深沉绵邈,不去想它却实难忘怀。这里苏轼用最平常的语言、毫无雕琢的叙述、白描的写作手法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对妻子的悼念之中又有对自己身世的无限感慨。“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词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想见得她一个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煎熬的词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蕴含在这六个字中。

写尽相思之苦,又转写梦境。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来幽梦忽还乡“笔墨轻巧一转,即自然转入梦境,超越时间、空间,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实际是夫妻相亲相爱,幸福生活情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却泪流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料想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梦中情景,何等真切!醒来却一切化为乌有,便又陷入生死相隔的渺茫。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一种怎样的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读这首词,我们很难相信这就是那个“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射天狼”的豪气冲天的苏轼。鲁迅曾说过:“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也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这两首《江城子》都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期间。两幅画面展现了苏轼的两种情愫:拳拳报国志,缱绻儿女情。这两种情愫看似很极端,其实它们有一定的联系。他多次在宦海浮沉,饱受痛苦的折磨。[2]81这两首《江城子》为我们展现了两幅画面,两种情愫。同时也为我们呈现了两种美:委婉与铿锵相融,磅礴与哀伤同在,阳刚阴柔兼具,豪气与柔情并存。无论怎样,苏词是美的,美在词人的满腔爱国热血,美在词人的脉脉儿女情长。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依旧生动。

[1]游国恩,王起,萧涤非,等.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李华.宋词三百首详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4.

[责任编辑:阅文]

Exploration of Sushi’s Heroism and Tenderness by Appreciating Two Poems of Jiangchengzi

YANG Yi
(Department of Inf ormation Management,P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anjian 124010,China)

Styles of Sushi’s poems are diverse.The number of his tender poems is not less than that of his bold and impassioned ones.Appreciation of his two poems of Jiangchengzi shows a tender and heroic Sushi full of affection and love.

Sushi poem;Jiangchengzi;heroism;tenderness

G633.33

B

1008-388X(2010)04-0080-02

2010-07-13

杨毅(1970-),女,辽宁盘锦人,讲师。

猜你喜欢

王弗全词密州
密州在哪
苏轼密州诗文研究的新成果
——评《苏轼密州诗文编年》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不吹不黑
诗书未终老,梦里自难忘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例分析
梅花引•荆溪阻雪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红袖添香
千年梳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