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物理高考试题分析及2011年备考建议

2010-08-15侯贵民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考试题试题考查

侯贵民

(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 116021)

2010年物理高考试题分析及2011年备考建议

侯贵民*

(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 116021)

分析了2010年高考新课标物理试题的特点,对2011年高考物理复习提出相应建议。

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备考建议

2010年高考,辽宁省采用的是全国新课标理科综合试题。物理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强调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高考制度改革的稳定性,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2010年新课标物理试题分析

1.试卷总体结构

理科综合满分300分,其中物理总分为110分,有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和3组选考题。物理必考内容力学42分,占38.2%;电磁学53分,占48.2%;选考内容15分,占13.6%。其中实验内容15分,占试卷的13.6%。

2.试题保持稳定

试卷结构与2009年相比,题型和各题的分值都保持不变;重点考查了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如物理学史、物体平衡、天体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突出对能力的要求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如考查受力分析、建模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等,没有偏题、怪题。

3.试题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考试说明明确了高考物理考查的内容范围, 2010年的试题没有出现超出考试说明的内容,体现了考试说明对高考的指导价值。

4.试题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想

试题全面体现了考试说明中对物理五种能力的要求。如第16题关于功率的判断,第33题(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等,考查理解能力;第15题关于劲度系数的计算,第18题关于动摩擦因数的计算等,考查推理能力;第25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考查分析与综合能力;第22题和第23题,考查实验能力;大量的计算、函数图象和几何关系的应用,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5.加强对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2010年新课标卷物理试题共有18道,其中4道题涉及函数图象,3道题涉及几何关系,13道题涉及运算,运算量加大,甚至出现对数运算的问题。

6.强调物理与社会生产及实际应用的联系

如第17题是在静电除尘的模型下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第24题以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短跑为题材,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7.加大对物理学史的考查

如第14题涉及到八位科学家和八个科学现象的对应关系。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学习,促使学生关注科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8.实验有开放性设问

物理实验题仍是“一力一电”2道试题。第22题力学实验考查仪器选择、误差分析。关于误差分析可能会有多种原因,答出2种即可,这是开放性设问;第23题的电学实验考查电路连接、数据处理、电表读数等。

9.选考模块注重等值

选考模块每组有2道题。(1)题涉及的知识点单一,难度小,属基本问题;(2)题综合性强,计算量较大,难度有所提高。3个选考模块在题型、题量、分值分配上是相同的,在计算量和思维量上基本相同,体现了选择性和公平性。

二、2011年物理备考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内容范围和相关变化

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复习就应以考试说明为准,考试说明中没有的内容要大胆放弃。高一、高二教学中讲的内容在高三不一定都复习,如逻辑电路、动量定理的内容可不复习。考试说明中出现的知识点要全部练到位,不漏点,如2010年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考查就是比较容易漏掉的点,像饱和气压、共振、多普勒效应等在复习中都要进行相应训练。

将新旧考试说明进行对比,找出变化点,其变化点通常会在高考中有所体现。如2010年将“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中的“必要时”删掉了,高考中体现在应用数学处理的问题增多,能力要求加强。

关注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所列出的题型一定要练全练到位。如题型示例中的第1题是关于物理学史的问题,在2009年和2010年的高考中都有体现,且2010年的考查力度加大。这方面知识对学生来讲是弱项,教师平时对学生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比如让每个学生扮一位科学家并记住其贡献,学生间互相提问,会增加记忆的趣味性,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仔细分析高考试题,明确各种题型的复习方法

认真研究近4年的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宁夏卷),结合全国I、II卷和海南卷进行统计归纳,把握考试中心的命题规律。通过分析,制定出双向细目表,再针对学科主干知识研制模拟试题。模拟试题尽量要原创,也可进行改编,因为高考不回避成题。模拟试题要体现以能力立意为主、兼顾知识体系、突出主干知识的命题思想,联系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不偏不怪,让学生对物理情景不感到陌生,容易入题。试卷整体难度与高考试题要相当,重在对能力的考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分数,保证试题有良好的区分度。

关于选择题的复习。通过对往年的物理选择题比较分析,发现物理多选题一般不超过4个,即使物理选择题有4道是多选的情况下,都选不全但能选对的,得分率也能达到75%。因此要求学生选择题要以准确为原则,宁准勿多,对犹豫不决的选项要放弃不乱猜。2010年的高考物理选择题实际只有2道是多选,其余6道都是单项选择,如果学生能把握住原则不乱猜多选,有舍反而会有得,是容易得高分的。

关于实验题的复习。由于实验内容多,而考试只有两道题,实验复习要全面细致不留死角。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学生实验学生都应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会使用仪器,会用身边的物品自制实验器材,如转动笔套模拟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在实践中提高实验能力。解决实验问题要从实验原理出发,明确要做什么,依据什么原理,建立物理量的关系,再合理地选择仪器,设计器材的连接,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说明中要求的器材都要让学生掌握使用方法和读数规则。如2009年考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2010年考了电表的读数。

关于计算题的复习。2010年高考计算题也是“一力一电”,第24题是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第25题是关于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计算题重点考查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如第25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需要学生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对复杂的运动过程能进行分解,对每一过程能明确应用什么规律。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复合场中应用几何知识解决运动问题是难点。典型问题要模型化,以快速形成解题思路,如天体的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物体在轨道中的圆周运动等都是圆周运动模型,处理方法都是确定圆心、半径,确定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等都是将物体的运动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化成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行求解。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都是功能关系的体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列方程时应注意等号的一侧是功,另一侧是能量的变化。如单个物理涉及位移的通常可用动能定理,单个物体瞬时问题通常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关于选考题的复习。选考模块的选择题考查的点比较单一,而可考查的知识点却很多。计算题要突出重点,有一定的综合性,如教材中3-3中的气体定律,3-4中光的折射、机械波,3-5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等。备考要按照考试说明上的知识点全面复习不漏点,重点内容反复强化。选考模块“考一备二”,即选考一个模块,平时复习两个模块。对于基础较弱的学校可以只复习一个模块。

3.进行限时专题训练,提高答题速度

由于理综合涉及三个学科,题量大,时间紧,思维转换多,学生常常答不完。建议理科综合考试中物理要在约60分钟内答完,平时应进行限时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如8个选择题为一个专题,用时约20分钟;2个实验题为一个专题,用时约10分钟;2个计算题为一个专题,用时约22分钟;2个选考题为一个专题,用时约8分钟。一堂课可以先进行小的专题训练,再当堂对答案让学生互相批改,发现问题即时解决。这样的训练对提高答题速度非常有效。

4.总结模拟考试情况,力求答题规范、表述合理

规范答题是一种习惯,不是知道怎样写就可以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坚持规范表达。平时的作业、练习、考试都要进行规范书写,形成习惯,到了考场才能减少无谓丢分。在答题纸上规定的范围内先靠上作答,给修改留有余地,不要写到答题框外。选考模块要注意将选定的模块前的小方格涂黑。

物理计算题一定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对什么”——明确研究对象,如“对物体A分析”;“设什么”——用什么表示什么物理量,如“设物体A的初速度为vA”;“从哪到哪”——明确要分析的物理过程,如“物体A从P运动到Q的过程中”;“依据什么”——说明原理和规律,如“根据动能定理”;“结果怎样”——说明方向、单位、符号的意义和有效数字,结果通常化成小数,按题中的要求保留有效数字,注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的区别。

要用题中的字母表示物理量,题中没有的物理量,要用常用的熟悉的字母表示,易混的物理量要注明。如半径和电阻都用R表示、能量和电动势都用E表示就会混乱,可以给电阻和能量的符号加下角标进行区分,保证批卷教师能看懂解题内容。

要分步列表达式,不写通式。就像“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写通式中有一处错误,则整个式子就不得分。分步写式,每个步骤写对了都可以得分。

规范作图。受力分析图、运动草图要明确研究对象,标明物理量的符号。画函数图象要注意区分线性与非线性,用平滑曲线连线。电路图要完整,注明符号。光线要加箭头,注意虚实。

5.组建高考指导组,研制高仿真模拟试题

抽调一线教师组成高考指导组,共同研究高考试题,统计归纳摸索总结命题规律,制定模拟试题的双向细目表,联系社会热点和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试题的原创和改编,力求体现以能力立意为主、兼顾知识体系、突出主干知识的命题思想。每年通过三套模拟试题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将高考考点和题型得以充分体现。近两年来的模拟试题与高考试题符合得很好,对高考指导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各学校都要参加三次市里的统一模拟考试,并将三次模拟试题放在一起进行全面分析,让学生结合试题查缺补漏,这对高考复习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6.拓宽信息联系渠道,加强试题交流和教学研究

通过参加市级教研活动,掌握最新的高考信息。各学校都有联合体,通过和其他学校的交流获取高考信息。建立教师群,进行网上试题交流。参加市里的三次模拟考试,三套试题成为一个系统,能有效地覆盖高考考点。

总之,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对高考试题作横向纵向比较,对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就能够把握住高考的复习方向,少走弯路,将物理复习做到更有效。

[责任编辑:阅力]

Analysis of Physics Questions of 2010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Preparation Advice for 2011 Exam

HOU Gui-min
(Center of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features of physics questions of 2010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and comes up with advice for 2011 exam.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physics;question analysis;test preparation advice

G451.2

B

1008-388X(2010)04-0044-03

2010-07-08

侯贵民(1969-),男,辽宁大连人,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考试题试题考查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做好干涉实验,答好高考试题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