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

2010-08-15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小学化办园幼儿教师

张 方

(大连教育学院学前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 11602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

张 方

(大连教育学院学前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 116021)

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上存在“小学化”倾向,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幼儿园自身的问题,又有社会和家长的认识问题。要改变这种现象,须找出其存在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原因;对策

目前,城乡部分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上存在“小学化”倾向。要改变这种现象,须对其形成的原因加以剖析,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中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做到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办园,确保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

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从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来看,“小学化”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违背幼儿生长特点、认知规律,误导家长的育儿观,干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秩序,增加了教师、家长和幼儿的负担,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

1.有损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各项机能都很脆弱,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会对其神经、肌肉、视力、脊柱、心理等造成损害,影响幼儿的正常发育,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有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天性,常常需要新鲜感,需要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健康成长。而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化”教育超越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幼儿期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写作业。当幼儿的智力水平、语言表达、理解能力、动作行为都没有达到相应要求就强迫幼儿学习,这种做法会给幼儿带来厌学、畏惧等情绪,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提前学习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的读、写、算训练,长此以往就忽略了幼儿期应当做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情感的发展、兴趣的培养,易造成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减弱,导致幼儿发展的片面性。如果幼儿总是处于机械的读写算中,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更是限制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幼儿是在通过具体的、丰富的实际经验中获得粗浅知识的,因此,教师、家长应该尽量为他们提供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而不是通过读写算来灌输知识的。对幼儿实施“小学化”教育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之后却有可能后劲不足,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这样无疑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

3.幼儿教育“小学化”加重各方面负担

幼儿园、小学有相应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师有正常的教学任务,而幼儿教育“小学化”需要幼儿教师掌握准确的小学知识,如此,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无形中加重了幼儿教师的负担。但现实是幼儿教师并不掌握小学知识,更欠准确,容易造成幼儿先入为主、难以改正的事实。当幼儿入学后教师、家长需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纠正,对家长而言不但加重了经济负担,还加重了精神负担,而对于孩子来说,可能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校正,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挫。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

1.幼儿园缺乏正确的办园宗旨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理应遵循《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但一些幼儿园没有坚持正确的办园宗旨,在办园理念、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着“小学化”倾向。随着幼儿教育市场化,一些幼儿园受利益驱动,忽视幼教规律,在办园过程中偏离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出现了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小学化”现象。部分幼儿园教师缺编、专业素质低,不能满足幼儿的体智德美全方位发展需求,所以只对幼儿进行简单的拼音、识字、算数等小学课程的教学。而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需求,就在幼儿园开设特长班、实验班,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2.社会上存在对幼儿教育评价标准的偏差

社会上把幼儿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的标准,把幼儿园混同于小学,片面认为幼儿园教授的知识越多越好。家长把对幼儿的期望寄托在幼儿园的知识灌输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也助长了“小学化”风气的形成。甚至有的家长忽视幼儿个体差异,忽视幼儿的兴趣特点,攀比心理强烈,看到某某孩子能说英语、会背古诗、会加减运算,就忽视幼儿教育规律,忽视孩子的兴趣特点,强制给孩子报班学习,把本应属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时间挤掉。对幼儿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助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发展。

三、预防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幼儿成长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教育要依据幼儿的特征实施。目前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纠正和预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文件和方案,为预防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从根本上采取了措施。

1.端正思想,树立科学的办园宗旨

幼儿园首先要端正办园思想,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开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教育活动,保护幼儿的兴趣特点,贯彻保教结合的教育理念。明确幼儿教育是能力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开发幼儿智力,是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是掌握生活中粗浅的技能。幼儿园应以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为前提,寓教育于游戏中,多关注幼儿的合作意识、交流状况和表达能力,树立优质幼儿园形象,发挥省、市示范幼儿园的引领作用,建立起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2.重视幼教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重视幼儿教育首要条件是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因此要多渠道地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鼓励幼儿教师在职学习,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使之适应幼儿园业务发展的需要。对经费困难、信息不畅、图书资料短缺地区的教师,要有相应的倾斜政策,使之得到相应的进修学习机会,了解新知识、新理念,把握教育活动重点,教育目标和办园宗旨。幼儿教师的培训要注重实效性、针对性,注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达到学以致用,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3.遵循教育规律,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任务是不相同的,因此,家长、幼儿园、学校都要重视“幼小”衔接问题。家长平时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遵循“顺自然,展个性”的培养原则,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小学老师则要体谅幼儿的不适应性,在教室布置、作息时间、讲课方式等方面让幼儿逐步习惯学校生活,使幼儿愉快地渡过入学关。尊重教育规律,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进入学习生活的关键,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要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评价,懂得成功的幼儿教育在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使幼儿教育走向正常轨道。

[责任编辑:阅文]

On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ant Education Turning Into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ZHANG Fang
(Center of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forms,kindergarten education shows the tendency of turning into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This problem results from both kindergartens and parents.To change the situation,we need find the causes and take countermeasures.

infant education;problem of turning into primary education;cause;countermeasure

G451.2

B

1008-388X(2010)04-0074-04

2010-06-30

张方(1960-),女,辽宁海城人,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化办园幼儿教师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